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貴州省綏陽縣寬闊鎮紅河村的五倍子迎來了采收季,當地群衆正搶抓晴好天氣将個頭飽滿的角倍采摘供應到市場。

紅河村千畝五倍子
“我們這個五倍子的畝産能達到300斤,去年我家挂了10多畝的倍蚜蟲,收了1.5噸,單價9塊錢一斤,賣了27000塊錢,除了3000塊錢的成本,純收入都有24000塊錢,我覺得種這個五倍子還是比種傳統農業劃算得多。”村民鄒長江是村裡首批發展人工培林的群衆,經過三年的發展,他家的種植規模從最初的10畝逐漸擴充到了現在的50畝,經濟效益也逐漸凸顯。
村民鄒長江忙着采摘五倍子
五倍子又名百蟲倉、百藥煎、棓子,為半翅目蚜科的角倍蚜等在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的葉片上寄生取食,刺激葉組織細胞不正常增生而形成的囊狀蟲瘿,經殺青幹燥後所得,其深加工産品可用于化工、食品、礦冶、電子和農業等領域,市場需求很大。
紅河村位于綏陽縣寬闊鎮東部,與寬闊水國家自然保護區相嵌,生态環境優越,擁有豐富的野生鹽膚木蜜源,鹽膚木又是五倍子寄生的最佳樹種。2018年,紅河村結合退耕還林等項目,從重慶酉陽縣進購了一批鹽膚木苗和蚜蟲,開啟了産業試點工作,探索林蜂、五倍子等多種産業效益。後來又依托于省林科院、縣林業局專家團隊的科技支撐和項目扶持,紅河村建立集草床培育、種蟲繁育、苗木種植于一體的試點基地。今年該村成功培植出1.5萬袋蚜蟲,挂置倍樹140餘畝,在這個九月收獲了喜人成果。
樹上的五倍子
“去年我們通過人工培植苔藓,今年年初我們收到了我們自己培植出來的蟲袋,一部分挂置村合作社基地,一部分免費發放給我們村的種植群衆。”紅河村黨總支書記王國權介紹,“今年我們全村預計能采收10噸五倍子,産值在20萬元以上。另外,我們通過林下養殖中蜂,還有中藥材,目前能夠見效的林下中蜂這塊預計能夠收到10萬元,那麼僅五倍子這一項給我們帶來的集體經濟應該就是30萬元以上。”
為發展好五倍子産業,紅河村黨總支特領辦成立綏陽縣紅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60餘戶群衆入社抱團發展五倍子。為了保證社員利益,村裡與貴陽倍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合作協定,合作社以公司簽訂收購價格為标準,每斤抽出1元作為村集體收益後,剩餘盈利部分讓利給社員分紅。
村民結隊進山采收五倍子
看到了發展五倍子的良好前景,如今越來越多的群衆都紛紛加入到合作社,村民張國凡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之前沒見人種過五倍子,思想就有點猶豫,但是去年村裡雇我去搞采摘,一棵樹都要摘七八斤、甚至十來斤,而且價格又好,是以村裡今年一說要擴種面積,我就高高興興地把我家十多畝土地都拿來栽成了五倍子。今年我們二月份才栽的,到現在都長到了3米多高,明年就要得收入了。”
收獲的五倍子裝車
青山綠意濃,林下有乾坤。近年來,紅河村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保護與發展新路徑,充分利用鹽膚木資源禀賦,從一棵鹽膚木上發展出五倍子、林蜂、林藥等多種“天然适配”業态,讓更多群衆共享“生态紅利”。
如今,紅河村種植五倍子2200畝,中蜂養殖 658箱,林下套種黃精、天麻等中藥材 60餘畝;林下烤煙、辣椒等300餘畝;培育五倍子苗木5畝,“五倍子種蟲”繁育基地 2000 平方米。通過內建增效方式,建構起“鹽膚木花養蜂采蜜、複葉結倍、林下培育中藥材”的林下經濟發展創新模式,使得五倍子産業成為該村鄉村振興、農民增收和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成效已初步顯現。
村民粗加工五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