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社区民警“老带新”,矛盾纠纷少了,居民乐了

作者:上观新闻

“多元化解显担当,隐患清零护稳定”,今年以来,北新泾派出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将工作重心聚集到矛盾纠纷重复警情的研判处置和多元化解上,最大限度提升辖区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

今年以来,北新泾辖区报警类110同比下降31.58%,侵犯人身权利类警情下降26.11%,盗窃类110下降46.43%,降幅在全区遥遥领先。

社区民警吴林松表示,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派出所的“一居两警”警力配置优势,15个居民区配备30个民警,充分发挥“一老带一新”师徒带教模式的互相补位、优势互补的作用,最大限度提升矛盾纠纷的管控力。

“老民警办案经验丰富、与居民更加熟悉,说话也更有信服力;新民警精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反应速度快......”吴林松常常对自己的徒弟民警石涛说,多用眼观察、多用心思考,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才能做到隐患提前发现、就地化解。

社区民警“老带新”,矛盾纠纷少了,居民乐了

其实,在北新泾派出所,“老带新”已是传统。这个被称为最小“作战单元”的“黄金搭档”,离居民最近,与居民的心也贴得最近。社区民警实行分时工作机制,就是“两警”明确分工,及时调节工作时段,灵活切换“常日班”“早中班”等模式,实现了民警与居民“天天见”。

与此同时,北新泾派出所将居委会的矛盾调解室和社区警务室设置在一起,灵活调整勤务事件,完善警务室就地纠纷机制。据了解,在纠纷化解过程中,民警们会主动跨前一步服务,涉及公安领域的矛盾调处全部成功,真正实现了“110接报就地处理,矛盾调解不出社区”。

就在前不久,家住长宁路3229弄的两户居民发生争吵,这立即引起了社区民警潘国樑和刘一楠的注意。经过细致地上门走访,民警潘国樑发现,原来是因其中一户居民擅自改变开门朝向,造成隔壁居民经常被大门撞倒,邻里关系不再和睦。

为了达到更好的调解效果,北新泾派出所充分发挥“三结对”纠纷调处机制,组织社区律师和司法工作人员等共同参与纠纷调解。最终,通过认定责任、告知该居民将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等联动调解,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受到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社区民警“老带新”,矛盾纠纷少了,居民乐了

“张警官,请你一定留下来”、“解决纠纷,我们就认老张”...... 每次到了警力重新调配的时候,北新泾派出所总会接到居民的电话,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小区的“定海神针”——社区民警张月祥留在身边。

最终,扎根新泾一村第一居委多年的“老法师”张月祥留在了居民区,今年已经57岁的他,继续用“铁脚板”丈量辖区的每一处角落,继续带着自己的“徒弟”民警刘啸登门入户地为居民排忧解难。

在北新泾派出所,这样的老新民警搭档还有6对。对于居民来说,社区民警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就拿居民关注的消防安全隐患来说,前不久,北新泾派出所就成功解决了积患已久的新泾八村地下车库电瓶违规充电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得到辖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不仅如此,北新泾派出所还全力推进“动态隐患清零”专项行动,对辖区内的重点领域和场所深入开展排查,并逐条整改清零。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隐患1745条,整改1737条,整改率达99.5%。

所长寄语

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派出所”,北新泾派出所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重要理念,积极贯彻市局、分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降警情、控发案、强打击”的总任务,紧盯辖区稳定和群众安宁,力争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北新泾派出所将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辖区环境,切实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为提升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而不懈努力!

社区民警“老带新”,矛盾纠纷少了,居民乐了

图片由长宁公安分局提供

文字:闫 漫

编辑:李冰倩(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