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作者:新周刊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文 王中中

九月开学季的第一周,来聊些和“学习”有关的内容吧。

虽然现在才刚开学,但我的好学状态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暑假,原因是我买了戴锦华老师的电影网课。沉迷学习、日渐消瘦,当然没有这样的好事。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经由女性,看向更多的他者,发现更多的弱小群体,重新去定义我们的价值。 / 《戴锦华大师电影课:性别与凝视》截图

不过这次沉迷学习的后果有点严重,我把自己整“破防”了——不得不承认疫情确实重创了全球影业,想想看,你有多久没看到一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好电影了?

因为要上网课,我又把《沉默的羔羊》重新“拉”了一遍。(拉片:电影专业必备技能,指一格一格地看电影,记录电影内容从而进行深度解读。)

然后发现我“破防”得太早,毕竟今年还是有一部余味无穷的好电影的——同样是由安东尼 · 霍普金斯主演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我还特别喜欢它的港版译名《爸爸可否不要老》,因为这个译名化用自一首粤语歌——《青春常驻》的第一句歌词:叮当可否不要老。“偶像全部也不倒,爸妈以后也安好,最好我在意的任何面容都不会老”,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歌词。

虽然今年还有四分之一才过完,但我已经可以肯定这部电影绝对是我的2021年最佳电影。

当年霍普金斯用《沉默的羔羊》里21分钟的表演夺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今年《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有97分钟,足以证明他作为史上获奖时年龄最大的影帝有多伟大。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你或许已经发现电影里的主角——父亲,他的名字就叫“安东尼”,年龄也和霍普金斯本人一样,都是84岁。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这当然不是巧合,原剧本《LE PÈRE》(The Father/父亲)的作者、法国剧作家佛罗莱恩 · 泽勒,正是这部片的导演,这是他为霍普金斯量身打造的剧本。

当导演决定亲自操刀改编时,已心属霍普金斯,为了力邀他出山,不仅把角色的名字改成了安东尼,还把生日也改成了和他一样。

像这种“假亦真时真亦假”的桥段,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是属于霍普金斯,更是属于屏幕外的观众。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奥利维娅 · 科尔曼饰演的女儿,则是代表了影片中的“现实”。令人心碎、而又不舍的真实一面。

描述阿尔茨海默病的电影不少,甚至有很多已经是神作级别。比如说《依然爱丽丝》《恋恋笔记本》《本杰明 · 巴顿奇事》《我脑中的橡皮擦》……随随便便也能数出好几部。

从“第一视角”沉浸式感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正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最让人赞叹的点。

很多人都用“悬疑片”来形容自己的观影感受,因为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从父亲的视角出发,相似的空间、失序的时间、混乱而又陌生的人不断在身旁出现,就像被困在永远无法出逃的“盗梦空间”,你只能不甘而又绝望地迎接既定结局——走向消亡。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无时无刻,全世界都在与你为敌。

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有个俗称叫老年痴呆症?在旁人眼中,“发呆”是患者的一种常见状态。

但在这种“悬疑片”氛围带来的惊悚日常中,面对混乱记忆带来的失控感和强烈不安,可以不用敏感焦躁、疑神疑鬼,看似痴傻的“发呆”不过是他们难得可以享受的平静。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被称为“脑研究教父”的荷兰科学家迪克 · 斯瓦伯曾经描述过他眼中的阿尔茨海默病——就像一部往开始方向回放的电影:它的过程与人类的发育方向相反,患者逐渐失去人格和才能,以完全依赖他人而告终。

“病人甚至会以胎儿的姿势蜷缩在床上,在最后的时光里,如果你往老人嘴里放一个奶嘴,他会做出吸吮的动作。”

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结尾,父亲安东尼像孩子一样哭闹,喊出了最后一句台词:“I want my mommy。”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窗外绿树郁郁,而属于安东尼的叶子已经凋零殆尽。

我们被一起困在这场漫长的告别里。

如果2021年只能看一部电影,那我选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