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class="pgc-h-center-line">北京</h1>
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
2021.2.27开展
国家博物馆
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当天国家航天局宣布,部分月球土壤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2月27日,国家博物馆以月球样品001号为中心举办展览。展出包括月球样品001号在内的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辅以大量图片资料、动态图片和视频资料,系统回顾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
沉静的响雷
2021.3.6-5.23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此次展览集中探究了中国当代艺术中未被充分讨论的一条线索——佛教如何与当代艺术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又与传统的佛教美术存在怎样的共性?
陈丽珠《冥想空间 20191206》,2019,布面油画,双联画: 80 × 60 × 3.5 cm(每联)
褚秉超《造像》(静帧),2021,单频影像
在此次展览中,如同陈丽珠的绘画作品名称所指涉,她希望观者在凝视抽象形式时能体验到一种精神启示,或达到一种冥想般的心境;而在艺术家褚秉超的艺术实践中,佛教不仅是一套历史积淀中的理论,还是我们当下社会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邵一《摩囉摩囉》,2010,木模,53 × 29 × 29 cm
邵一作为一名有着正统修行经验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拒绝了明显的视觉宗教意象,而使用了更为私人化的编码语言表达其精神性的观念;廖斐在对“无形之物”展开思辨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理性和语言已经触达边界,遂将重心转向了不可言说之物。
廖斐《延长的直线》,2021,岩石、钢板、水泥基座,290 × 165 × 90 cm
共鸣
致敬罗伯特·弗兰克
2021.3.6-5.2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A
本次展览是继摄影师2020年度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亮相后的首次巡展。罗伯特·弗兰克被誉为曾经改变西方摄影史发展方向的人,他最为著名的由83张照片构成的摄影集《美国人》(The Americans)被奉为颠覆传统的摄影经典。展览为大家呈现了希帕画廊和艺术家黄庆军、荣荣所收藏的弗兰克摄影原作,此外还集结了十三位(组)中国摄影师的作品一同展示。
罗伯特·弗兰克《新泽西》,1961年。作品由靳宏伟收藏
黄庆军,草原:家当,内蒙古,2007年
SHAOWEI
2021.3.6-3.31
PLATESPACE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8号
PLATESPACE的橱窗状态,是我对这个艺术空间感兴趣之处。它所处的东四十条街道,虽然是北京的一条老街,但街道上历史性的视觉信息并不多。相反,商业性质的店铺招牌、广告文字和宣传标语成了这条消费时代典型街道的主视觉。于是,我将自己名字SHAOWEI制成最为常见的广告发光字体,悬置在PLATESPACE的空间中。使艺术空间回归商业店铺,从而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并置的橱窗以及它们之中的事物。哪件不可以是艺术品?哪件不可以是商品?
——邵巍
遇见浮世·博览江户
江户时代浮世绘原版珍藏展
2021.3.12-5.6
今日美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本次展览以“入城”“入室”“入魂”三个单元从江户城所在的历史和文化当中带你重新认识浮世绘,这一梵高所钟爱的艺术风格,将观众从忙碌、喧嚣的城市生活带入到樱花盛开时节的江户市井之中,体会难得的闲适与轻松。
楊洲周延《江戸砂子年中行事 端午之図 》,1885
展出100幅均出自于日本江户时代及民治时代的藏品,总价值超亿日元,95%以上的作品首次在国内亮相。
歌川国芳《相马的古内里》, 1804-1818
曹斐:时代舞台
2021.3.12-6.6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代表,曹斐擅长运用多媒体——电影、影像、虚拟现实及装置,对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社会的巨变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境况做出超现实的刻画。本次展览作为国内首次聚焦艺术家的中期回顾性个展,将呈现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尝试将其实践置于所对应的中国各时期社会背景当中,从而形成对照关系。
曹斐《亚洲一号》(静帧),2018,单频录像,63分20秒。图片由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及 Sprüth Magers提供
