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稻穎殼褐變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這篇!

近期不少農民朋友反應水稻葉鞘變黑,稻粒也變成褐粒或黑粒,不知道什麼原因。據了解水稻鞘腐病要重于去年,特别是暴風雨又多,葉片很容易受傷,感染病菌,易發生各類病害,下面看一張一農民朋友發來的圖檔,請問是什麼病症?

水稻穎殼褐變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這篇!

從這張圖檔看,穎殼褐變粒較多的植株,像是發生了葉鞘腐敗病,劍葉葉鞘受害,幼穗抽穗時穎殼受病菌侵染也發病了。如果田間這種植株較多,考慮到近期當地有多個陰雨過程,需注意結合防治稻瘟病用藥防止該病加重發生。适用藥有吡唑醚菌酯(柯歐)、氟環·嘧菌酯、苯甲·嘧菌酯等。發生不太重時,多菌靈與咪鮮胺的混配劑也可以選用。

水稻穎殼褐變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這篇!

水稻葉鞘腐敗病又稱鞘腐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以禾谷鐮刀菌占絕對多數,串珠鐮刀菌和交鍊孢次之,受害嚴重的水稻稻穗呈現褐色。該病發生後受害褐粒多、黑米率高、秕粒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質變差,産量損失10%-20%,重者達到30%以上。

水稻穎殼褐變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這篇!

一、葉鞘腐敗病主要表現病狀:劍葉葉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規則病斑,中間色淺,邊緣黑褐色較清晰,嚴重的出現虎斑紋狀病斑,向整個葉鞘上擴充,緻葉鞘和幼穗腐爛。受害水稻生長受阻,嚴重影響水稻的産量。

水稻穎殼褐變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這篇!

二、主要發病原因:

1、菌源數量。成堆放置的病稻草殘體多,發病多,病害重。

2、水肥管理。施氮肥過多或過少均可加重病情,氮磷鉀配合施用發病輕。

3、氣候條件。氣溫、濕度是影響病害發生的主因。溫度以20-25℃、相對濕度90%以上為适宜,是以,孕穗期到出穗期的氣溫基本可以滿足,而影響濕度的氣候條件是降雨,如此期降雨量大,雨次多,發病則重,反之,發病則輕。

水稻穎殼褐變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這篇!

三、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及時處理帶病稻草,鏟除田邊、水溝邊雜草。結合其他稻病,進行種子消毒,以減少菌源。合理用肥用水,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避免偏施、多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後期脫肥早衰,砂性土壤要适當增施鉀肥。另外,要做到淺水勤灌,适時烤田,加強健身栽培,以提高稻株抗病力。插秧時采用寬窄行方式,有利于田間通風透光,降田間郁閉程度,進而降低田間濕度,降低病原傳染的機會。

2、水稻已抽穗時,噴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是防治鞘腐病的适用藥種,加用戊唑醇、多菌靈防效會更穩定。

由“雲衆地”整理,僅供參考,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