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4-16 8:46:33 来源:焦作晚报
<col>

图① 三叶虫化石标本。
图② 在王德顺的家里,郑德顺(右一)向学生普及化石标本知识。
图③ 腕足类化石标本。
图④ 植物化石标本。
图⑤ 王德顺(左)和郑德顺为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地学探秘协会实践基地揭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怀川儿女祖辈生活在太行山脚下,受大山的庇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你可知道,这座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大山,在亿万年前却是一片海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修武县西村乡柿园村,从这里揭开太行山的神秘面纱。
“化石村”的由来
柿园村三面环山,因柿子好吃而得名。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不管什么品种的柿子树,只要长在柿园村,结出来的果子都比其他村子的果子甜。
柿园村现有270多口人,房子大多依山而建,冬暖夏凉,村民至今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
柿园村有一位名叫王德顺的村民,用了20多年时间,在太行山里找到了200多个古生物属种化石,这些化石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者的重视,他们纷纷来到这个小山村,在太行山里寻找到了大量具有科研价值的地质材料。
凭着专业知识和化石藏品,王德顺在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创建的化石网上颇具影响,成了名副其实的草根化石专家,柿园村也成了闻名业内的“化石村”。2013年3月,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野外地质实习站在这里挂牌;2020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地学探秘协会实践基地在这里挂牌;2021年3月,焦煤文学采风创作基地在这里挂牌。
太行山里的化石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遗迹化石研究方面领先全国,所拥有的遗迹化石标本在国内无与伦比。几年前,在王德顺的协助下,该学院专门研究遗迹化石的几位教授来到柿园村后山进行地质勘测,发现了一种难得的动藻迹化石,并将这一发现发表在国外著名刊物上。这次发现,再次让太行山的化石闻名世界。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顺特别喜欢到太行山进行科考研究,他还将课堂搬进太行山,让学院的学生实地学习。郑德顺说,太行山的地质地貌可以追溯到几十亿年前,这里犹如巨大的宝藏,能给大家带来惊喜。
为了弄清楚太行山的前世今生,在郑德顺的帮助下,记者查看到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论文中写着:焦作北部太行山在大约25亿年前的太古代末期发生了一场大的构造运动(嵩阳运动),使该区域陆壳开始生长,形成了如今最深的结晶基底。
16亿年前至10亿年前(中元古代),焦作北部山区整体升降,在下降时期曾为滨海环境,接受了大量的陆源碎屑沉积,形成了如今深埋在地下的大套石英砂岩(云台山红石峡有露头);上升时期,这片土地又受到了剥蚀,也因此造成了地下红色石英砂岩与上部的寒武系碳酸盐岩之间大约4亿年的地层缺失。
到距今5.42亿年前(早寒武世),海水逐步撤离,从而转变陆相沉积。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如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今天焦作北部太行山所见到的低山地貌。
这片区域在经历多次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中,大量的古生物和植物同时被深埋在地下,形成化石。如今,焦作北部太行山这片地层——寒武纪、奥陶纪、二叠纪地层中可见的生物化石有头足类、腔肠类、腕足类、腹足类、介形虫类,局部可见甲壳类和三叶虫类等化石,在石炭纪地层中能见到大量的植物化石。这些化石见证了焦作北部山区的地质变迁,为研究太行山的地质成因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草根化石专家
在王德顺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他收藏的各类化石,其中有不少化石是孤品,某地质化石博物馆曾想高价收购,却被王德顺拒绝了。
当然,王德顺也有“犯傻“的时候。
每次发现新化石后,王德顺都会将其挂在化石网上,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粉丝一起讨论、研究。一次,南京某大学的一名教授写论文,需要王德顺采集到的一个化石标本,王德顺二话不说,将化石免费提供给对方。
“这些化石在我手里只能是藏品,到了科学家手里,就具有了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只要能为国家作贡献,再多的化石我也送。”王德顺说。
说起王德顺的爱好,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当时,王德顺在焦煤集团朱村矿上班。工作期间,他从开裂的煤矸石上发现一些远古的植物化石,这些栩栩如生的化石让他爱不释手。王德顺从小就生活在山里,在山里的石头上也见过类似的东西。于是,在工作闲暇之时,他就进山寻找化石。
第一次进山,王德顺找到了一块有鱼刺的石头,兴奋之余,他又很沮丧,因为自己不知道这块石头叫什么,也不清楚是不是化石。回到家后,王德顺先是自己找答案,对比了各种图片后仍没有结果。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王德顺找到了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专家。专家详细地解答,让他对化石标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专家的帮助下,王德顺对地质研究越来越深,不仅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还在太行山里找到了200多个古生物属种,累计3000多块化石标本。
王德顺向记者介绍,太行山区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化石较为丰富,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因构造运动上升期的剥蚀作用而缺失。他收藏的化石标本中,有头足类、腔肠类、腕足类、腹足类、介形虫类化石标本以及甲壳类和三叶虫类化石标本,还有石炭纪地层中的植物化石。
关于化石,王德顺最想说的是:化石的形成需要上亿年,它见证了气候、山川、海洋的变迁。他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太行山的秘密,让更多的市民知道,我们生活的地方多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