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贵州省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的五倍子迎来了采收季,当地群众正抢抓晴好天气将个头饱满的角倍采摘供应到市场。

红河村千亩五倍子
“我们这个五倍子的亩产能达到300斤,去年我家挂了10多亩的倍蚜虫,收了1.5吨,单价9块钱一斤,卖了27000块钱,除了3000块钱的成本,纯收入都有24000块钱,我觉得种这个五倍子还是比种传统农业划算得多。”村民邹长江是村里首批发展人工培林的群众,经过三年的发展,他家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10亩逐步扩展到了现在的50亩,经济效益也逐步凸显。
村民邹长江忙着采摘五倍子
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半翅目蚜科的角倍蚜等在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的叶片上寄生取食,刺激叶组织细胞不正常增生而形成的囊状虫瘿,经杀青干燥后所得,其深加工产品可用于化工、食品、矿冶、电子和农业等领域,市场需求很大。
红河村位于绥阳县宽阔镇东部,与宽阔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相嵌,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野生盐肤木蜜源,盐肤木又是五倍子寄生的最佳树种。2018年,红河村结合退耕还林等项目,从重庆酉阳县进购了一批盐肤木苗和蚜虫,开启了产业试点工作,探索林蜂、五倍子等多种产业效益。后来又依托于省林科院、县林业局专家团队的科技支撑和项目扶持,红河村建立集草床培育、种虫繁育、苗木种植于一体的试点基地。今年该村成功培植出1.5万袋蚜虫,挂置倍树140余亩,在这个九月收获了喜人成果。
树上的五倍子
“去年我们通过人工培植苔藓,今年年初我们收到了我们自己培植出来的虫袋,一部分挂置村合作社基地,一部分免费发放给我们村的种植群众。”红河村党总支书记王国权介绍,“今年我们全村预计能采收10吨五倍子,产值在20万元以上。另外,我们通过林下养殖中蜂,还有中药材,目前能够见效的林下中蜂这块预计能够收到10万元,那么仅五倍子这一项给我们带来的集体经济应该就是30万元以上。”
为发展好五倍子产业,红河村党总支特领办成立绥阳县红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60余户群众入社抱团发展五倍子。为了保证社员利益,村里与贵阳倍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合作协议,合作社以公司签订收购价格为标准,每斤抽出1元作为村集体收益后,剩余盈利部分让利给社员分红。
村民结队进山采收五倍子
看到了发展五倍子的良好前景,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都纷纷加入到合作社,村民张国凡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之前没见人种过五倍子,思想就有点犹豫,但是去年村里雇我去搞采摘,一棵树都要摘七八斤、甚至十来斤,而且价格又好,所以村里今年一说要扩种面积,我就高高兴兴地把我家十多亩土地都拿来栽成了五倍子。今年我们二月份才栽的,到现在都长到了3米多高,明年就要得收入了。”
收获的五倍子装车
青山绿意浓,林下有乾坤。近年来,红河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盐肤木资源禀赋,从一棵盐肤木上发展出五倍子、林蜂、林药等多种“天然适配”业态,让更多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如今,红河村种植五倍子2200亩,中蜂养殖 658箱,林下套种黄精、天麻等中药材 60余亩;林下烤烟、辣椒等300余亩;培育五倍子苗木5亩,“五倍子种虫”繁育基地 2000 平方米。通过集成增效方式,构建起“盐肤木花养蜂采蜜、复叶结倍、林下培育中药材”的林下经济发展创新模式,使得五倍子产业成为该村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和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成效已初步显现。
村民粗加工五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