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作者:新周刊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文 王中中

九月開學季的第一周,來聊些和“學習”有關的内容吧。

雖然現在才剛開學,但我的好學狀态已經持續了大半個暑假,原因是我買了戴錦華老師的電影網課。沉迷學習、日漸消瘦,當然沒有這樣的好事。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經由女性,看向更多的他者,發現更多的弱小群體,重新去定義我們的價值。 / 《戴錦華大師電影課:性别與凝視》截圖

不過這次沉迷學習的後果有點嚴重,我把自己整“破防”了——不得不承認疫情确實重創了全球影業,想想看,你有多久沒看到一部“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的好電影了?

因為要上網課,我又把《沉默的羔羊》重新“拉”了一遍。(拉片:電影專業必備技能,指一格一格地看電影,記錄電影内容進而進行深度解讀。)

然後發現我“破防”得太早,畢竟今年還是有一部餘味無窮的好電影的——同樣是由安東尼 · 霍普金斯主演的《困在時間裡的父親》。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我還特别喜歡它的港版譯名《爸爸可否不要老》,因為這個譯名化用自一首粵語歌——《青春常駐》的第一句歌詞:叮當可否不要老。“偶像全部也不倒,爸媽以後也安好,最好我在意的任何面容都不會老”,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歌詞。

雖然今年還有四分之一才過完,但我已經可以肯定這部電影絕對是我的2021年最佳電影。

當年霍普金斯用《沉默的羔羊》裡21分鐘的表演奪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今年《困在時間裡的父親》有97分鐘,足以證明他作為史上獲獎時年齡最大的影帝有多偉大。

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你或許已經發現電影裡的主角——父親,他的名字就叫“安東尼”,年齡也和霍普金斯本人一樣,都是84歲。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這當然不是巧合,原劇本《LE PÈRE》(The Father/父親)的作者、法國劇作家佛羅萊恩 · 澤勒,正是這部片的導演,這是他為霍普金斯量身打造的劇本。

當導演決定親自操刀改編時,已心屬霍普金斯,為了力邀他出山,不僅把角色的名字改成了安東尼,還把生日也改成了和他一樣。

像這種“假亦真時真亦假”的橋段,帶來的沉浸式體驗不僅是屬于霍普金斯,更是屬于螢幕外的觀衆。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奧利維娅 · 科爾曼飾演的女兒,則是代表了影片中的“現實”。令人心碎、而又不舍的真實一面。

描述阿爾茨海默病的電影不少,甚至有很多已經是神作級别。比如說《依然愛麗絲》《戀戀筆記本》《本傑明 · 巴頓奇事》《我腦中的橡皮擦》……随随便便也能數出好幾部。

從“第一視角”沉浸式感受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正是《困在時間裡的父親》最讓人贊歎的點。

很多人都用“懸疑片”來形容自己的觀影感受,因為電影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從父親的視角出發,相似的空間、失序的時間、混亂而又陌生的人不斷在身旁出現,就像被困在永遠無法出逃的“盜夢空間”,你隻能不甘而又絕望地迎接既定結局——走向消亡。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無時無刻,全世界都在與你為敵。

為什麼阿爾茨海默病有個俗稱叫老年癡呆症?在旁人眼中,“發呆”是患者的一種常見狀态。

但在這種“懸疑片”氛圍帶來的驚悚日常中,面對混亂記憶帶來的失控感和強烈不安,可以不用敏感焦躁、疑神疑鬼,看似癡傻的“發呆”不過是他們難得可以享受的平靜。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被稱為“腦研究教父”的荷蘭科學家迪克 · 斯瓦伯曾經描述過他眼中的阿爾茨海默病——就像一部往開始方向回放的電影:它的過程與人類的發育方向相反,患者逐漸失去人格和才能,以完全依賴他人而告終。

“病人甚至會以胎兒的姿勢蜷縮在床上,在最後的時光裡,如果你往老人嘴裡放一個奶嘴,他會做出吸吮的動作。”

在《困在時間裡的父親》結尾,父親安東尼像孩子一樣哭鬧,喊出了最後一句台詞:“I want my mommy。”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窗外綠樹郁郁,而屬于安東尼的葉子已經凋零殆盡。

我們被一起困在這場漫長的告别裡。

如果2021年隻能看一部電影,那我選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