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class="pgc-h-center-line">北京</h1>
月球樣品001号,見證中華飛天夢
2021.2.27開展
國家博物館
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号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傳回地球。當天國家航天局宣布,部分月球土壤将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衆展示。2月27日,國家博物館以月球樣品001号為中心舉辦展覽。展出包括月球樣品001号在内的探月工程相關科技實物40餘件,輔以大量圖檔資料、動态圖檔和視訊資料,系統回顧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輝煌成就。
沉靜的響雷
2021.3.6-5.23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号798藝術區
此次展覽集中探究了中國當代藝術中未被充分讨論的一條線索——佛教如何與當代藝術發生聯系,這種聯系又與傳統的佛教美術存在怎樣的共性?
陳麗珠《冥想空間 20191206》,2019,布面油畫,雙聯畫: 80 × 60 × 3.5 cm(每聯)
褚秉超《造像》(靜幀),2021,單頻影像
在此次展覽中,如同陳麗珠的繪畫作品名稱所指涉,她希望觀者在凝視抽象形式時能體驗到一種精神啟示,或達到一種冥想般的心境;而在藝術家褚秉超的藝術實踐中,佛教不僅是一套曆史積澱中的理論,還是我們當下社會中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邵一《摩囉摩囉》,2010,木模,53 × 29 × 29 cm
邵一作為一名有着正統修行經驗的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拒絕了明顯的視覺宗教意象,而使用了更為私人化的編碼語言表達其精神性的觀念;廖斐在對“無形之物”展開思辨的同時,意識到自己的理性和語言已經觸達邊界,遂将重心轉向了不可言說之物。
廖斐《延長的直線》,2021,岩石、鋼闆、水泥基座,290 × 165 × 90 cm
共鳴
緻敬羅伯特·弗蘭克
2021.3.6-5.2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155A
本次展覽是繼攝影師2020年度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亮相後的首次巡展。羅伯特·弗蘭克被譽為曾經改變西方攝影史發展方向的人,他最為著名的由83張照片構成的攝影集《美國人》(The Americans)被奉為颠覆傳統的攝影經典。展覽為大家呈現了希帕畫廊和藝術家黃慶軍、榮榮所收藏的弗蘭克攝影原作,此外還集結了十三位(組)中國攝影師的作品一同展示。
羅伯特·弗蘭克《紐澤西》,1961年。作品由靳宏偉收藏
黃慶軍,草原:家當,内蒙古,2007年
SHAOWEI
2021.3.6-3.31
PLATESPACE
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十條98号
PLATESPACE的櫥窗狀态,是我對這個藝術空間感興趣之處。它所處的東四十條街道,雖然是北京的一條老街,但街道上曆史性的視覺資訊并不多。相反,商業性質的店鋪招牌、廣告文字和宣傳智語成了這條消費時代典型街道的主視覺。于是,我将自己名字SHAOWEI制成最為常見的廣告發光字型,懸置在PLATESPACE的空間中。使藝術空間回歸商業店鋪,進而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并置的櫥窗以及它們之中的事物。哪件不可以是藝術品?哪件不可以是商品?
——邵巍
遇見浮世·博覽江戶
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
2021.3.12-5.6
今日美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号蘋果社群4号樓
本次展覽以“入城”“入室”“入魂”三個單元從江戶城所在的曆史和文化當中帶你重新認識浮世繪,這一梵高所鐘愛的藝術風格,将觀衆從忙碌、喧嚣的城市生活帶入到櫻花盛開時節的江戶市井之中,體會難得的閑适與輕松。
楊洲周延《江戸砂子年中行事 端午之図 》,1885
展出100幅均出自于日本江戶時代及民治時代的藏品,總價值超億日元,95%以上的作品首次在國内亮相。
歌川國芳《相馬的古内裡》, 1804-1818
曹斐:時代舞台
2021.3.12-6.6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代表,曹斐擅長運用多媒體——電影、影像、虛拟現實及裝置,對全球化浪潮下中國社會的巨變以及身處其中的個體境況做出超現實的刻畫。本次展覽作為國内首次聚焦藝術家的中期回顧性個展,将呈現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并嘗試将其實踐置于所對應的中國各時期社會背景當中,進而形成對照關系。
