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嗣源备受李存勖猜忌,却能保存实力,关键时候秀出了惊人的肌肉李嗣源在魏州集结大军,何去何从,后唐政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李嗣源备受李存勖猜忌,却能保存实力,关键时候秀出了惊人的肌肉李嗣源在魏州集结大军,何去何从,后唐政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画江湖》中的李嗣源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二月的魏州兵变,引发了河北地区连锁叛乱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李嗣源奉旨率军平叛,但却无法完全控制麾下军队,三月的邺都城下却发生了张破败兵变事件,简直就是魏州皇甫晖作乱的重演。

李嗣源在邺都只呆了两日,便率兵转移到魏州。魏博皇甫晖作乱之初,庄宗李存勖原本是派出元行钦为邺都行营招抚使,率军前去平叛。 但是,元行钦出兵并未成功,非但邺城久攻不下,而且河北多地兵变。所以,才有了后来李嗣源挂帅平叛的事情。

李嗣源备受李存勖猜忌,却能保存实力,关键时候秀出了惊人的肌肉李嗣源在魏州集结大军,何去何从,后唐政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李嗣源

当李嗣源从邺都脱身,率军抵达魏州之时,并未下定决心要造反,所以派出牙将张虔钊前往元行钦营中,要其一同平叛。但是,李嗣源与邺都叛军合流之事已经为世人所知,元行钦怎能相信他没有阴谋。元行钦并不信任李嗣源,并向朝廷奏报李嗣源与叛军已经联手。

李嗣源大军经历张破败哗变之后,其实跟着他去魏州的,已经不足百人,后召集霍彦威所部五千镇州军,兵力渐趋恢复。屯兵于魏州的李嗣源,其实进退两难,庄宗对其素来疑忌、打击,邺城兵变,李嗣源即便是被裹挟,也难逃问责了。另一方面,如果铤而走险造反,兵力不足,最后胜败祸福殊是难料。

但是,简单的实力分析并足以能做出对当时局势准确的判断。李嗣源在沙陀李氏集团的元勋功臣,后唐王朝仅次于李存勖的二号人物,他的部下遍布各地,所以影响力也是实力分析中的重要参数。

李嗣源备受李存勖猜忌,却能保存实力,关键时候秀出了惊人的肌肉李嗣源在魏州集结大军,何去何从,后唐政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乱军

在此时,李嗣源部下亲信安重诲起到了关键作用。《旧五代史》记载,“明宗退守魏县,未知趋向。安重诲将征兵于四方,琮在帐前,历数诸道屯军及主将姓名,附口传檄,相次而至。”安重诲出面征召各地军队,他本人自然没有那个号召力,背后的李嗣源才是能够凝聚力量的核心。

能够“相次而至”的自然都是李嗣源的旧部,是奔着老领导来的。譬如王晏球,其人曾于同光二年时与霍彦威北上抗御捍契丹,隶于李嗣源麾下为北面招讨使。当时,王晏球驻军于在瓦桥,李嗣源“遣人招之”。

李嗣源备受李存勖猜忌,却能保存实力,关键时候秀出了惊人的肌肉李嗣源在魏州集结大军,何去何从,后唐政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李存勖

除了王晏球之外,霍彦威、符习、房知温、安审通、王建立、李从珂、李从璋、石敬瑭等旧人也都相继追随。庄宗即位之后,任用伶宦近臣,着意削弱地方藩帅权力,强化中央集权。李嗣源不仅是代北勋旧集团领袖,也是地方各类藩镇魁首,以他为核心,形成了一个虽然形似松散,但实力强大的集团。

李嗣源集团在庄宗削藩攻势中挺住了,遭逢魏博兵变之后的急变契机,迅速形成合力。李嗣源集团中多是镇戍北疆者与地方藩帅,拥有强大的兵力,他组织这样的势力似不仅仅为自保,如果说毫无觊觎皇位野心,那就真的过于幼稚了。

<h1>李嗣源在魏州集结大军,何去何从,后唐政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呢?</h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