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这个人物,一方面,清代的评点者张竹坡说他是“奸险恶人”,文学史教材里定义成 “官僚、恶霸和富商三位一体”,但另一方面,提起西门庆,有人把他看成色情狂,可能也有男性暗暗艳羡,把他当成功人士,手握权力,财色兼收。
今天我们从小说主旨的角度,换个方向认识西门庆,探究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深意到底是什么。
一般,我们说到潘金莲,就是情欲的化身,可是,西门庆是更大维度上欲望的代表。
欲望顽主
潘金莲的欲望,不管是在西门庆的后院里争宠斗气,还是跟琴童、陈敬济偷情,都只停留在两性关系上;作为男性,西门庆的机会更多,他的欲望遍地开花,金钱、权力、女人一个都不少。
小说既写了西门庆的放纵直接、不知餍足,也写透了他的不知敬畏、不计后果。
小说里,蔡御史称呼西门庆为“四泉”。“四泉”是西门庆的号,西门庆解释说是因为自己的祖坟地里有四眼井,其实这个号隐含的是“酒色财气”四样俱全。再结合小说开头,作者对七情六欲,酒色财气的论述,可以看出,西门庆是作者精心打造出来的欲望顽主。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毛孔都流淌着欲望。因为放纵欲望,西门庆活得兴致勃勃。
他一出场就热结十兄弟,其实是一帮小弟靠他吃饭,拼命奉承他,给他抬轿子;清河县三教九流,来来往往,从官僚到大户,从帮闲到太监,都是他饭局上的常客;连宋御史都借他的大花园摆宴席,请东京的六黄太尉,一时间,西门庆出尽了风头。
之前的中国文学里,从来没有这样一个热气腾腾、欲望贲张的人物。不管是桃园结义的刘关张,还是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亦或是《水浒传》里精彩纷呈的宋江、林冲、武松、李逵。从没一个人像西门庆这样,在金钱、性和权力方面,毫无节制。
他敛财嗅觉灵敏。一边跟潘金莲打得火热,一边偷空娶了有钱寡妇孟玉楼,吞没了女婿陈敬济带来的财物,还得到了李瓶儿前夫们的家产。
他接连开了当铺、绒线铺、绸缎铺,成了清河县首富。纵有万贯家财,他也从未停下赚钱的脚步。临死前,还有两大车几万两银子的货物在路上。
尽管有一妻五妾,他还马不停蹄出去找女人,先后包养了妓女李桂姐和郑爱月。从宋蕙莲到王六儿,从如意儿到林太太,在他33年的生命里,有过性关系的女性,有将近20人。临死前几天,还瞄上了同僚的太太。
西门庆的官是买来的。他花钱巴结上东京的蔡太师,当了副提刑。结交了蔡状元,送上了一百两金子,后来蔡状元当了蔡御史,慷慨回报,不仅让他提前支取盐引,一下子赚了3万两银子,还带他结交别的官员。临死前,他又升任了正提刑。这还不够,觉得买来的官没得到尊重,对儿子官哥的期望,是未来当上正经的文官。
欲望失控
特别注意,小说中有一段西门庆的自白,出现在第57回,他给寺庙捐了500两银子,吴月娘趁机劝他少干些贪财好色、沾花惹草的事,早点回家,西门庆的一番回答,简直可以看成他的欲望宣言,他是这么说的:
“天地尚有阴阳,男女自然配合。今生偷情的、苟合的,都是前生分定,姻缘簿上注名,今生了还……咱闻那佛祖西天,也止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姮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的富贵。”
通过这段话,作者充分暴露了西门庆的行为动机。在他看来,只要把钱花到位了,就能像在人间买官一样,买通西天佛祖、十殿阎罗,哪怕犯下强奸姮娥(也就是嫦娥)、盗走西王母的女儿这等滔天大罪,也照样能拿钱摆平。
在小说里,西门庆的欲望号列车超速行驶,一路肆无忌惮攻城略地。在他看来,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欲望的实现,如果不能拿钱解决,那就佛挡杀佛,人挡杀人。