展览将在国内首次呈现其新近作品《亚洲一号》(2018)以及最新项目《红霞》(2019-2020)。
曹斐《谁的乌托邦》(静帧),2006,单频录像,20分钟。图片由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及 Sprüth Magers提供
复活
2021.3.13-4.30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B01&D06
此次展览呈现了徐渠2020至2021年全新系列“复活”,包含绘画和装置近二十件。徐渠此前在唐人香港空间举办的个展“直线”也刚于2月结束。从复活节岛上著名的巨型人像图腾群“Moai”,到西方文明思辨的精神人物塑像,再到北京世界公园中微缩景观的政治性想象,徐渠从遥远的地理尺度与咫尺的流通领域中,唤醒了形象的辩证和复活的可能。
《圣殇》,布面丙烯,250 × 200 cm,2019 - 2020
《尘埃》,布面丙烯和腐蚀,250 × 600 cm (三联),2019
杂志
2021.3.13-5.5
空白空间
北京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255号
展览将展示高露迪创作于2020-2021年的一系列布面丙烯作品。一如展览题目所提示的,这些平衡了具象与抽象的作品是对来源驳杂的个人心绪、意志的汇集与记录,亦是对于绘画本体、当代视觉经验、日常生活等话题的综合性思考,并暗示着艺术家于绘画实践中方法的进展。
《球迷》 布面丙烯,水彩,油彩,油漆,蜡笔,2020-2021
《油菜》, 布面丙烯,水彩,油漆,2020
SNAPSHOT
2021.3.13-5.2
麦勒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东街D10
这是麦勒画廊北京空间成立15年以来的首次群展。Snapshot,直译为快照,是对处于特定时间点的事物状态的一种认知;它也指代照片,用于定格那些转瞬即逝之物;它还是一种刻意为之的行为,记录那些特定的时代风潮;是一种完全主观的直觉,是一种偶然获得并毫无关联的表情。画廊与艺术家同生共栖的关系也可以用类似的逻辑去形容,展览就好比他们当下境况的快照。
宇宙人萧勤
2021.3.13-6.13
松美术馆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格拉斯路
展览是华人抽象艺术大师萧勤在中国的回顾览,并将首次呈现萧勤的数字沉浸式作品。萧勤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活跃至今的华人抽象艺术大师,是中国第一个致力于抽象艺术的艺术家团体——“东方画会”的发起人之一。他创办了影响深远的“庞图国际艺术运动”,也是唯一一位发起欧洲现代艺术运动的华人艺术家。
萧勤《希望之光》,布面丙烯,200 x 130cm,1964
他坚持以东方哲思为基础,融合西方自我个性开发的创作思路,发展出极富个人特色的艺术观点与创作视野。萧勤的画作融合了东西方元素与技巧,在商业世界中创造了精神性绘画的一席之地,广受国际认可。
萧勤《神光-16》,布面丙烯,110 x 180cm,2017
无尽的服装研究站
2021.3.14-5.30
X美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北京艺术金融国际创新园区11号
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大中华地区及十个东南亚国家的22位设计师及艺术家的作品。“无尽的服装:研究站”由特邀策展人耶培·乌尔维(Jeppe Ugelvig)和X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吴冬雪共同策划。
女子天团《把欲望都缝在一起,挑起新的缝隙》,2020
展览探讨了在时尚的全球供应链中,从街头、工厂、工坊到印刷出版和零售等不同地点发生的自我时尚化和社群时尚化。跨越领域、地域、学科和系统,“无尽的服装”勾勒出当代时尚生产者的实践,他们将时尚看作为一个文化、社会和经济体系,身处其中并且批判性地进行回应。
ASAI in Monganshan China,2018, 摄影:Alex Leese
坂本龙一:观音 听时
2021.3.15-8.8
木木艺术社区
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钱粮胡同38号
本次展览是坂本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型展览,也是坂本龙一在国内的首次美术馆个展,呈现艺术家过去三十年的重要创作以及特别为本次展览创作的特定场域装置。
坂本龙一 + 高谷史郎《“生命-井”装置》,2013摄影:Ryuichi Maruo (YCAM)
此次研究型展览将呈现坂本龙一与几位著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8件大型声音装置,为观众构建起一系列多重感官的空间,运用视听语言呈现并描述人们在生活中难以感知的无形存在。
坂本龙一 + 高谷史郎 《生命-流动,不可见,不可闻······》,2007/2021
北京版本(12个水箱版本):北京木木美术馆委托创作
这件装置作品中所用大部分材料来自对1999年首演的原版歌剧《生命》的改编
摄影:Ryuichi Maruo (YCAM)
图片由Yamaguchi Center for Arts and Media [YCAM] 惠允
虚拟生境
镜中迷因可曾见
2021.3.26-4.4
UCCA Lab
