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柬之,著名书家虞世南的外甥,又是武周时期宰相陆元方的伯父。官至朝散大夫,高宗朝为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为皇太子弘的东宫书法老师。

唐 虞世南 《小楷破邪论序》拓本
但是,关于这位唐代大书法家陆柬之的学书经历,正史却少有提及。其他文献中记载最为详细者属张怀瓘《书断》:
“陆柬之……少学舅氏,临写所合,亦犹张翼换羲之表奏,蔡邕为平子后身。而晚习二王,尤尚其古。”
陆柬之书法初学虞世南,李嗣真《书后品》云:
“柬之学虞草体,用笔则青出于蓝。”
唐 虞世南 《大运帖》拓本 (选自《淳化阁帖》)
后又学“二王”,掺入魏晋行法,与早期有所不同。陆柬之工行、草,善临摹,《书断》称:
“中年之迹,犹有怯懦。总章(668—670)已后,乃备筋骨。……然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以此为少也。隶行入妙,章草书入能。”
唐 王献之 《鹅群帖》拓本 (选自《淳化阁帖》)
其行草书笔意古雅,存魏晋遗韵。《宣和书谱》卷八称:
“擅出蓝之誉,遂将咄逼羲、献。落笔浑成,耻为飘扬绮靡之习。”
陆柬之的书迹流传甚少,传为其所书的《文赋》,素笺本,纵25.7厘米,横356.2厘米,全文共计144行,1668字,清时入内府,后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 陆柬之 《文赋》全卷
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书“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帖后无款,有孙承泽、赵孟頫、李倜、欧阳玄、揭傒斯、危素、宋濂、刘基、董琰、谢观、曹倣诸人跋记。
沈度 《题陆柬之文赋卷》
其中,赵孟頫跋曰:
“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赵孟頫 《题陆柬之文赋卷》
《文赋》为唐代陆柬之所书,内容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作的一篇系统性论述文学创作的赋文,在文学批评史上地位显著。故该贴又称“二陆文赋”。
唐 陆柬之 《文赋》局部
《人美书谱》收此卷《文赋》,结体内敛,章法严谨,笔画圆润,鲜露锋芒,风骨内含,气韵万千。全文三体并用,正、行为主,间参草体,既有楷书之工整规范,又有行草之流动飘逸,字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通篇气脉流畅,妍美又不失稳重,深得“二王”遗韵,是一篇珍贵的书法佳作。
但是,前人著作未有关于书法作品《文赋》的记载,文中也未提及作者信息。自元赵孟頫定为陆柬之真迹后,直至清代也无人有异议,而今当代书家如启功、徐桢立等关于此卷真伪始提出异议,怀疑者多认为文本内容、避讳、藏印、涂改等地有可疑之处。然而,此卷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