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农民朋友反应水稻叶鞘变黑,稻粒也变成褐粒或黑粒,不知道什么原因。据了解水稻鞘腐病要重于去年,特别是暴风雨又多,叶片很容易受伤,感染病菌,易发生各类病害,下面看一张一农民朋友发来的图片,请问是什么病症?

从这张图片看,颖壳褐变粒较多的植株,像是发生了叶鞘腐败病,剑叶叶鞘受害,幼穗抽穗时颖壳受病菌侵染也发病了。如果田间这种植株较多,考虑到近期当地有多个阴雨过程,需注意结合防治稻瘟病用药防止该病加重发生。适用药有吡唑醚菌酯(柯欧)、氟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等。发生不太重时,多菌灵与咪鲜胺的混配剂也可以选用。
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以禾谷镰刀菌占绝对多数,串珠镰刀菌和交链孢次之,受害严重的水稻稻穗呈现褐色。该病发生后受害褐粒多、黑米率高、秕粒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差,产量损失10%-20%,重者达到30%以上。
一、叶鞘腐败病主要表现病状:剑叶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中间色浅,边缘黑褐色较清晰,严重的出现虎斑纹状病斑,向整个叶鞘上扩展,致叶鞘和幼穗腐烂。受害水稻生长受阻,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二、主要发病原因:
1、菌源数量。成堆放置的病稻草残体多,发病多,病害重。
2、水肥管理。施氮肥过多或过少均可加重病情,氮磷钾配合施用发病轻。
3、气候条件。气温、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因。温度以20-25℃、相对湿度90%以上为适宜,因此,孕穗期到出穗期的气温基本可以满足,而影响湿度的气候条件是降雨,如此期降雨量大,雨次多,发病则重,反之,发病则轻。
三、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及时处理带病稻草,铲除田边、水沟边杂草。结合其他稻病,进行种子消毒,以减少菌源。合理用肥用水,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多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砂性土壤要适当增施钾肥。另外,要做到浅水勤灌,适时烤田,加强健身栽培,以提高稻株抗病力。插秧时采用宽窄行方式,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田间郁闭程度,从而降低田间湿度,降低病原传染的机会。
2、水稻已抽穗时,喷洒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是防治鞘腐病的适用药种,加用戊唑醇、多菌灵防效会更稳定。
由“云众地”整理,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