本次展览希望能为公众对区块链文化的了解,建立传统艺术圈与加密艺术、区块链技术社区的互动;这也将是三位登陆苏富比与佳士得拍卖行的加密艺术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展览通过展示以艺术和区块链为依托的加密艺术,在帮助人们了解加密艺术的前提下,传达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和文化,带来互动美学和沉浸式体验。
展览红蓝两区灯光效果,NIKO EDWARDS设计
陈抱阳《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2017,VR装置
<h1 class="pgc-h-center-line">上海</h1>
寻远纪——曾健勇个展
2021.3.5-4.5
宝龙美术馆
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
艺术家曾健勇是颇具地位的中国当代水墨名家。他有多年水墨创作的经验,在这次展览中,他用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带来“山水隔”“诸野”等全新系列创作;并熟练地从平面转化到立体,呈现多个纸浆水墨的人物雕塑。通过疫情期间对于“自然空间与居住空间的隔离、结合”的感悟,展览“寻远纪”打造了一个非典型水墨艺术家的多维度空间绘画现场。
曾健勇《诸野之缤》,2021
曾健勇《凡尘》,纸浆水墨,2021
多宝阁
2021.3.11-5.23
Prada荣宅
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186号
Theaster Gates受邀于Prada荣宅构思特定场域展览,讲述他对陶瓷的热爱,以及他自身多种身份之间的联系,包括陶艺家、视觉艺术家、表演者、学者、城市规划专家和社会活动家。Gates为展览构思了三幕叙事,随着荣宅二层空间的渐次递进,故事逐步展开。叙事之间,场景转换,艺术家本人的角色也从访客变为对话者,又化身为宅邸主人。
《红茶与世界之礼》,2020
《黑砖人力车》,2013
孟晓阳:时空记忆
2021.3.6-4.25
八大画廊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4号楼A101
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常被认为像河水一样不断流动,直至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惯常中我们所认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幻象,时间像是一条冰冻之河,过去、现在、将来是并存的。这种感受,在孟晓阳看来,更为强烈。他的作品就是混合了各种时态的当下综合体,过去和现在与未来的界限在绘画里是模糊的,且是并存的。
《红》,布面油画,40*50cm, 2020
《园》, 布面油画,100*80cm,2018-2021
双峰与伴
2021.3.13-5.29
里森画廊
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7号2层
这是法国抽象艺术家伯纳德·皮法雷蒂于上海首次个展。展览将呈现艺术家于过去一年在其巴黎工作室完成的新作,在皮法雷蒂「运动图像」风格绘画创作中,叙述电影大师大卫·林奇和奥逊·威尔斯的影响,以及他们作品之间的联系。
Bernard Piffaretti, Untitled, 2020, Acrylic on canvas, 140 x 140 cm
© Bernard Piffaretti.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皮法雷蒂在过去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潜心研究其「皮法雷蒂系统」创作方式。每次开始创作时,艺术家先在画布上建立一道「中心线」,将画布垂直平分成左右两半,在画布的一边布建抽象的构图,接着在另一边重现对应图像。
Bernard Piffaretti, Untitled, 2020, Acrylic on canvas, 60 x 80 x 2.5 cm
出山
東画廊
上海市徐汇滨江龙腾大道2555-9号
“出山”,顾名思义地意味着郭海强从以往创作经验中的出走,探寻崭新的艺术创作方向。展览共展出他自2019年以来的多幅新作,仍旧是写生,仍旧是浮雕质感,然而相较于山中的旧作,出山之后的新作展示着他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最直观的差异,就是他冲破了画框对于图像的限制,在从前以少为多的美学态度基础上,又把树枝、麻丝等现成物恰如其分地添加在作品之中。
郭海强《2020.5.22,》 , 2020
生于野火
2021.3.13-5.28
BROWNIE Project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6号楼105室
约书亚·纳塔森(Joshua Nathanson)在上海举行的第二次个展题为“生于野火”,呈现其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所创作的最新油画与纸本作品,以及特别为BROWNIE Project设计安装的机械装置。
《海床》, 2020
艺术家在其中运用了质朴童稚而几近疯癫的表现方式来传达一种在任何时候都对世界感到新奇的狂喜体验。这些作品浸染着显露无遗的纯真印记,展示出艺术家复杂精妙的绘画技巧与真实自然的情绪线索,以及二者的完美融合。
《我爱我的狗》, 2020
艺术商业编辑部
编辑:xuxu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