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細說西門慶:欲望張揚到極緻會怎樣?

西門慶這個人物,一方面,清代的評點者張竹坡說他是“奸險惡人”,文學史教材裡定義成 “官僚、惡霸和富商三位一體”,但另一方面,提起西門慶,有人把他看成色情狂,可能也有男性暗暗豔羨,把他當成功人士,手握權力,财色兼收。

今天我們從小說主旨的角度,換個方向認識西門慶,探究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深意到底是什麼。

一般,我們說到潘金蓮,就是情欲的化身,可是,西門慶是更大次元上欲望的代表。

欲望頑主

潘金蓮的欲望,不管是在西門慶的後院裡争寵鬥氣,還是跟琴童、陳敬濟偷情,都隻停留在兩性關系上;作為男性,西門慶的機會更多,他的欲望遍地開花,金錢、權力、女人一個都不少。

小說既寫了西門慶的放縱直接、不知餍足,也寫透了他的不知敬畏、不計後果。

小說裡,蔡禦史稱呼西門慶為“四泉”。“四泉”是西門慶的号,西門慶解釋說是因為自己的祖墳地裡有四眼井,其實這個号隐含的是“酒色财氣”四樣俱全。再結合小說開頭,作者對七情六欲,酒色财氣的論述,可以看出,西門慶是作者精心打造出來的欲望頑主。

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每一個毛孔都流淌着欲望。因為放縱欲望,西門慶活得興緻勃勃。

他一出場就熱結十兄弟,其實是一幫小弟靠他吃飯,拼命奉承他,給他擡轎子;清河縣三教九流,來來往往,從官僚到大戶,從幫閑到太監,都是他飯局上的常客;連宋禦史都借他的大花園擺宴席,請東京的六黃太尉,一時間,西門慶出盡了風頭。

之前的中國文學裡,從來沒有這樣一個熱氣騰騰、欲望贲張的人物。不管是桃園結義的劉歇業,還是西天取經的師徒四人,亦或是《水浒傳》裡精彩紛呈的宋江、林沖、武松、李逵。從沒一個人像西門慶這樣,在金錢、性和權力方面,毫無節制。

他斂财嗅覺靈敏。一邊跟潘金蓮打得火熱,一邊偷空娶了有錢寡婦孟玉樓,吞沒了女婿陳敬濟帶來的财物,還得到了李瓶兒前夫們的家産。

他接連開了當鋪、絨線鋪、綢緞鋪,成了清河縣首富。縱有萬貫家财,他也從未停下賺錢的腳步。臨死前,還有兩大車幾萬兩銀子的貨物在路上。

盡管有一妻五妾,他還馬不停蹄出去找女人,先後包養了妓女李桂姐和鄭愛月。從宋蕙蓮到王六兒,從如意兒到林太太,在他33年的生命裡,有過性關系的女性,有将近20人。臨死前幾天,還瞄上了同僚的太太。

西門慶的官是買來的。他花錢巴結上東京的蔡太師,當了副提刑。結交了蔡狀元,送上了一百兩金子,後來蔡狀元當了蔡禦史,慷慨回報,不僅讓他提前支取鹽引,一下子賺了3萬兩銀子,還帶他結交别的官員。臨死前,他又升任了正提刑。這還不夠,覺得買來的官沒得到尊重,對兒子官哥的期望,是未來當上正經的文官。

欲望失控

特别注意,小說中有一段西門慶的自白,出現在第57回,他給寺廟捐了500兩銀子,吳月娘趁機勸他少幹些貪财好色、沾花惹草的事,早點回家,西門慶的一番回答,簡直可以看成他的欲望宣言,他是這麼說的:

“天地尚有陰陽,男女自然配合。今生偷情的、苟合的,都是前生分定,姻緣簿上注名,今生了還……咱聞那佛祖西天,也止不過要黃金鋪地,陰司十殿,也要些楮镪營求。咱隻消盡這家私廣為善事,就使強奸了姮娥,和奸了織女,拐了許飛瓊,盜了西王母的女兒,也不減我潑天的富貴。”

通過這段話,作者充分暴露了西門慶的行為動機。在他看來,隻要把錢花到位了,就能像在人間買官一樣,買通西天佛祖、十殿閻羅,哪怕犯下強奸姮娥(也就是嫦娥)、盜走西王母的女兒這等滔天大罪,也照樣能拿錢擺平。