曹斐《亞洲一号》(靜幀),2018,單頻錄像,63分20秒。圖檔由藝術家、維他命藝術空間及 Sprüth Magers提供
展覽将在國内首次呈現其新近作品《亞洲一号》(2018)以及最新項目《紅霞》(2019-2020)。
曹斐《誰的烏托邦》(靜幀),2006,單頻錄像,20分鐘。圖檔由藝術家、維他命藝術空間及 Sprüth Magers提供
複活
2021.3.13-4.30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号798藝術區B01&D06
此次展覽呈現了徐渠2020至2021年全新系列“複活”,包含繪畫和裝置近二十件。徐渠此前在唐人香港空間舉辦的個展“直線”也剛于2月結束。從複活節島上著名的巨型人像圖騰群“Moai”,到西方文明思辨的精神人物塑像,再到北京世界公園中微縮景觀的政治性想象,徐渠從遙遠的地理尺度與咫尺的流通領域中,喚醒了形象的辯證和複活的可能。
《聖殇》,布面丙烯,250 × 200 cm,2019 - 2020
《塵埃》,布面丙烯和腐蝕,250 × 600 cm (三聯),2019
雜志
2021.3.13-5.5
空白空間
北京朝陽區機場輔路草場地255号
展覽将展示高露迪創作于2020-2021年的一系列布面丙烯作品。一如展覽題目所提示的,這些平衡了具象與抽象的作品是對來源駁雜的個人心緒、意志的彙集與記錄,亦是對于繪畫本體、當代視覺經驗、日常生活等話題的綜合性思考,并暗示着藝術家于繪畫實踐中方法的進展。
《球迷》 布面丙烯,水彩,油彩,油漆,蠟筆,2020-2021
《油菜》, 布面丙烯,水彩,油漆,2020
SNAPSHOT
2021.3.13-5.2
麥勒畫廊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号798藝術區東街D10
這是麥勒畫廊北京空間成立15年以來的首次群展。Snapshot,直譯為快照,是對處于特定時間點的事物狀态的一種認知;它也指代照片,用于定格那些轉瞬即逝之物;它還是一種刻意為之的行為,記錄那些特定的時代風潮;是一種完全主觀的直覺,是一種偶然獲得并毫無關聯的表情。畫廊與藝術家同生共栖的關系也可以用類似的邏輯去形容,展覽就好比他們當下境況的快照。
宇宙人蕭勤
2021.3.13-6.13
松美術館
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格拉斯路
展覽是華人抽象藝術大師蕭勤在中國的回顧覽,并将首次呈現蕭勤的數字沉浸式作品。蕭勤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活躍至今的華人抽象藝術大師,是中國第一個緻力于抽象藝術的藝術家團體——“東方畫會”的發起人之一。他創辦了影響深遠的“龐圖國際藝術運動”,也是唯一一位發起歐洲現代藝術運動的華人藝術家。
蕭勤《希望之光》,布面丙烯,200 x 130cm,1964
他堅持以東方哲思為基礎,融合西方自我個性開發的創作思路,發展出極富個人特色的藝術觀點與創作視野。蕭勤的畫作融合了東西方元素與技巧,在商業世界中創造了精神性繪畫的一席之地,廣受國際認可。
蕭勤《神光-16》,布面丙烯,110 x 180cm,2017
無盡的服裝研究站
2021.3.14-5.30
X美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北京藝術金融國際創新園區11号
本次展覽彙集了來自大中華地區及十個東南亞國家的22位設計師及藝術家的作品。“無盡的服裝:研究站”由特邀策展人耶培·烏爾維(Jeppe Ugelvig)和X美術館首席策展人吳冬雪共同策劃。
女子天團《把欲望都縫在一起,挑起新的縫隙》,2020
展覽探讨了在時尚的全球供應鍊中,從街頭、工廠、工坊到印刷出版和零售等不同地點發生的自我時尚化和社群時尚化。跨越領域、地域、學科和系統,“無盡的服裝”勾勒出當代時尚生産者的實踐,他們将時尚看作為一個文化、社會和經濟體系,身處其中并且批判性地進行回應。
ASAI in Monganshan China,2018, 攝影:Alex Leese
坂本龍一:觀音 聽時
2021.3.15-8.8
木木藝術社群
北京市東城區隆福寺街95号錢糧胡同38号
本次展覽是坂本龍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型展覽,也是坂本龍一在國内的首次美術館個展,呈現藝術家過去三十年的重要創作以及特别為本次展覽創作的特定場域裝置。
坂本龍一 + 高谷史郎《“生命-井”裝置》,2013攝影:Ryuichi Maruo (YCAM)
此次研究型展覽将呈現坂本龍一與幾位著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8件大型聲音裝置,為觀衆建構起一系列多重感官的空間,運用視聽語言呈現并描述人們在生活中難以感覺的無形存在。
坂本龍一 + 高谷史郎 《生命-流動,不可見,不可聞······》,2007/2021
北京版本(12個水箱版本):北京木木美術館委托創作
這件裝置作品中所用大部分材料來自對1999年首演的原版歌劇《生命》的改編
攝影:Ryuichi Maruo (YCAM)
