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树病虫对茶叶产量、品质都有严重威胁,严重的甚至导致茶园毁灭。所以各科研部门都在努力寻求使害虫失去适当食料供应的方法和防治病原菌侵染的途径。
其主要途径有三:一为寻求不合害虫口味和病菌侵染的品种,从根本上提高茶树本身抗病虫危害的能力;二是用内吸杀虫剂杀菌剂构成有害的组织,免受病虫危害;三是用栽培方法控制病虫的感染,尤其是后一种最适用于茶树病虫的防治。
再则是有效地杀死相当数量的害虫或病菌,以防止增殖到流行的数量。但是茶叶是饮料,无论何时都应掌握尽可能不要大量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而尽可能采用栽培措施或生物防治法。
①新茶园的病虫防治。新茶园的病虫害多来自茶果、茶苗,附近的其他作物或杂草,附近原有茶园及开垦中保留下来的老茶从。为此,在发展新茶园时,在调运茶籽、茶苗或插枝时要注意检查病虫情况,防止带入危害性病虫害,开垦中注意拾除蛴螬、地老虎,遭受长白蚧等为害的老茶丛要一律除去,不予保留;苗圃整地要精细,必要时进行土壤消毒;做好附近原有茶园及其他作物上病虫害的防治;同时,经常检查新茶园中的病虫情况,及时予以消灭。
②原有茶园的病虫防治。一般成年生产茶园,由于栽培年限长,树冠较郁蔽,茶丛内部较阴湿,透光通风条件差,容易滋生病虫,且食料丰富,茶树又处于采叶阶段,病虫防治难度大。但栽培上如能采取积极措施,是可以控制预防的,即使发生了也可严格控制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减轻它的危害。
其主要措施:一是使茶树生长健壮,增强茶树抵抗病虫为害的能力。做好经常性清洁田园工作,如及时中耕除草,注意合理间作轮作,合理施肥,排除积水,实行分批多次采,剪除病虫枯枝等二是正确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作用,其经验是依农药性质和病虫特点对症下药;注意生态平衡,防止农药污染茶叶,由于茶叶是饮料,加工中又不经洗涤,所以化学防治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三是保护天敌,积极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具有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等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应用。
茶树病虫防除茶树病虫对茶叶产量、品质都有严重威胁,严重的甚至导致茶园毁灭。所以各科研部门都在努力寻求使害虫失去适当食料供应的方法和防治病原菌侵染的途径。
其主要途径有三:一为寻求不合害虫口味和病菌侵染的品种,从根本上提高茶树本身抗病虫为害的能力;二是用内吸杀虫剂杀菌剂构成有害的组织,免受病虫为害;三是用栽培方法控制病虫的感染,尤其是后一种最适用于茶树病虫的防治。
①新茶园的病虫防治。新茶园的病虫害多来自茶果、茶苗,附近的其他作物或杂草,附近原有茶园及开垦中保留下来的老茶丛。为此,在发展新茶园时,在调运茶籽、茶苗或插枝时要注意检查病虫情况,防止带入危害性病虫害,开垦中注意拾除蛴螬、地老虎,遭受长白蚧等为害的老茶丛要一律除去,不予保留;苗圃整地要精细,必要时进行土壤消毒;做好附近原有茶园及其他作物上病虫害的防治;同时,经常检查新茶园中的病虫情况,及时予以消灭。
②原有茶园的病虫防治。一般成年生产茶园,由于栽培年限长,树冠较郁蔽,茶丛内部较阴湿,透光通风条件差,容易滋生病虫,且食料丰富,茶树又处于采叶阶段病虫防治难度大。但栽培上如能采取积极措施,是可以控制预防的,即使发生了也可严格控制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减轻它的危害。
③茶园常用农药及防治对象。近些年来,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逐渐增多,茶园中常用的农药,使用浓度,防治对象及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25%优乐得(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2000-2500倍,主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介壳虫。防治叶蝉宜在6月上、中旬若虫占80%时喷用;蚧类、粉虱在幼龄虫体泌蜡初期喷布,喷全,一次保持一个月左右,安全间隔期3—5天。
20%灭幼脲悬浮剂:使用浓度2000—2500倍,防治茶毛虫、阴黑毒蛾、刺蛾、尺蠖、卷叶蛾、斑蛾等鳞翅目幼虫。掌握幼虫、幼龄期(3龄以前)喷布,宜直接喷到虫体上,安全间隔期3-5天。
BT乳剂(100亿孢子/毫升):使用浓度500—1000倍,防治茶毛虫、黑毒蛾、刺蛾、尺蠖、卷叶蛾、斑蛾等鳞翅目幼虫。掌握幼虫、幼龄期(3龄以前)喷布,宜直接喷到虫体上。安全间隔期35天。
20%杀灭菊酯乳剂(速灭杀丁):使用浓度为6000—8000倍。防治小绿叶蝉、粉虱、蚧类、茶毛虫、尺蠖、刺蛾等。掌握虫情,在活动栖息部位局部喷布,尽量减少全园喷布次数,避免天敌大量死亡。安全间隔期10天。
5%来福灵乳剂:使用浓度6000—8000倍。防治小绿叶蝉、粉虱、蚧类、茶毛虫、尺蠖、刺蛾等。在活动栖息部位局部喷布。安全间隔期10天。
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剂:使用浓度6000—8000倍。防治小绿叶蝉、粉虱、蚧类、茶毛虫、尺蠖、刺蛾等。在活动栖息部位局部喷布。安全间隔期3一5天。
20%灭扫利乳剂:使用浓度4000—8000倍。主治小绿叶蝉、茶毛虫、尺蠖、刺蛾,兼治螨类。在活动栖息部位局部喷布。安全间隔期10天。
10%天王星(虫螨灵)乳剂:使用浓度4000—8000倍。主治小绿叶蝉、茶毛虫、尺蠖、刺蛾、粉虱、丽纹象蝍,兼治螨类。在活动栖息部位局部喷洒。安全间隔期45天。
10%氯氰菊酯乳剂:使用浓度4000-800倍。防治茶毛虫刺蛾、尺蠖、小绿叶蝉、粉虱子等。在活动栖息部位局部喷布。安全隔离期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