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网讯(记者 李冬梅 邱黾勉)明年5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 15)将在昆明举行。目前,“万物生长 万物和谐——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在持续进行中,活动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COP 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
12月5日-12月6日,在云南昆明CBD举办CBD探奇活动,为市民带来兼具科普性及趣味性的系列活动。CBD,即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同时也是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
在活动期间,将举办珍稀动植物标本展(云南旗舰动物主题展、高原哺乳类动物展、灵长类动物主题展),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趣味答题及游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
届时,还将同步组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放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放日活动。12月5日,将组织市民、学生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探班动物博物馆,了解发生在云南的生命奇迹。除了参观博物馆,还将在中科院昆明动物博物馆科普展厅内运用IMX播放设备,现场发布COP 15大会核心影像《生命之歌·我们的草原》宣传片。12月6日,探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知识科普,了解精彩纷呈的植物世界。
这个周末,来云南昆明CBD(公园1903),感受不一样的奇妙之旅。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新鲜出炉的“路透”,珍惜动植物标本展,一睹为快吧!

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涉禽,颈、脚甚长,常栖息于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越冬时颇爱云南、贵州等地。(昆明动物博物馆 供图)
中华穿山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鳞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昆明动物博物馆 供图)
赤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叫马鹿,产于欧洲及北美洲和中国的东北、西北,个头是鹿类中的亚军,仅次于驼鹿。(昆明动物博物馆 供图)
果子狸,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具有珍贵毛皮,体色为黄灰褐色,身体略胖,颈部粗短,现有17个亚种,中国有9种。(昆明动物博物馆 供图)
白喉小盔犀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犀鸟科、小盔犀鸟属,上体暗灰褐色,下体淡棕褐色,喉白色。主要栖息于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中,以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昆明动物博物馆 供图)
棕颈无盔犀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约122厘米,嘴形巨大而向下弯曲,无盔突,野外特征明显,容易识别,较其他犀鸟更喜山区环境,栖于常绿林。(昆明动物博物馆 供图)
除了以上标本外,蟒、大鲵、金裳翼凤蝶、绿头鸭等标本,都可在本次CBD&CBD探奇日观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