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国细毛羊产业问题、发展途径与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世界羊毛市场呈现一片相对繁荣的景象,羊毛特别是细羊毛销售价格增幅较大,给我国细毛羊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近几年来,细毛羊品种选育工作比较滞后,杂交改良无序化现象较为严重,一些优良品种选育的提高与保护被市场上出现的“肉羊热”现象严重干扰或消弱,导致多年培育的细毛羊、半细毛羊品种受到冲击。

从我国细毛羊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优质细毛羊数量少、细毛产量低、羊毛综合品质差、纺织高档面料所需原料毛大部分依赖进口;细毛羊数量、产量增长缓慢、细毛羊个体生产性能不高,净毛率、羊毛细度、弯曲和油汗等综合品质与澳洲美利奴羊相比差距较大;细毛羊产业化经营滞后,种羊和羊毛市场的启动和培育后劲不足;细毛羊新品种培育与选育提高不能持之以恒,致使已经育成的品种开始出现退化、混杂等现象。

一、细毛羊生产的环境问题

目前,细毛羊产业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商品生产意识淡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十分缓慢、养羊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低等,这些都使细毛羊生产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一)草场建设跟不上养羊业发展 天然草场利用不合理,退化严重,人工草场建设缓慢,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不充分,羊群营养供给不平衡,生长缓慢,病死比例较大。

(二)良种化程度不高 从全国来看,细毛羊产业化程度不高,辽宁省作为细毛羊的主产区之一,整体的羊毛产量偏低,毛品质差,不适应纺织工业发展的要求。

(三)经营管理落后基本上是以农牧民个体经营为主,羊群规模小,依靠天然草场放牧。且饲养管理粗放、生产周期长、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四)产品加工、销售体制不健全 细羊毛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仍然处于脱节状态,农牧民生产的毛、皮等产品基本上都以原料的方式在市场上销售,未进行任何加工处理,或仅仅进行了简单的粗加工,导致产品的售价偏低,而且销售渠道极不稳定。若遇到市场疲软的情况,会出现农牧民手中的羊产品卖不出去,或因价格偏低农牧民有观望惜售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牧民的养羊积极性。

二、细毛羊产业发展方向

细毛羊产业应该走适度规模的产业化、专业化与集约化发展道路。因此,细毛羊产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科技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协调、资源优化利用与生态相对保护的协调、投入科学合理与产出优质高效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技术必然随着生产方向、经营方式的转变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生产方向生产方向应从一般细毛羊向细型细毛羊、超细型细毛羊转化。应用技术应以完善品种结构为目的,加快专门化生产品种选育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促进商品化生产为目的,加快杂交技术的推广、普及;以提高群体生产水平为目的,加快繁殖技术、饲料饲养技术、保健防疫技术的配套应用。

(二)经营方式应从自给生产、粗放经营向商品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这是细毛羊实现产业化的需要,也是从传统养羊向现代化养羊过渡的必由之路。因此,要求在管理上实现生产与经营方式相适应,以适用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标,研究制定保护性政策,建立科学的生产技术体系;以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为前提,研究制定发展的决策和规划,建立科学、高效的营销体系。

近几年,针对细毛羊产业化的发展,辽宁省在细型细毛羊、超细型细毛羊的选育和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一是健全核心场、繁殖场、生产场三级繁育体系,建立细型细毛羊、超细型细毛羊生产基地。二是推广舍饲、暖棚、配合饲料、“三贮一化”(青贮、微贮、酶贮、氨化)技术,保证常年均衡营养,促进羊毛品质的尽快提高。三是应用生物技术,加快繁育速度,保证种羊的数量和质量。四是推广养羊现代化管理技术,提高羊毛商品价值。

三、细毛羊产业发展途径

针对我国细毛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要实现细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 细毛羊产业不同于肉羊产业,更不同于猪、鸡产业。什么羊都可以产肉,但产细毛的只有细毛羊。肉羊生产只要有基础母羊,引进优良肉用种羊,通过杂交利用后就可生产羊肉;而细毛羊生产,仅有种公羊还不行,杂交三代以内的毛根本达不到细度,即使达到细度要求,也不稳定,必须经过几十年改良、选育、繁育,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产群。因此,根据各地地理、经济、饲养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细毛羊产业生产规划,发展适度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宜毛则毛,宜肉则肉。就细毛羊生产而言,要在细度60~64支纱和超细毛羊生产上下功夫。经过5~10年,逐步建立区域化布局、专门化生产的发展格局。如果现有的绵羊减少一半,而产值却可以提高一倍,就会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消耗,更好地促进细毛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多渠道提高细毛羊生产效益制约细毛羊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效益问题,而提高细毛羊生产效益的根本措施就是走产业化道路。第一,可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更好的衔接二者的关系,提高养羊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二,实现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既可以保证效益最大化,又可以销定产,合理调控数量。第三,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及时有效地推广实施新技术、提高羊毛质量。第四,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按照“四统一分”的管理方式,即统一品种、标准来饲养基础母羊;统一品种改良;统一技术服务(饲养管理、防疫);统一保护价回收产品。通过合同约束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并以最低保护价维护养羊户的利益,确保产业顺利发展。

