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田县著名的关隘之松子关

历史上称为罗田诸关卡的著名八关是:平湖关、松子关、铜锣关、栗子关、青苔关、歧岭关(一名瓮门关)、石门关、凤凰关。本文介绍松子关。

松子关海拔523米,是罗田西北边境的重要关隘。据罗田方志学者王葆心考证:此关是春秋时在九资河成立鸠兹古国后于西汉初年在该地设松滋县时所建,本名松滋关,后来音转为松子关。该关位于今胜利镇黄泥畈北面偏东7公里。关外东北面,属安徽省金寨县吴店乡,是三里畈至松子关干线公路的终点;南距罗田县城79公里(旧时驿路距县城70公里)。

松子关北3公里处有香炉观山,海拔923.6米,再向东分别是千军山、石佛垴、铜锣关、三省垴直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相连。由于高山横亘,从南北两路盘旋上松子关,是一段宽有300米的隘口,原系罗田通往河南与安徽两省,进入大别山腹地的要道。清咸丰9年(公元1859年),湖北总督胡林翼饬令罗田修建17座关卡,以松子关为首。当时此关建有“城楼一座,垛城百余丈,石垒4座,大营房3所,炮台1个,名曰松子关信义卡。距关西里许八斗冲,建碉楼1座,互为倚角之势,攻守悉利”。咸丰11年(公元1861年)2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联合捻军首领龚德树共领兵8万余人,从河南商城进攻松子关,与清兵、民团酣战数日,捻军首领龚德树(别名龚瞎子)于关前英勇阵亡,群众至今怀念,现尚有关门残垣,足供凭吊。

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松子关常驻军防守,其后亦设有缉查私运淮盐的哨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此关附近洗儿岭人肖方、李梯云等共产党员建立松子关地下党支部,坚持革命,并向商(城)南(金寨县)发展,建立红军武装(诞生中国工农红军32师)后归红军25军,转战南北。直到解放前,大别山区革命战斗经常出入此关。据罗田方志学者王葆心《淮西六寨纪事》考证:此系南宋末(公元1271年)文天祥兵败后,在罗田建天堂寨与六安、潜山各寨联络,共称淮西六寨。由曹平章与夫人英氏所奉之宋王子又因忧愤而死,王妃有孕。曹平章为延宋王后裔,亲护王妃逃入松子关,脱甲化装,王妃于洗儿岭处生子,洗儿于塘。妃产子后即死,太子匝月夭亡。曹平章埋葬太子后亦自刎殉难。山民哀慕忠义,曾于此事处,建有太子庙与将军庙(遗址无可考证)。

下期将陆续推出罗田县的历史故事、著名人物等。敬请关注。

本文摘自《大别山—罗田旅游》(主编:方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