圖檔由Yamaguchi Center for Arts and Media [YCAM] 惠允
虛拟生境
鏡中迷因可曾見
2021.3.26-4.4
UCCA Lab
本次展覽希望能為公衆對區塊鍊文化的了解,建立傳統藝術圈與加密藝術、區塊鍊技術社群的互動;這也将是三位登陸蘇富比與佳士得拍賣行的加密藝術家及其作品在中國的首次亮相。展覽通過展示以藝術和區塊鍊為依托的加密藝術,在幫助人們了解加密藝術的前提下,傳達具有現實意義的思想和文化,帶來互動美學和沉浸式體驗。
展覽紅藍兩區燈光效果,NIKO EDWARDS設計
陳抱陽《仿生人會夢見電子奶牛嗎》,2017,VR裝置
<h1 class="pgc-h-center-line">上海</h1>
尋遠紀——曾健勇個展
2021.3.5-4.5
寶龍美術館
上海市闵行區漕寶路3055号
藝術家曾健勇是頗具地位的中國當代水墨名家。他有多年水墨創作的經驗,在這次展覽中,他用極具辨識度的個人風格帶來“山水隔”“諸野”等全新系列創作;并熟練地從平面轉化到立體,呈現多個紙漿水墨的人物雕塑。通過疫情期間對于“自然空間與居住空間的隔離、結合”的感悟,展覽“尋遠紀”打造了一個非典型水墨藝術家的多元度空間繪畫現場。
曾健勇《諸野之缤》,2021
曾健勇《凡塵》,紙漿水墨,2021
多寶閣
2021.3.11-5.23
Prada榮宅
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186号
Theaster Gates受邀于Prada榮宅構思特定場域展覽,講述他對陶瓷的熱愛,以及他自身多種身份之間的聯系,包括陶藝家、視覺藝術家、表演者、學者、城市規劃專家和社會活動家。Gates為展覽構思了三幕叙事,随着榮宅二層空間的漸次遞進,故事逐漸展開。叙事之間,場景轉換,藝術家本人的角色也從訪客變為對話者,又化身為宅邸主人。
《紅茶與世界之禮》,2020
《黑磚人力車》,2013
孟曉陽:時空記憶
2021.3.6-4.25
八大畫廊
上海市普陀區莫幹山路50号4号樓A101
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系,常被認為像河水一樣不斷流動,直至廣義相對論的提出,改變了我們的時空觀。慣常中我們所認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差別,隻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幻象,時間像是一條冰凍之河,過去、現在、将來是并存的。這種感受,在孟曉陽看來,更為強烈。他的作品就是混合了各種時态的當下綜合體,過去和現在與未來的界限在繪畫裡是模糊的,且是并存的。
《紅》,布面油畫,40*50cm, 2020
《園》, 布面油畫,100*80cm,2018-2021
雙峰與伴
2021.3.13-5.29
裡森畫廊
上海市黃浦區虎丘路27号2層
這是法國抽象藝術家伯納德·皮法雷蒂于上海首次個展。展覽将呈現藝術家于過去一年在其巴黎工作室完成的新作,在皮法雷蒂「運動圖像」風格繪畫創作中,叙述電影大師大衛·林奇和奧遜·威爾斯的影響,以及他們作品之間的聯系。
Bernard Piffaretti, Untitled, 2020, Acrylic on canvas, 140 x 140 cm
© Bernard Piffaretti.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皮法雷蒂在過去幾十年的繪畫生涯中潛心研究其「皮法雷蒂系統」創作方式。每次開始創作時,藝術家先在畫布上建立一道「中心線」,将畫布垂直平分成左右兩半,在畫布的一邊布建抽象的構圖,接着在另一邊重制對應圖像。
Bernard Piffaretti, Untitled, 2020, Acrylic on canvas, 60 x 80 x 2.5 cm
出山
東畫廊
上海市徐彙濱江龍騰大道2555-9号
“出山”,顧名思義地意味着郭海強從以往創作經驗中的出走,探尋嶄新的藝術創作方向。展覽共展出他自2019年以來的多幅新作,仍舊是寫生,仍舊是浮雕質感,然而相較于山中的舊作,出山之後的新作展示着他更為開闊的藝術視野。最直覺的差異,就是他沖破了畫框對于圖像的限制,在從前以少為多的美學态度基礎上,又把樹枝、麻絲等現成物恰如其分地添加在作品之中。
郭海強《2020.5.22,》 , 2020
生于野火
2021.3.13-5.28
BROWNIE Project
上海市莫幹山路50号6号樓105室
約書亞·納塔森(Joshua Nathanson)在上海舉行的第二次個展題為“生于野火”,呈現其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所創作的最新油畫與紙本作品,以及特别為BROWNIE Project設計安裝的機械裝置。
《海床》, 2020
藝術家在其中運用了質樸童稚而幾近瘋癫的表現方式來傳達一種在任何時候都對世界感到新奇的狂喜體驗。這些作品浸染着顯露無遺的純真印記,展示出藝術家複雜精妙的繪畫技巧與真實自然的情緒線索,以及二者的完美融合。
《我愛我的狗》, 2020
藝術商業編輯部
編輯:xuxu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