天天看点

儿童视角下的林野盛宴与生命尊严

作者:光明网

作者:张崇员

著名作家张炜的新作《我的原野盛宴》与《爱的川流不息》都描叙了胶东海边那片茂密葱郁的林野,以儿童视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的美好,以及人在成长中的烦恼与忧伤。少年本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以这样纯洁质朴的眼光观察自然万物,正好与海边原野自然美好的环境相契合,也使得叙述中带有了一些传奇魔幻色彩。

在《我的原野盛宴》中,采药人老广就讲述了一个“精灵请客报恩”的故事,外祖母说“老广这个人啊,哪里都好,就是太能吹了”,“我”却觉得,“老广说的全是真的”,不仅自己信以为真,还效仿“老兔子精”给好朋友壮壮准备了一顿林中盛宴。而在“千鸟会”一节中,“我”又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四季花草树木的生长,认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品尝外祖母熬制的鲜美鱼汤,到林中小屋探险过夜,一幅幅饶有新意、惊险刺激的场景跃然纸上,读罢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对于每个孩子而言,成长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同时这也是人生的一份馈赠。书中人物的经历与现实形成一种呼应和关照,给当下的人们以启示和反思。“我”从小在林野里独处,置身灯影高高的围墙里,“我像被关进了笼子的鸟儿”,“有些别扭”,“有些发慌”不习惯在人前说话,感觉“糟透”了。但“我”也有自己的长处,常年在林中奔跑,让“我”轻而易举地打破了校运会纪录,此外,参加“勤工俭学”时,“我”当之无愧地成为采药组的“无冕之王”……跟随作者的叙述,读者可以反观当下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

《爱的川流不息》采用了第一人称回溯性叙事,由此,在儿童视角背后总会或隐或显地存在一个成年叙述者的声音,而且这种成年叙述者的声音有时与儿童的视野产生出某种疏离,将作者的声音和观点直接推到读者面前。比如有些章节,叙述者(或作者)的观点痕迹过于明显,直接议论的语言过多、过于直白,就像影视作品里的“画外音”过多,其结果是“议论”过度,适得其反。如,“我们与动物的相处中,极其享受这种无私的爱。有时候我们会在某个瞬间陷入深深的疑惑:它们凭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深深地、始终不渝地爱着我们?回答是它们依赖我们,要索取食物和其他。”这里不仅进行了提问,还予以自问自答,将道理直白地推到读者面前,有“灌输思想”嫌疑,这样的议论文中多处可见。

笔者认为,在文本叙述中,用“一根发丝去承载万斤重担”远比直接展示万斤重担有力量,让人物说话、用人物自己的言行去表达思想远比直白地告诉读者观点更有艺术性,更具“留白美”。基于此,笔者更喜欢《我的原野盛宴》中通过人物言行表达思想、让万物自然发生的叙述方式,而《爱的川流不息》里的直白抒情和议论部分可进行适当删减,如此可以留下更多“叙述空白”,让读者慢慢体会。(张崇员)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