他的女人,大部分都是用钱搞定的。为了勾搭潘金莲,他许给王婆十两银子。看上宋蕙莲,让丫鬟拿一匹蓝绸子去探口风,随手给她碎银子;瞄上了王六儿,除了零花钱,还给她买了一套新房。对妓女也出手就是貂皮围脖。
他下手狠辣。跟潘金莲偷情,他一脚踹伤来捉奸的武大,还联合王婆、潘金莲毒死了武大,又贿赂县官对付武松,把武松送入监牢。他气死了李瓶儿的前夫花子虚,还找人打了瓶儿后来嫁的蒋太医。他勾搭上仆人来旺的老婆宋蕙莲,设计冤枉来旺,最后把他充军发配。为了银子,他利用副提刑的权力帮凶手开脱,让一个无辜的人顶缸判了死刑。
有一次犯了事,一次被弹劾,他也都用钱买通了东京的蔡太师,化险为夷。
没有他不敢做的事,随着情节的推进,他的欲望越来越失控。
他对性索求无度,不断追求刺激,普通的春药和性用品已经满足不了要求,在第49回遇到胡僧,得到了升级版春药。
他对女性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也越来越强烈。李瓶儿一波三折嫁了过来,西门庆恼恨她中间改嫁蒋太医,一连三天不进李瓶儿的屋里,拿着马鞭子去教训她。李瓶儿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深情表白,他才转怒为喜。
当然,在性活动中,作者也通过西门庆的语言和行为,毫不遮掩地呈现了他近乎变态的占有欲和征服欲。
色即是空
因为过于相信金钱和权力,西门庆的思维和行为,有时相当简单粗暴,天真肤浅,甚至经常被骗。
结义兄弟表面上仗义,其实都是酒肉朋友。他的家里人来人往,不是这些假兄弟,就是生意伙伴,连亲戚也都是干亲戚假亲戚,都只是交易关系。
女人们也骗西门庆。他包养了妓女李桂姐,却撞破桂姐偷接别的客人,生气砸了丽春院。结果李桂姐眼泪汪汪,说自己只是陪着客人喝酒,他还真就信了。潘金莲跟小厮偷情,被西门庆得知拿着鞭子去打,潘金莲赌咒发誓,春梅在一旁作证,他也就扔下鞭子不再追究。
在小说里,作者一直不动声色,非常客观地呈现了这样一个欲望顽主。
从第一回开始,作者就让西门庆一路放纵,屡屡得手,就像撒了一张无边的大网。终于,到了第59回,作者开始慢慢收网了。
第59回他唯一的儿子官哥儿死了。从这一回开始,西门庆的人生盛极而衰,死亡接踵而来。一个多月后他深爱的李瓶儿也死了。李瓶儿死后四个月,西门庆自己也纵欲而亡。
这样的结局,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但在表层之下,是对欲望的深刻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思想体系里,没有欲望的位置。儒家理想人格是克己复礼,隐忍节制,西门庆却反其道而行之,放纵、张扬,酒色财气俱全;儒家的志向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门庆却既不能修身,亦不能齐家。道家主张精神逍遥,与世俗功利拉开距离,西门庆却拼命追求世俗成功。从儒道的角度看西门庆,他就是一个恶人加俗人,所以张竹坡说他是“奸险恶人”。
但《金瓶梅》借用了佛学的视角,来观照西门庆的一生。也许你熟悉《心经》那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请注意,这里的色并不是女色,在佛学世界里,色是我们所见到的一切事物,是迷人的花花世界,财富也好、权力也好,女人也好,子嗣也好,统统是色。事物的本质就是虚无,是空。
这一点,集中呈现在写西门庆之死的第79回。
临死前,西门庆有万般的不舍:他拉着潘金莲的手满眼落泪,这是不舍;他嘱咐吴月娘:你们姐妹几个要守在一起,不要失散了,还是不舍。他一五一十把全部家底细细交代给女婿陈敬济,让女婿好好帮扶着家里做生意,更是不舍。这一段读起来,真是让人心有戚戚焉。
小说里没有什么道德批判,只有一句精简的旁白:“嗜欲深者,其生机浅。西门庆只知贪淫乐色,更不知油枯灯尽,髓竭人亡。”这是作者用一双慈悲的眼睛看到的——用欲望构建起来的人生,不易持久,很容易塌陷;被欲望支配的个体,其实活得很盲目,没有出路。
