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不管是最低等级的生命如单细胞的细菌,还是最高等级的生命——人类,生命无时不刻都与外界进行物质的交换,直到生命的结束。从大自然来,又回到大自然,成了其它生命的营养物质,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循环中,生命不断探索、适应周围的环境,最后改变周围的环境。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级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身体各个器官进化得比较均衡,除了拥有视觉、感觉、听觉、味觉等等能力之外,还拥有极高的智慧,令其它生命望尘莫及。在我国,远古时期的人类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间研究人类自己,总结出了天干地支、八卦、阴阳、五行等等学说,又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完善,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中国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学说就是《易经》,它是古人对大自然认识的总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众多学术思想的来源、传统文化的基础,所以也被尊称为“群经之首”。《易经》原有三部,伏羲氏时代的《连山易》、《归藏易》,以及周朝的《周易》,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易经》,就是《周易》,其余两本不知踪迹,也可能永远是个迷。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易经》相传是天皇伏羲所做,据现代研究的一些资料,伏羲可能是指一个氏族;《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羑(有)里坐牢的时候研究《易经》的心得,但又可能是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就如同现在常说的“毛泽东思想”,不是指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而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人的思想体系。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易经》在用的方面(预测方面)做得很好,甚至可以对事物未来的发展做出精准的预测,犹如现在用大型电子计算机预测天气那样,但是在原理方面还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一画天地始?为什么生两仪?为什么两仪又生四象?为什么四象又生八卦?八卦又为什么变成六十四卦,下一步还可以变成什么样?为什么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六十四卦中,为什么“否”卦是乾上坤下而 “泰”卦是坤上乾下?如此种种,都没有一个详细准确的说明,或者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有些说法还自相矛盾,让很多人搞不懂。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似乎违背了《易经》中的“易”,变成了“不易”了。
笔者是改革开放初期出生的,沐浴在党的春风下,亲身感受了共和国由衰到兴的发展过程,非常有幸地上了学校,系统地学习了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自然科学是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所取得的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自然科学最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从理论到实际,每一步都有理有据。基于这种精神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笔者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宇宙起源及生命进化的角度来解释一下《易经》六十四卦。
本书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笔者写本书之前,是一个学微生物出生的食品工程师,典型的理工男,对《易经》了解甚少,甚至没有看过《易经》的原文。关于《易经》的书,笔者目前手头上有三本(套),一本1989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白话易经》,作者是“白话易经编译组”,没有具体名字;一套2009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作者是冯友兰;还有一本是201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易经杂说》,作者是南怀瑾。也从网上搜罗了一些资料,但是太杂。所以说,笔者是《易经》的门外汉,零基础。当笔者把自己画的八卦图给研究《易经》的老师看了之后,老师说笔者自作聪明,连《易经》的基本常识都不懂,还敢写书,真是贻笑大方。更有老师说,这是要“拳打连山归藏,脚踢周易京房”的节奏。但是,他说归他说,并不妨碍笔者研究《易经》,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因为知识有限,肯定会有很多不对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如有赞同笔者想法的老师,请老师们多多支持鼓励;若得罪老师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海涵。谢谢!

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易经》八卦图,1987年出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村,迄今5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