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早的科学幻想小说

作者:好学江湖行路人

玛丽·雪莱的经典名作《弗兰肯斯坦》,作为世界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历经近两百年的沧桑,世事变幻,仍因它思想上的深遂,科学发展上的预见,高超的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道德、伦理、信仰上的冲突,至今仍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它其中流露出的对科学发展的失控,最终会毁灭人类自身的担忧,深深的影响着以后的科幻作品,这种担忧也成了大量科幻作品热衷探讨的母题。

在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博士的处理上,也总将他定位在一位妄想的科学怪人上。直到九十年代,肯尼思·布拉纳推出了世纪未的《玛丽·雪莱之弗兰肯斯坦》,才真正给予玛丽·雪莱的创作厚意以深刻的阐述,并且结合着九十年代人类新的思维,对科技与道德的冲突,善与恶的转化,人性上的矛盾斗争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表达。通过一个古老的科幻故事,再现了人类面对二十一世纪文明所向何处的困窘与恐惧。小说开头是暴风雪肆虐的北冰洋上,一般科学考察船在坚定的探险家俄国船长的指挥下,顽强的向北极点挺进,中途船员们被一个巨大的怪物和它惊天动地的震天的吼声所惊,这时船员救起了一位精疲力尽的落难者。影片剧情在这位被救者的自述中展开:被救者自称是弗兰肯斯坦博士,一位被科学的狂热与妄想所毁的人,童年在明媚的阳光下度过,从小就充满着求知欲。美好的生活被弗氏的母亲难产而死而打断。弗氏立志要掌握科学的神匙,解开生命的奥秘。因此他只身前往戈尔市大学深造。在不顾导师的警告下,弗氏闯入了他自称的科学无上的殿堂,掌握了制造生命的秘密,在科学的狂热妄想与创作欲望下,弗氏自比上帝、创造了第一个“人”-身体高大有力,面容奇丑的各种尸体部分缝合的怪物。弗氏在怪物诞生时感到了他冲动行为可怖的后果,在错以为怪物死于瘟疫后弗氏良心大安。然而怪物在屡次被人类残酷的拒绝和虐待之后,已经充满了邪恶的报复心理,最终杀害了弗氏周围的亲人,包括新婚的妻子伊丽莎白。弗氏为了让爱妻复活,重新发动他发明的制造机器,然而重生的伊丽莎白却成了丑恶的怪物。当伊丽莎白了解到重生后的残酷之后,毅然点燃火焚毁了自己和弗氏的庄园。当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口和科技术突飞猛进的交叉点前,内心再度泛起不安与骚动。从广岛原子弹的轰响开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已不再只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喜悦。人类不得不开始反思科学进步背后的便利与威胁,重新审视科学与人类的关系。如今生命科学的进步,已使人类接近创造生命的边缘。人类该不该制造生命,伦理上的禁忌与束缚,我们突然发现已薄如一张纸,弗兰肯斯坦博士的梦魇会不会在现实中重演?我们不寒而栗。小说的成功之处,是对弗氏所制造的怪物的重新定位。站在观众面前的不再是个体格健壮,天生邪恶的危险丑物,而是一个真正有着内

最早的科学幻想小说

在的“人”。“他”感情脆弱,需要同情与爱,渴望交流与理解。然而所有的人,包括创造了“他”的“父亲”,仅因为他外表的丑陋而唾弃他,非但不施舍哪怕一丁点儿关心,相反躲避他,想要毁灭他,将“他”逐于枯寂的山林,凄凉的雪域中。罗伯特·德尼罗那忧伤的眼神让我们咀嚼着怪物邪恶背后所深含的极度失望的痛苦。我们同情的看着“他”一步步滑向邪恶。片中怪物与科学家的对话是这样的精彩,“我如此邪恶,并非我天生如此。我曾向人类寻求过着爱,给予过爱,因为我热爱美德,内心充满幸福与仁爱,渴望与别人分享这种美好情感。但却总遭到唾弃。我曾希望有人会原谅我的外表,因我的良好品性而爱我,事实证明我想错了。我施以友情,援助的人反过来要赶杀我,可你们人类却为什么不诅咒他?只有我这个可怜的畸形儿,才是该死的,应该任人歧视,任人驱赶,任人践踏!既然人类制造了我的痛苦,那么我只能以恶对恶,也要求他们分担我的·. . . ·”在这里,人性的善恶被导演剖析得淋漓尽致,直到片尾,我们仍对罗伯特·德尼罗饰的怪物给予极大同情。当怪物为弗兰肯斯坦殉葬一一渐逝去的时候,我们心里回味着无比的惆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