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和迈克·泰森相比,谁强谁弱?这是一种大胆的比较,每一个截拳道爱好者都希望一代宗师李小龙,能凭借着独创的功夫战胜任何体格的强劲对手,这是信心,也是追求。
的确,逐兔搏猫不算英雄,降龙伏虎才是豪杰。任何门派的功夫,如果不追求克敌制胜,特别是克强劲之敌,胜暴虐之寇,那么,它将最终陷入花拳绣腿的泥潭,因为它忽视了功夫的灵魂——“武”。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功夫是武道,文以载道,武以行侠,实为良训。然而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也不敢说自己文章天下无人可比,因为你小说写得好,可散文未必胜过他人;你诗歌写得好,可戏剧未必胜过他人。即使是同一体裁的文章,由于标准不同,很容易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
但是武就不一样了,不管你的功夫门派渊源多么久远,鼻祖是多么名声遐迩的人物,有多少神功绝技,评价的标准只有一个——打!
一打胜负立现,用不着多费口舌,拳脚见真章,这正是武道之道。
截拳道素来以凶狠、凌厉、实用见长,一代功夫李小龙凭此技独步影坛和武坛,傲视群雄。
当年号称拳坛“犀牛”的泰森也是如日中天,拳打天下无敌手,超人的攻击力和抗击打能力令人惊异叫绝,大有让所有拳击好手谈之色变的霸主威风。
高下立判
那么,“功夫之王”李小龙和“犀牛”泰森孰强孰弱呢?
撇开盛名不谈,单从实力方面比较,高下立判:
李小龙体重60公斤,身高1.72米,泰森体重近百公斤,身高1.82米。如此强烈的反差,很难让人不看好泰森,更何况泰森重拳在500磅之上,而李小龙的重拳纪录仅为350磅。泰森体壮如牛,抗击打能力超凡脱俗,而身轻体单的李小龙是难以承受重量级拳手的一记重拳的。
从身体条件而言,李小龙是无法与泰森相比的,泰森何止是李小龙的劲敌,简直就是李小龙的克星。难怪泰森曾说过“如果无视拳击规则,我会把他打死”这样的话。
那么,一个体格相对薄弱的人,究竟能不能战胜高大强壮的敌手呢?
能否以弱胜强?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几次较量:
上世纪70年代,泰拳之王乃佛属轻量级拳手,与欧美搏击名家的身高体重无法相比,可是当乃佛领数名拳手远征美国时,其势如破竹,真是八面威风,不可一世,屡屡战胜体重超过自己几十磅、体壮如牛的黑人拳手,名噪一时,无人敢敌。
1968年,日本极真会空手道组织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全接触式比赛。著名选手绿健儿,身高不满1.68米,在无差别级比赛中,发扬自己身体轻巧的优势,运用凌厉的腾空腿法,屡屡战胜体重90公斤以上的对手,横扫诸多好手,勇夺第一。
战胜劲敌的奥秘
诸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以弱胜强是完全可能的,从各种较量的分析比较中,我们也可以概括出战胜劲敌的奥秘:
第一是信心和勇气。
李小龙曾说,你不妨把自己当成获得冠军的人物,以此来增加信心。
很难想像,一只绵羊在豺狼面前会产生多大的信心和勇气。如果你有良好的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经过系统而严格的搏击训练,有相当的功夫实力为基础,那么自然会产生信心和勇气。而这又会产生良性循环,越有功夫则越有信心和勇气,越有信心和勇气则越能发挥出超常的功夫。
第二个是速度。
李小龙的反应快,拳脚速度也快,这也为他发挥截拳道简洁的动作奠定了基础。
打个比方,子弹不过几十克,为什么能击倒老虎、大象,就是因为有速度,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的拳头如果能达到子弹的速度,他的功夫将打遍天下无敌手,因为拳头的质量比子弹大。当然这不可能,因为违背了人类的生理极限。
但我们完全可以用各种方法挖掘生理潜力,把速度提高到生理极限的程度,有了速度,也就有了攻击力了。
第三就是攻击的立体化。
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有限为无限,只要是能克敌制胜的方法,无所不用——头撞、口咬、肩顶、膝击……无所不用才能变弱为强。但从拳法来看,很少有人能胜过泰森,如果放弃了立体化攻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前世界级重量级拳王阿里曾造访日本,与东京一日本武术家表演比赛:日本武术家知道拳头打不过对方,所以开场就实用躺腿法,让阿里无所适从。
虽然是表演赛,阿里也吃了不少苦头,他的腿被日本武术家踢出一道血口,后来化脓感染,险些因掉以轻心而截肢。
“有得打”
那么,李小龙是否能战胜泰森这样强劲的对手呢?
李小龙生前,泰森曾慕名拜访过他。事后,有人问李小龙,能否打过泰森。
李小龙说,如果以拳击规则较量,当是泰森取胜可能性较大;如果放手一搏,那将“有得打”。
好一句“有得打”!一代宗师的自信就从这不卑不亢的三个字中,从容不迫地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