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柬之行書:《文賦》

陸柬之,著名書家虞世南的外甥,又是武周時期宰相陸元方的伯父。官至朝散大夫,高宗朝為太子司議郎,崇文侍書學士,為皇太子弘的東宮書法老師。

陸柬之行書:《文賦》

唐 虞世南 《小楷破邪論序》拓本

但是,關于這位唐代大書法家陸柬之的學書經曆,正史卻少有提及。其他文獻中記載最為詳細者屬張懷瓘《書斷》:

“陸柬之……少學舅氏,臨寫所合,亦猶張翼換羲之表奏,蔡邕為平子後身。而晚習二王,尤尚其古。”

陸柬之書法初學虞世南,李嗣真《書後品》雲:

“柬之學虞草體,用筆則青出于藍。”

陸柬之行書:《文賦》

唐 虞世南 《大運帖》拓本 (選自《淳化閣帖》)

後又學“二王”,摻入魏晉行法,與早期有所不同。陸柬之工行、草,善臨摹,《書斷》稱:

“中年之迹,猶有怯懦。總章(668—670)已後,乃備筋骨。……然工于效仿,劣于獨斷,以此為少也。隸行入妙,章草書入能。”

陸柬之行書:《文賦》

唐 王獻之 《鵝群帖》拓本 (選自《淳化閣帖》)

其行草書筆意古雅,存魏晉遺韻。《宣和書譜》卷八稱:

“擅出藍之譽,遂将咄逼羲、獻。落筆渾成,恥為飄揚绮靡之習。”

陸柬之的書迹流傳甚少,傳為其所書的《文賦》,素箋本,縱25.7厘米,橫356.2厘米,全文共計144行,1668字,清時入内府,後藏故宮博物院,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陸柬之行書:《文賦》

唐 陸柬之 《文賦》全卷

卷前引首有明代李東陽篆書“二陸文翰”及沈度隸書“陸機文賦陸柬之書”,帖後無款,有孫承澤、趙孟頫、李倜、歐陽玄、揭傒斯、危素、宋濂、劉基、董琰、謝觀、曹倣諸人跋記。

陸柬之行書:《文賦》

沈度 《題陸柬之文賦卷》

其中,趙孟頫跋曰:

“右唐陸柬之行書《文賦》真迹。唐初善書者,稱歐、虞、褚、薛。以書法論之,豈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陸柬之行書:《文賦》

趙孟頫 《題陸柬之文賦卷》

《文賦》為唐代陸柬之所書,内容為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陸機所作的一篇系統性論述文學創作的賦文,在文學批評史上地位顯著。故該貼又稱“二陸文賦”。

陸柬之行書:《文賦》

唐 陸柬之 《文賦》局部

《人美書譜》收此卷《文賦》,結體内斂,章法嚴謹,筆畫圓潤,鮮露鋒芒,風骨内含,氣韻萬千。全文三體并用,正、行為主,間參草體,既有楷書之工整規範,又有行草之流動飄逸,字形大小不一,錯落有緻,通篇氣脈流暢,妍美又不失穩重,深得“二王”遺韻,是一篇珍貴的書法佳作。

陸柬之行書:《文賦》

但是,前人著作未有關于書法作品《文賦》的記載,文中也未提及作者資訊。自元趙孟頫定為陸柬之真迹後,直至清代也無人有異議,而今當代書家如啟功、徐桢立等關于此卷真僞始提出異議,懷疑者多認為文本内容、避諱、藏印、塗改等地有可疑之處。然而,此卷的藝術水準和曆史價值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