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饿老鼠效应——拒绝自我消耗,越自律越幸福

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为两组,分别放在两只不同的笼子里喂养。甲组享受“优惠待遇”,每日给它们充足的食物,饱食终日;而乙组则遭到“歧视待遇”,每日仅提供给它们相当于甲组60%的食物,故意让它们饿着。实验结果大大出人意料:甲组老鼠的寿命较短、行动迟缓,没活过1000日便命归西天了;而乙组的饿老鼠寿命翻了一番,活过2000日才寿终正寝,而且它们的皮毛光滑,皮肤紧绷,活动快捷。更耐人寻味的是“饿鼠”的免疫功能比”饱鼠“略高一筹。

饿老鼠效应——拒绝自我消耗,越自律越幸福

此后,科学家们逐渐扩大试验范围,对鱼、兔子、猴子等动物进行类似实验,所得结果大同小异。这就是饿老鼠效应。即适当节制,发展良好;过度纵欲,早衰短命。这个规律的重点在于“节制”二字,饱老鼠无节制的吃喝,无节制的欲望最终导致了短命的悲剧。

饿老鼠效应——拒绝自我消耗,越自律越幸福

人类也难逃饿老鼠效应的影响:无节制的加班,消耗的是身体健康;无节制的拖延,越靠近deadline,就越焦虑;无节制的刷手机,会耽误正事,陷入自责和内疚状态;无节制的吃喝,容易体重超标,甚至越来越厌恶自己的身体;无节制的减肥,容易的厌食症,无法安心享受美食......只有学会自律,自我节制,才能不受欲望的摆布,掌控自己的人生。

饿老鼠效应——拒绝自我消耗,越自律越幸福

自律其实是让自己处于“微饿”的节制状态。让自己每天都对生活有希望和规划,每晚心满意足地躺下安眠,清晨满怀期待地睁眼。当人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就能拥有对生活的掌控感。这时,整个人都会处于有活力和能量的状态,时间的流动变得更有生命力!处于“微饿”状态的人,就算突然遭受到生活打击,也能有很好的心理韧性,让自己恢复到自己本来的位置。

饿老鼠效应——拒绝自我消耗,越自律越幸福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给出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在这里,“推迟满足感”其实就是让自己处于“微饿”状态。正如电影《饥饿游戏》中那句经典台词:“一点点希望是很好的,而巨大的希望是毁灭”。适度的自律,能让我们的身心处于“微饿”的活力状态,朝着那一点点希望不断前行。

饿老鼠效应——拒绝自我消耗,越自律越幸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