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伟人晚年回忆:没想过要打仗,只想当教员,但他们杀的人太多了

1970年,被毛主席称为“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的美国记者斯诺第3次访问我国。双方已非常熟悉,因此即便斯诺是个美国人,毛主席也毫不顾忌地与他开玩笑,甚至还会提起一些国内政治相关的事情。当时我国正处于特殊时期,有人给毛主席起了4个称号: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领袖,伟大的舵手。

毛主席向斯诺提起此事,笑着说道:这是要把我放到火上烤,我看在4个“伟大”太讨嫌,通通去掉,只留一个Teacher,教员这一个称号就够了。其实我一直以来就想当一个教员,教书育人,如果不干革命,或者将来退休了,我就找个学校去当教员。

伟人晚年回忆:没想过要打仗,只想当教员,但他们杀的人太多了

毛主席与斯诺

众所周知,毛主席对于国家和人民而言,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他的带领就没有全国的解放,甚至于革命能否取得胜利都是未知数。毛主席自然也清楚这一点,那么他为何还要说出自己只想当教员这样的话,这种说法究竟自谦还是伟人的真实想法呢?

1914年,毛主席以满分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次年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第一师范。毛主席在湖南一师就读了5年,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直到多年后,毛主席提起湖南一师,依然毫不吝啬地赞美道:一师是所好学校,我的知识和学问都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

1917年10月,毛主席开办工人夜校,正式开启了他的教师生涯。在课堂上,毛主席从来不说什么大道理,都是用诙谐幽默又接地气的方式让学生们接受课本上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当时非常少见,得到了广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没过多久,所有听过毛主席讲课的学生都亲切的称呼毛主席为“毛教员”。

伟人晚年回忆:没想过要打仗,只想当教员,但他们杀的人太多了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

1918年6月,毛主席从湖南一师毕业,目睹了大部分同学都去外地或出国勤工俭学,很少有人留下了继续从事教育行业,毛主席对此深感忧虑。“五四运动”爆发后,毛主席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毛主席创办了会刊《湘江评论》并担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发表了很多抨击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文章。

虽说《湘江评论》从创刊到查封仅存在了1个多月时间,但仍是公认的“五四运动”期间最出色的革命刊物。创刊号先印了2千份,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卖完了,再印了2千份又是极短的时间里卖完。自第2刊开始每刊印5千份,但仍供不应求,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教导”。

1920年,毛主席在易培基的邀请下,担任湖南一师附小主事。次年,在新民学会讨论时,毛主席称:我愿做的工作,一是教书,二是记者,将来大概是要靠这两项工作来生活。不久后,毛主席在一份《职业调查表》的“终身欲研究之学术”一栏里,写下了“教育学”这3个字,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一栏,写下了“教育事业”4个字。

伟人晚年回忆:没想过要打仗,只想当教员,但他们杀的人太多了

毛主席与家人

即便后来毛主席走上了革命道路,发动农民运动,依然不断开办农民夜校,仅是1925年在他的老家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期间,就与妻子杨开慧,弟弟毛泽民一同开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从这些经历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于从事教育职业,有着很深的执念。

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毛主席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之后的2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还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仅用了4个月时间盘活了一潭死水的国民党宣传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毛主席人生中第1个岔路口,正是此次进入国民党,才有了后来的“投笔从戎”,而拿起枪杆子闹革命并非毛主席的本意,主要还是源于国共合作的破裂。如今我们再回顾那段历史,联合之后发生的一切,可以毫不怀疑地确定,倘若公共合作时期双方能够坦诚相待,那么以毛主席必然会成为一个享誉全国的教育家。

伟人晚年回忆:没想过要打仗,只想当教员,但他们杀的人太多了

毛主席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1927年4月12日,老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抓捕杀害共产党人,第1次国共合作破裂。次日上午,10万名工人上街游行,在宝山路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造成上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之后老蒋继续指示部下抓捕杀害共产党人,仅过了3天就有300人被杀,500人被捕 ,5千人失踪。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对我党的清剿事件也变得更加频繁,且迅速演变成表面化,公开化的反共行动。

