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先秦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兼并战争的频仍,社会风俗的变化,推动了学术活动,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散文与当时的历史散文一起,组成了蔚为壮观的先秦散文潮流,取代了诗歌的地位。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包括《论语》、《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其内容极为丰富,主要阐述诸子百家各自的政治主张、学术见解,故称诸子散文为哲理散文。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墨道法四家。其形式有一个从简到繁臻致完整的发展过程,最初是语录式的问答体,如《论语》、《墨子》等;到了《孟子》,虽仍有类似《论语》的形式,但渗入了更多的议论;再进到《荀子》、《庄子》、《韩非子》,问答体才演进到完整的议论文。

《论语》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支持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社会。它是由孔门弟子所著,记录了孔子的“为国以礼”的政治思想和其它言论。《孟子》的作者孟轲,是儒家的正统派。他承孔子“行仁政”、“法先王”的思想,同时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墨子》的作者墨翟是先秦诸子中比较接近人民的,他主张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荀子》为赵人荀卿(名况)所作,他先承儒家之道,后又力主“法后王”,提出了人定胜天的主张,以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而用之”。这种卓识远见鼓舞了后人与自然界的斗争。老子,名李耳,著有《道德经》等,道学的奠基人。他的门徒庄周,著《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们一方面揭露当时统治阶级的丑恶情态,另一方面主张逃避现实,脱离社会,放弃斗争。《韩非子》的作者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从散文的写作技巧来看,诸子散文主要有两个特点:

(1)用寓言和历史故事来说明道理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孟子《公孙丑上》中的揠苗助长,韩非子《五蠹》中的守株待兔,列子《汤问篇》中的纪昌学射、愚公移山等,都是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深刻道理的典范。

(2)议论和记叙的结合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法。如《庄暴见孟子》(《孟子》),记叙了孟子跟庄暴和齐宣王的对话,又说明了“与民同乐”的道理。又如墨子的《公输》记叙了墨子和楚王的对话,又阐明了攻宋不义的道理。此外,有些文章的结构的完整、推理的严密、语句的多变、想象的丰富等特点,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也很有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

诸子百家的散文风格各异,千姿百态,如孟文清畅流利、文气浩荡,荀文朴质简约,韩文深刻明切等。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庄子,他取材广泛,想象丰富,气质浪漫,行文挥洒自如,妙趣横生,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