在小說裡,西門慶的欲望号列車超速行駛,一路肆無忌憚攻城略地。在他看來,沒有什麼能阻擋他欲望的實作,如果不能拿錢解決,那就佛擋殺佛,人擋殺人。

他的女人,大部分都是用錢搞定的。為了勾搭潘金蓮,他許給王婆十兩銀子。看上宋蕙蓮,讓丫鬟拿一匹藍綢子去探口風,随手給她碎銀子;瞄上了王六兒,除了零花錢,還給她買了一套新房。對妓女也出手就是貂皮圍脖。

他下手狠辣。跟潘金蓮偷情,他一腳踹傷來捉奸的武大,還聯合王婆、潘金蓮毒死了武大,又賄賂縣官對付武松,把武松送入監牢。他氣死了李瓶兒的前夫花子虛,還找人打了瓶兒後來嫁的蔣太醫。他勾搭上仆人來旺的老婆宋蕙蓮,設計冤枉來旺,最後把他充軍發配。為了銀子,他利用副提刑的權力幫兇手開脫,讓一個無辜的人頂缸判了死刑。

有一次犯了事,一次被彈劾,他也都用錢買通了東京的蔡太師,化險為夷。

沒有他不敢做的事,随着情節的推進,他的欲望越來越失控。

他對性索求無度,不斷追求刺激,普通的春藥和性用品已經滿足不了要求,在第49回遇到胡僧,得到了更新版春藥。

他對女性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也越來越強烈。李瓶兒一波三折嫁了過來,西門慶惱恨她中間改嫁蔣太醫,一連三天不進李瓶兒的屋裡,拿着馬鞭子去教訓她。李瓶兒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深情表白,他才轉怒為喜。

當然,在性活動中,作者也通過西門慶的語言和行為,毫不遮掩地呈現了他近乎變态的占有欲和征服欲。

色即是空

因為過于相信金錢和權力,西門慶的思維和行為,有時相當簡單粗暴,天真膚淺,甚至經常被騙。

結義兄弟表面上仗義,其實都是酒肉朋友。他的家裡人來人往,不是這些假兄弟,就是生意夥伴,連親戚也都是幹親戚假親戚,都隻是交易關系。

女人們也騙西門慶。他包養了妓女李桂姐,卻撞破桂姐偷接别的客人,生氣砸了麗春院。結果李桂姐眼淚汪汪,說自己隻是陪着客人喝酒,他還真就信了。潘金蓮跟小厮偷情,被西門慶得知拿着鞭子去打,潘金蓮賭咒發誓,春梅在一旁作證,他也就扔下鞭子不再追究。

在小說裡,作者一直不動聲色,非常客觀地呈現了這樣一個欲望頑主。

從第一回開始,作者就讓西門慶一路放縱,屢屢得手,就像撒了一張無邊的大網。終于,到了第59回,作者開始慢慢收網了。

第59回他唯一的兒子官哥兒死了。從這一回開始,西門慶的人生盛極而衰,死亡接踵而來。一個多月後他深愛的李瓶兒也死了。李瓶兒死後四個月,西門慶自己也縱欲而亡。

這樣的結局,表面上看,好像是一個因果報應的故事,但在表層之下,是對欲望的深刻思考。

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道思想體系裡,沒有欲望的位置。儒家理想人格是克己複禮,隐忍節制,西門慶卻反其道而行之,放縱、張揚,酒色财氣俱全;儒家的志向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西門慶卻既不能修身,亦不能齊家。道家主張精神逍遙,與世俗功利拉開距離,西門慶卻拼命追求世俗成功。從儒道的角度看西門慶,他就是一個惡人加俗人,是以張竹坡說他是“奸險惡人”。

但《金瓶梅》借用了佛學的視角,來觀照西門慶的一生。也許你熟悉《心經》那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請注意,這裡的色并不是女色,在佛學世界裡,色是我們所見到的一切事物,是迷人的花花世界,财富也好、權力也好,女人也好,子嗣也好,統統是色。事物的本質就是虛無,是空。

這一點,集中呈現在寫西門慶之死的第79回。

臨死前,西門慶有萬般的不舍:他拉着潘金蓮的手滿眼落淚,這是不舍;他囑咐吳月娘:你們姐妹幾個要守在一起,不要失散了,還是不舍。他一五一十把全部家底細細交代給女婿陳敬濟,讓女婿好好幫扶着家裡做生意,更是不舍。這一段讀起來,真是讓人心有戚戚焉。