于是西门庆一死,妻妾们死的死,逃的逃,改嫁的改嫁,他的女婿陈敬济更是一路败家,还跟潘金莲和春梅通奸。到了大结局,他的遗腹子孝哥出了家,化成一阵清风不见了。他的万贯家产也落在了仆人玳安手里。
他所追求的一切,灰飞烟灭。像《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最后风卷大地,什么都没留下。
伟大的经典都是人性的寓言。读经典文学,能够培养对复杂人性和世界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让我们敢于面对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每部小说都在告诉读者:“事情要比你想象的复杂”。
在这个意义上,西门庆是一个极为精彩和复杂的角色,《金瓶梅》是一部真正的小说。
在《金瓶梅》里,西门庆是欲望的化身,作者没有停留在道德说教、因果报应的层面上,而是以佛学的慈悲心,既写下欲望的生机和活力,也写下不能节制的欲望导致的毁灭和虚无。
我们看到,西门庆是一个集富商、官僚、恶霸于一身的典型人物,西门庆形象的三个特点是,贪财、好色、玩权
对西门庆这样一个人物,无论用古代的标准还是用用现代的标准,无论是用小孩的眼光还是用大人的眼光,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在作者的笔下,西门庆并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西门庆的身上表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这种复杂与矛盾,在对李瓶儿的态度上表现得最为鲜明。他原本是一个惯于玩弄妇女,把女人当作发泄淫欲工具的流氓式的人物,但是唯一的一个他确实产生过真情的,就是李瓶儿
小说写李瓶儿从生病到死亡、再到出殡、再到请道士设道场超度亡灵等,一系列的情节,写的实际上都是西门庆对李瓶儿的态度,写他对李瓶儿的一片真情
当然,西门庆对李瓶儿如此情有独钟的原因也有世俗的成分,比如李瓶儿的好性格,给他生了儿子,还给他带来财富
我们今天读《金瓶梅》,对西门庆这个形象,既会有历史感,也会有现实感,历史感就是小说表现了明代的特色,而现实感就是,我们会感到『西门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活在我们的身边
总结:
1⃣️ 西门庆是更大维度上欲望的代表。
2⃣️ 小说既写了西门庆的放纵直接、不知餍足,也写透了他的不知敬畏、不计后果。
3⃣️ “四泉”是西门庆的号,西门庆解释说是因为自己的祖坟地里有四眼井,其实这个号隐含的是“酒色财气”四样俱全。
4⃣️ 西门庆的行为动机:在他看来,只要把钱花到位了,就能像在人间买官一样,买通西天佛祖、十殿阎罗,哪怕犯下强奸姮娥(也就是嫦娥)、盗走西王母的女儿这等滔天大罪,也照样能拿钱摆平。
5⃣️ 第59回他唯一的儿子官哥儿死了。从这一回开始,西门庆的人生盛极而衰,死亡接踵而来。一个多月后他深爱的李瓶儿也死了。李瓶儿死后四个月,西门庆自己也纵欲而亡。
6⃣️ 从儒道的角度看西门庆,他就是一个恶人加俗人,所以张竹坡说他是“奸险恶人”。
7⃣️ 事物的本质就是虚无,是空。
8⃣️ 用欲望构建起来的人生,不易持久,很容易塌陷;被欲望支配的个体,其实活得很盲目,没有出路。
9⃣️ 伟大的经典都是人性的寓言。读经典文学,能够培养对复杂人性和世界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让我们敢于面对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每部小说都在告诉读者:“事情要比你想象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