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谷科技微课堂」(原创)白灵菇高产高质栽培技术(七)

作者:农村微课堂

视频加载中...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农村微课堂》,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来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王华老师。王老师,您好。

王老师: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好的,这一期节目我们想请王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白灵菇的发菌管理。

「农谷科技微课堂」(原创)白灵菇高产高质栽培技术(七)

王老师:发菌管理的关键技术就是要保持一个暗光干燥发菌室,要保持空气的清新,温度保持在24度到26度之间,发菌期间大概有40天左右要防高温,中期要防缺氧,后期是防感染,全程防黄水,环境要整洁,卫生一定要搞好。第1到15天的技术要领第一个就是温度,温度要保持在24度到26度,每天要测量4次分别是8点、2点,晚上的8点和深夜2点,要严格控制温度,不能超过28度,到27度的时候就要采取降温措施。再就是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0%,发菌室要保持一个干燥和卫生,因为它对氧气的需求量比较大,要保持空气的清新,做到定期通风。如果白天气温高,要在晚间或者是早上通风。然后是光线,它要是暗光发菌,门窗透光的地方要盖上门帘,遮光而不影响通风,7天以前菌丝处于萌发和吃料的过程,这时候不要去翻动菌袋,要看发菌室里空气清新程度和温度的高低、湿度等情况,早晚或者是中午的时候,要通风半小时到一小时或者是不通风,7到10天以后要翻堆来检查一下,轻拿轻放,上层的放到下层,然后翻转菌袋半周,翻堆查菌的目的就是看它是不是萌发了菌丝,它是不是吃料定植了,生长是不是正常,有没有漏接菌种的或者是水分含量过多的这种菌袋,有没有杂菌污染了的,有杂菌污染的要赶紧剔除去,漏接的或者不萌发的,赶紧要补种。再就是水袋,在它萌发正常的情况下,水袋要在一侧打孔,这时候要放在铺有4厘米厚的白灰上面,沥出多余的水分来。如果有大面积感染的袋子要赶紧回锅处理,如果小面积的话喷洒消毒大王的药液或者是怎么处理一下就可以了,当然也要结合当时天气的情况。第15天到40天的技术要领是温度要在24度到26度。

主持人:还是每天测量4次?

「农谷科技微课堂」(原创)白灵菇高产高质栽培技术(七)

王老师:没错,湿度也依然是70%,空气也是继续保持清新,这个时候菌袋要适当的松点绳或者说是打孔来增氧,促进这个菌丝的健壮和旺盛 快速生长,光线还是要保持暗光随时观察。还要观察它有没有黄水,如果要发生赶紧要排水处理。要注意每隔7到10天翻堆一次,30天到35天的时候个别是40天菌丝才能长满,如果它每天的长速是0.3厘米是正常的,这时候要适当的防鼠害和虫害,及时翻堆观察,这个时候也比较容易吸引到害虫,它因为长满了,另外就是及时刺孔增氧,防治缺氧影响菌丝的生长要观察菌丝,它的生长边缘刺孔部位要保持1厘米,刺孔的时候不要刺到生长的边缘,深度也要控制在2厘米以内,正常情况下就是一个菌袋要刺8到10个孔,4到6小时刺孔以后温度就有所提升了,所以要保持袋温在24度—26度,如果观察到这个房间的温度27度了,要赶紧及时把温度降低。

主持人:好的,在节目的最后还是要再一次感谢王华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好的,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