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葱粿,别名碗糕粿。
因其做法考究,一层一层,细火慢蒸,所以又叫九层炊,是夏天最适合开胃的一道闽南小吃。
金宝油葱粿,可能是厦门岛内最好的一家小吃店。

跟大部分老字号一样,金宝这个招牌,源自创始人。
30年前,19岁少女洪金宝,离开泉州老家,来到厦门。
虽然那个年代,港台文化已经风靡内地,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陈百强等人,都处于鼎盛时期。
但录像厅还没来得及开满街巷,所以大家并不熟悉,在香港,有个胖胖的动作明星,也叫洪金宝。
少女金宝在厦门第一份工作,是去亲戚店里学做油葱粿,还有麻糍、蒜蓉枝等各种老厦门
油葱粿在闽南有很多民间做法,有人喜欢加肉丝和孛荠丁,有人喜欢加油炸扁鱼或虾皮,不一而同。
包括配的酱汁,西红柿酱、甜辣酱、花生酱、芥末酱、辣椒酱,各有特点。
但一碗好吃的油葱粿,最重要的还是米浆。
学会亲戚的手艺之后,那几年,少女金宝踏遍小岛内外,四处拜师。
也不是每个人都乐意教,她干脆回家自己琢磨,买米磨浆,反复调试,想着怎么配出最好的米浆底料。
金宝油葱粿,两年后在二市开张了。
少女金宝那一年22岁,年纪很轻,卖的却是老厦门最讲究的古早小吃。
但她没在怕的,觉得自己综合了各家老师傅的手艺优点,用的又都是好料,“口味肯定不会错。”
开店没多久,金宝油葱粿的名头响彻二市,波及厦门。
接下来就是厦门人都知道的,整个二市搬迁,金宝油葱粿开去江头。
几年后江头改造,少女金宝又带着店铺落脚斗西路口,直到今天。
30年过去了,少女金宝成了大家口里的洪姨,金宝油葱粿也成了厦门仅剩无几还在坚持的街头小吃老字号。
生意最好的日子,4块钱一碗的油葱粿,洪姨每天能卖500多碗;1块钱的麻糍,每天卖到1000多颗;8块一斤的蒜蓉枝,每天卖掉400多斤……
她们家二十多种厦门小吃,阿婆买来拜拜,阿公买来配茶,小孩子买来当零嘴,简直是厦门人家的最爱。
洪姨变得更忙了,往往早上7点开店,一直忙到晚上8点,才能松一口气。
但她再忙,还是跟每个人说,金宝家的小吃,一定要用足好料,“成本高没关系,薄利多销,保证口味,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名声。”
就像厦门人熟悉的小吃蒜蓉枝,金宝家做的跟别家不太一样。
现炸麻花,裹上白糖蒜蓉熬制的糖霜,添加小葱,海盐翻炒,口味咸甜。
洪姨认定蒜蓉枝的咬感不能太硬,所以请了师傅,每天花更多时间,把面团揉透,“这样炸出来的麻花,才足够酥脆。”
但金宝油葱粿也在苦恼,怎么把手艺传下去。
洪姨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尤其这几年,房租原料等成本不断上涨,薄利多销,可能是一种很傻也很慢的生意逻辑。
洪姨正在读初中的女儿,也不考虑接班,“我有时候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长大就来店里帮忙。”
结果女儿直接回答,以后不管去哪儿工作,都不会来店里,“确实太辛苦了。”
洪姨没办法让自己停下来,从19岁那年起,少女金宝就没有停过。每天早上七点,她打开店门,等待第一波逛完早市的老厦门。
三十年来,她把自己的青春,装进一碗碗油葱粿,炸出一根根蒜蓉枝。
洪金宝,是父母给她起的名字,堂堂正正挂在店铺招牌上。这是名节,也是信誉,不敢辱没。
------------- -------------
开始厦门|原创发布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开始厦门”
发现厦门的另一种奇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