(三)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与保护首先要有好的品种,没有好的品种,不可能生产出好的羊毛。其次是管理,内在管理包括营养均衡、饲养环境清洁、机器剪毛、羊毛分级、科学包装等;外在管理包括环境控制(绿化、防尘)、改善放牧条件等。

另外,建议国家制定羊毛出口贸易政策,协调纺织工业企业与羊毛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细毛羊产业发展。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运作模式;二是成立协会,产销对接;三是国家扶持,建立羊毛专项收购资金,像粮食、棉花那样封闭运行,既保护农民利益,又减轻企业负担。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羊毛流通体系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加工企业和饲养者之间的利益得当。另外,要实行现代化生产流通,还应广泛建立羊毛拍卖市场,开展羊毛拍卖交易。羊毛拍卖对规范市场,促进生产优质羊毛,提高我国羊毛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羊毛质量,还应对羊毛收购人员进行资质培训,合格后发放证书,持证收购,这样就会促使农牧民从源头上提高羊毛质量。

(二)加强细毛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首先要抓好种源基地建设,积极扩繁中国无角细毛羊和超细型细毛羊,满足广大农户对种羊的需求,并采取胚胎移植的方法加速扩繁,以利于更大面积的推广;加强细毛羊基地种公羊站建设,采取集中饲养、分散采精、专业户自配的办法,使优秀种公羊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养羊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使他们全面掌握中国无角细毛羊和超细型细毛羊的饲养、繁殖、疫病防制方法。

其次是充分发挥各级养羊协会的作用,促进细毛羊产业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而是通过调控市场,引导行业来实行宏观调控,在这种情况下,协会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起到政府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一条正确的信息能产生预想不到的社会经济效益。养羊协会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能较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为养羊企业和农户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并通过有效实施行规行约,形成自律机制,达到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

第三,要完善产业化链条。细毛羊产业化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羊毛标准化管理这一环节,如果把羊毛产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级、打包、检验后再统一到羊毛市场拍卖,好毛就能卖好价。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有序的羊毛市场,推动细毛羊的产业化进程。从辽宁的生产情况来看,农户已看到或者体会到养细毛羊生产的优越性,近几年来,禁牧令下达后,养羊数量有所减少,但优质的改良羊数量相对增加,说明农户对饲养细毛羊充满信心。

(三)建立扶持与奖励制度,实行相关产业补贴政策扶持细毛羊产业,国家投入的资金一定要与项目的成果结合,资金要落实到细毛羊产业上,一部分投入基础设施,如羊舍、剪毛棚、分级台、打包机等。另一部分可以奖励形式与农牧民产毛业绩相挂钩,如农户在对符合标准的细羊毛参加市场拍卖交易时,可以从专项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奖励名义免包装费、检验费等。

对资金的投入使用要建立一套监督制度,建议设专项基金,统筹解决农牧民在剪毛等环节资金短缺问题,实行补贴政策。基金管理办法、发放原则是对有一定规模和管理基础且提供的羊毛量能达到市场拍卖交易最低标准的羊场和牧户,但基金只起到预支垫付的作用,解决农牧民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问题。为了确保基金的回拢安全,基金管理职能部门必须承担责任保险。

(四)加强羊毛市场建设建立羊毛原料收贮中心及其相关政策,制定羊毛分类分级办法,按等级差价收购。要重点规划在羊毛主产区建设一些国家级高起点的羊毛市场,市场建设必须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尤其要对羊毛流通领域加强管理整顿。

还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质量标准,加强在全面

提高羊毛质量重要性方面的宣传;培育专业分级员队伍,他们既是羊毛分级员又是质量监督员,建立培训与考核制度,实行达标上岗制;根据羊群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建立剪毛棚,成立专业剪毛队,配备分拣台,羊毛打包机等。

寻找新的模式,建立细毛羊产业园,工牧结合,组织工业企业向原料产区投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即分散饲养、多户联合,统一管理和技术指导、统一剪毛、分级打包,统一销售。

总之,要适应国外羊毛市场的变化,解决我国羊毛依赖进口的困境,不断改进和提高细毛羊质量是我国细毛羊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工

作:第一,合理调整细毛羊产业结构,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这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第二,建立健全细毛羊良种繁育体系,发挥已有优势,积极采取先进技术,加快细毛羊生产性能的提高,这是增强我国羊毛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条件;第三,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力度,给生产者以切实的帮助,以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这是改善国产羊毛不利局面的动力;第四,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水平,这是逐步解决我国羊毛依赖进口的前提;第五,规范市场流通,完善生产和市场服务,这是促进细毛羊有序发展的客观保障。

PS:欢迎添加关注全国首个养羊行业公益性平台中国养羊联盟微信公众号:zgyylm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