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海经——鼓白话文:注释:鼓:钟山:

插图出至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至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山海经——鼓白话文:注释:鼓:钟山:

山海经——鼓白话文:注释:鼓:钟山:

注解

<h1 class="pgc-h-arrow-right">白话文:</h1>

峚山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钟山。钟山山神的儿子叫做鼓,鼓长着人的脸面和龙的身子,他曾和钦䲹神联手在昆仑山南面杀死天神葆江,天帝因此将鼓与钦诛杀在钟山东面一个叫崖的地方。钦死后化为一只大鹗,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长有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脑袋,红色的嘴巴和老虎一样的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晨鹄鸣叫,它一出现就有大的战争;鼓死后化为鵕鸟,形状像一般的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和直直的嘴,身上是黄色的斑纹而头却是白色的,发出的声音与鸿鹄的鸣叫很相似,它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旱灾。

<h1 class="pgc-h-arrow-right">注释:</h1>

钟山之神:烛阴,又作烛龙,也叫烛九阴。

鹗(è): 也叫鱼鹰。

晨鹄:鹗鹰之类的鸟。

鹄(hú): 也叫鸿鹄,即天鹅。

邑:这里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

钦䲹(pī):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长得人面兽形。

昆仑之阳:阳,朝阳的这一方向,也就是昆仑山的南边。

葆江:即祖江,袁珂《中国神话俜涕辞填》有记载。

帝:一说指黄帝或炎帝;一说指天帝。

戮(lù):杀。

亦:这里指“死后”雕意思。

鵕(jǔn)鸟:形似猫头鹰。

鸱(chī): 雕鹰。

峚(mì)山:2003年11月初中国古都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在新密市召开了“黄帝古都轩辕丘论证会”。结论,峚山在新密这一推断。

<h1 class="pgc-h-arrow-right">鼓:</h1>

凶煞者——主攻方向,兵学(战争始作俑者);风水学(干旱)。

原文记载:“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故鼓死后化作为鹞鹰。

山海经——鼓白话文:注释:鼓:钟山:

鹞鹰

另外,关于钦䲹死后的形象:

原文记载:“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钦䲹的外表(除了尾巴)类似于雕。“其音如晨鹄”,钦䲹的发出像晨鹄“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

山海经——鼓白话文:注释:鼓:钟山:

个人推断,鼓集战争和干旱标签于一身的神兽。在钟山这个地方,可能常年干旱,再加上在那个年代部落冲突是常有的事。所以鼓应该是坐落在钟山的部落对真实生活环境的缩影。

<h1 class="pgc-h-arrow-right">钟山:</h1>

不详,具体有待考证。

一说是今山西代县西北。

《淮南子》记载:“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烛龙即钟山神,而雁门在《淮南子》中解释就是在今天山西代县西北。

山海经——鼓白话文:注释:鼓:钟山:

西次三经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