小說裡沒有什麼道德批判,隻有一句精簡的旁白:“嗜欲深者,其生機淺。西門慶隻知貪淫樂色,更不知油枯燈盡,髓竭人亡。”這是作者用一雙慈悲的眼睛看到的——用欲望建構起來的人生,不易持久,很容易塌陷;被欲望支配的個體,其實活得很盲目,沒有出路。

于是西門慶一死,妻妾們死的死,逃的逃,改嫁的改嫁,他的女婿陳敬濟更是一路敗家,還跟潘金蓮和春梅通奸。到了大結局,他的遺腹子孝哥出了家,化成一陣清風不見了。他的萬貫家産也落在了仆人玳安手裡。

他所追求的一切,灰飛煙滅。像《百年孤獨》裡的馬孔多,最後風卷大地,什麼都沒留下。

偉大的經典都是人性的寓言。讀經典文學,能夠培養對複雜人性和世界的了解力和想象力,讓我們敢于面對世界和人性的複雜性。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小說的精神是複雜性。每部小說都在告訴讀者:“事情要比你想象的複雜”。

在這個意義上,西門慶是一個極為精彩和複雜的角色,《金瓶梅》是一部真正的小說。

在《金瓶梅》裡,西門慶是欲望的化身,作者沒有停留在道德說教、因果報應的層面上,而是以佛學的慈悲心,既寫下欲望的生機和活力,也寫下不能節制的欲望導緻的毀滅和虛無。

我們看到,西門慶是一個集富商、官僚、惡霸于一身的典型人物,西門慶形象的三個特點是,貪财、好色、玩權

對西門慶這樣一個人物,無論用古代的标準還是用用現代的标準,無論是用小孩的眼光還是用大人的眼光,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人。這是毫無疑義的

但在作者的筆下,西門慶并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一個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在西門慶的身上表現了人性的複雜與沖突

這種複雜與沖突,在對李瓶兒的态度上表現得最為鮮明。他原本是一個慣于玩弄婦女,把女人當作發洩淫欲工具的流氓式的人物,但是唯一的一個他确實産生過真情的,就是李瓶兒

小說寫李瓶兒從生病到死亡、再到出殡、再到請道士設道場超度亡靈等,一系列的情節,寫的實際上都是西門慶對李瓶兒的态度,寫他對李瓶兒的一片真情

當然,西門慶對李瓶兒如此情有獨鐘的原因也有世俗的成分,比如李瓶兒的好性格,給他生了兒子,還給他帶來财富

我們今天讀《金瓶梅》,對西門慶這個形象,既會有曆史感,也會有現實感,曆史感就是小說表現了明代的特色,而現實感就是,我們會感到『西門慶』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活在我們的身邊

總結:

1⃣️ 西門慶是更大次元上欲望的代表。

2⃣️ 小說既寫了西門慶的放縱直接、不知餍足,也寫透了他的不知敬畏、不計後果。

3⃣️ “四泉”是西門慶的号,西門慶解釋說是因為自己的祖墳地裡有四眼井,其實這個号隐含的是“酒色财氣”四樣俱全。

4⃣️ 西門慶的行為動機:在他看來,隻要把錢花到位了,就能像在人間買官一樣,買通西天佛祖、十殿閻羅,哪怕犯下強奸姮娥(也就是嫦娥)、盜走西王母的女兒這等滔天大罪,也照樣能拿錢擺平。

5⃣️ 第59回他唯一的兒子官哥兒死了。從這一回開始,西門慶的人生盛極而衰,死亡接踵而來。一個多月後他深愛的李瓶兒也死了。李瓶兒死後四個月,西門慶自己也縱欲而亡。

6⃣️ 從儒道的角度看西門慶,他就是一個惡人加俗人,是以張竹坡說他是“奸險惡人”。

7⃣️ 事物的本質就是虛無,是空。

8⃣️ 用欲望建構起來的人生,不易持久,很容易塌陷;被欲望支配的個體,其實活得很盲目,沒有出路。

9⃣️ 偉大的經典都是人性的寓言。讀經典文學,能夠培養對複雜人性和世界的了解力和想象力,讓我們敢于面對世界和人性的複雜性。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小說的精神是複雜性。每部小說都在告訴讀者:“事情要比你想象的複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