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你最牛
贺
岁
辛丑年扭转钱坤
提起东北年俗
必然提到一段顺口溜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离离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灶上天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扫尘土
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遥街走
……
这老东北人过年的顺口溜,实际上是东北农耕社会的年俗写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儿不断发生变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人们切身体验的新年俗则更加丰满,更加热闹。
腊八

且说腊八这天,人们大多在天亮之前就馇好一锅腊八粥,一般水平的是大黄米、小黄米加上大豆、小米等。有条件的要用上大米、江米、菱角米、栗子、红小豆、去皮枣泥,合水煮烂,再撒上核桃仁、杏仁、毛嗑仁、花生、榛子、松子、桂圆、莲子以及冰糠黑糖、青丝玫瑰、葡萄干等,就如老舍先生说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产展览会。“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喝上一碗腊八粥,打腔子里往外热乎。除了全家一片吱溜之声,街坊邻居也互相馈赠。今年的腊八虽然不冷,但腊八粥仍然要趁热喝。
小年儿
在抚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
小年儿这天早起,人们用灶糖供灶王爷。灶王爷为什么这么有人缘?原来这位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端坐在家家户户的厨灶上,监督人们如何行事,腊月二十三回去向上级汇报。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献上灶糖,把灶糖抹到灶王爷嘴上,再把灶王爷像揭下来同饲料、小马鞭一块烧化,就手把清水泼在纸上,就算祭祀完成。灶糖则落入孩子们的肚子里。
打年纸
译过来叫“办年货”,过去,商家店铺都把所经营的年货用黄纸打成纸包,所以叫打年纸。
老抚顺人办年货主要集中在欢乐园、新抚顺、东西四路,百货大楼、东三路商场、一百、七百、三联。吃的最受欢迎的是“杂拌儿”,把几种小食品搅和在一起。最普遍、最便宜的是把花生、栗子、榛子、大枣、毛嗑儿搀合在一起的干杂拌儿。上档次的有果仁杂拌儿、蜜饯杂拌儿、虾酥糠杂拌儿。果子行的果子品种也比平时多。满族饽饽铺擅长用奶油,汉族果子铺擅长用荤油。满族饽饽有印面、寿意、层台诸多式样,最出名的是“萨其马”和“槽子糕”。豆腐、鱼肉蛋、馒头都由各家经济条件而定。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到农贸大厅、裕民浙商、百货大楼这些老抚顺人常去的地方转转,不为别的,就是要感受一下民间烟火气。农贸大厅的繁荣源于交通便利,东有矿务局电车站,北有7路公交车终点站。如今电铁停运了,刘山、龙凤、茨沟的人们依然乘坐公交车从四面八方来到农贸大厅,靠的是习惯,更是情怀。买卖双方,见面第一句是寒暄,第二句便是家长里短,接下来才想起生意,一番讨价还价。
腊月二十四开始,老抚顺人家家户户张罗贴年画。老抚顺的年画突出一个“喜兴”,最受欢迎的是杨柳青头大胳膊短的胖娃娃抱鱼的“连年有余”,其次是几个梳着麻子盖头的小孩在竹林子下面放炮仗的“竹爆平安”。
贴年画
满族剪纸中还有“挂签儿”,就是过年时经常在门框上贴的一种下面带穗儿的剪纸。贴的时候不是只贴一张,而是一张紧挨一张地贴得与门楣同宽。而且,只贴住上边的小部分,大半部分空悬着。近年来抚顺市区贴挂签儿的不多了,清原新宾满族居住区还比较流行。
写大字
老年俗“写大字”,指的是写春联、春条儿、斗方儿。
现今的春联,都是印刷产品,纯粹纸张的也少了,多是纸卡、胶绒的,特点是眼花缭乱。内容多数追求“财源滚滚”,直接了当表达诉求。
除了春联,还有春条。春条在清原新宾抚顺县的人家贴得多。春条分为短春条和长春条。短春条多为四、五个字,如“抬头见喜”“满院生金”“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等。长春条一般是从红纸的最长边裁下来的窄条,三四尺长,上书吉祥话、顺口溜。长春条贴在室内门口、炕头等处。四句十六个字春条多以“宜入新春”或“宜入新年”四字开头,如“宜入新春,福在眼前,阖家欢乐,人口平安”。
“斗方儿”就是四个字的组合成一个怪字,常见的有“招财进宝”“日进斗金”“黄金万两”等。
大个“福”字也是斗方,单扇大门中间贴的“福”字必须是“正福”,端正大方,不能贴歪了,更不能倒贴。小个儿的“福”字(二寸见方)可以倒贴在家中的角落里,如厨房、库房、厕所、杂物间,以及窗户、柱子、柜子、箱子、水缸等处,有“福气无处不到”的意思。
尤其稀缺的是手写春联。抚顺一直有组织书协美协义务写春联的传统,诗书画达人这些年没少出力气。前天我得到了吕世坤先生手写的一套春联,准备贴到漫画创作室的门口。
腊月三十早晨,男主人在门上贴好“秦琼敬德”“神荼郁垒”门神。门框贴春联,门楣贴挂笺,窗户上贴窗花,大门正中贴“福”字。新灶王爷也贴到了厨房。水缸里要装满水,代表着财水旺。到了下午,鞭炮声中,夹杂着“梆梆梆梆”的剁饺子馅声,丫头们扎上红花绫子,小子们点上了红灯笼。
十字路口大河套,有一拨又一拨给故去的亲人烧纸的。烧纸是每年都要说道几句的,无论如何都必须服从政府的禁令,它所形成的烟雾和灰尘,是雾霾的帮凶。
除夕守岁
年夜饭主要以鱼、肉为主,青菜要有葱和芹菜,葱和芹菜象征着聪明和勤劳。汉族人家的年夜饭还必须有猪手(猪前蹄),意思是能“挠哧”。
午夜子时(11点到1点)“发旨”了。在抚顺县的农户家院子里,这个时候要拢上一个火堆。石文地区比较注意防火,在院子正中放个火盆,在火盆里面点上柴禾。叩拜完毕,男主人捧着火盆回到屋里,口中还要说着“财神到家,越过越发”。女人们已将饺子煮好了。除夕的饺子称更岁饺子,更岁饺子要转圈子摆在盖帘上,不能背靠背,更岁饺子忌讳煮破,万一煮破了,也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
吃完饺子后,长辈要接受晚辈的拜年辞岁礼。礼不能白受,必须赏给拜年者“压岁钱”,压岁钱又叫“压祟钱”,一定要放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当火树银花渐渐平息的时候,最失落的是孩子们,普遍认为——要是天天过年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