1927年5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35军33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叛乱,纠集1000多名式并购,对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部门发动攻击,仅过了1天,就有70多个革命机构遭到毁灭性打击,杀害了超过100多名我党成员和进步人士,整个长沙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而对于这样的事情,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毫无办法。

伟人晚年回忆:没想过要打仗,只想当教员,但他们杀的人太多了

抓捕杀害

此外,不止是南京和长沙,全国各地都发生着反共事件,无数优秀的我党成员和无辜群众惨遭反动派杀害。目睹如此惨状,毛主席心如刀绞,一边冒着生命危险安置我党成员和革命干部,一边绞尽脑汁思考对策,并找出原因:敌人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屠杀我党成员,是因为我们缺少自保手段,没有武装力量。

1927年,我党召开“八七会议”,在会上毛主席论述了“枪杆子”的重要性,并留下那句至理名言: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结束后,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原本想让毛主席到上海主持工作,但毛主席既然提出了武装革命,就一定会身体力行地去做,他说:我不住高楼大厦,要去结交绿林朋友。同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

多年后,毛主席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说道:像我这样的人,从前根本不会打仗,甚至想都没想过我要成为一个战士或者组织一支队伍去打仗,但反动派杀的人太多了,我不得不这样做。

伟人晚年回忆:没想过要打仗,只想当教员,但他们杀的人太多了

秋收起义

原本只想从事教育的毛主席,被历史洪流推到了最前方,领着由工人,农民组成的革命丢 ,打了几十年的仗,最终解放了全国。在这一过程中,毛主席的身份一直在变化着,从毛特派员到毛委员再到毛主席,最终成为人民的领袖。随着人民对他的期望越来越高,他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想要再当一个“教员”也就不那么现实了。

1960年6月21日,毛主席在会见日本文学代表团时再次表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要搞共产,我的母亲也从未教育我要搞共产,搞共产是被逼得,七逼八逼就逼上梁山了。说完这句话,毛主席笑了笑又说道:我上学的时候读的是师范学校,我是一心想要当教员的,没想到之后会带着队伍打仗。可见直到这个时候,毛主席还依然惦记着自己的“教员梦”。

不过毛主席虽然最终也没有成为教员,但他做的事情却如与教员高度相似:教育,引导,激发人民心中那股本就存在的,无可匹敌的力量。在那场立国之战中,手握热核武器,自信能融化一切的世界最强国带着他的16个盟友,在朝鲜这片狭小贫瘠的土地上与几年前还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那群人作战。

伟人晚年回忆:没想过要打仗,只想当教员,但他们杀的人太多了

扫盲运动

但列强们惊讶地发现,同一片土地上生出的同一群人,被某种思想武装后,竟然完全不惧怕那足以遮天蔽日的炮火,无论怎样炙热的武器,也无法消灭中国人的意志,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每一个中国人都学会了如何去运用那与生俱来,无可匹敌的精神力量。列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新生的国家无法战胜,便陆陆续续地开始妥协,选择合作。

我们还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看出,毛主席在成为全国人民的领袖之后,依然在“从事”着教员的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的识字率在10%左右徘徊,且数千年来一直如此,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民国,读书认字都是富裕人家才有资格享受的待遇。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30年的“扫盲”运动,我国的识字率超过70%,而大力支持“扫盲”运动的人就是毛主席。而早在1937年4月24日,隶属于中央宣传部的新华书店前身“陕西延安新华书局”就成立了,毛主席于同年9月1日亲笔写下了“新华书店”店招。毛主席的理由很简单:让更多人能够读书识字,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伟人晚年回忆:没想过要打仗,只想当教员,但他们杀的人太多了

这些数据变化,加上毛主席对教育的大力支持,足可证明毛主席从未脱离教员的范畴,但其 行为远远超出教员的高度。至此我们可以确定,毛主席说自己想当教员,绝非是自谦,而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但为了国家和人民,他必须站在领袖的位置上,最终也未能实现“退休到学校当教员”的愿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