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赛曲》及其回忆

作者:中国科技新闻网
《马赛曲》及其回忆

今日欣赏音乐“发现”——国家大剧院官网“古典音乐欣赏”交响乐第7页“进行曲与号角第一辑”,首曲《马赛曲》,莱茵军团战歌(1972年),先是女声独唱,次为男声合唱,最后大合唱。气势磅礴,恢弘宏大。

大学最后一年,母校吉林大学法律系,考虑到我们作为首批国际法专业的学生所需,特在三年英语之后,再开法语第二外语——国际条约都有法语文本,法语语法更为严谨。

外语系资深法语教员牟老师为我们授课,其系年轻女老师跟堂听课学习,她还在课堂上介绍牟老师能够完整地演唱《马赛曲》,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牟老师高歌《马赛曲》,《马赛曲》激情澎湃的曲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Lasting impression)。

不仅如此,同班两位福建籍同学,他们还特意到外语系旁听法语课,母校文科楼与外语楼距离较远,他们下课后,径直向外语楼跑步进发,以便及时赶到。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也自费到外语系购买法语磁带录音以强化法语课本学习。父亲单位员工的丈夫系本校外语系法语老师杨涤非,我还在周末到其家受其辅导。

国歌永远激动和激励人心。反纳粹影片《卡萨布兰卡》中酒吧乐手演奏《马赛曲》时,在场的法国人全体起立齐声高唱国歌,混迹于德国军人中间的法国女人亦高呼“法国万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音乐会多在开始时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上世纪80年代刘玉宝和马文指挥军乐团的音乐会和本世纪军乐团指挥张海峰都以演奏国歌作为音乐会的序曲。刘玉宝说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在被捕入狱前匆忙地写在包装香烟的锡纸上的……

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被俘的美军士兵被英军绑在木桩上见证英军进攻美军阵地,一夜激战的次日凌晨,透过硝烟,这名士兵看到,历经战火洗礼,阵地上的美国国旗虽然破损但依然飘扬,他激动地写下了《星条旗永不落》!

影片《金粉帝后》中朗诵《马赛曲》的中文字幕:(大家)人们要认真地听着,我们的光荣时刻到了,专制统治压迫着我们,到处在流血屠杀,他们从你们的怀抱中杀死妻子。让我们武装起来,前进,前进。让我们万众一心,将敌人消灭(2014年3月23日央视“怀旧剧场”)。

(2021年7月15日 马秀山)

相关链接:《马塞曲》,永远的战歌(《人民日报》2014年4月6日沈大力)

初春,我和妻子来到巴黎近郊舒瓦西·勒鲁瓦市墓园,拜谒《马赛曲》作者鲁日·德·李尔。守园人领路,我们来到墓地,一座褐色花岗岩墓碑上镌刻着:献给《马赛曲》作者鲁日·德·李尔(1760—1836)。墓碑刻着《马赛曲》首句五线谱,金光闪闪,十分耀眼。

守园人介绍:“作曲家晚境凄凉,因欠债被关进圣贝拉吉监狱,好友布兰将军将他救出。1836年6月26日去世,葬于此地。1915年,法军在阿图瓦之役失利,总统普安卡雷为鼓舞士气,决定将‘军官诗人’德·李尔迁至先贤祠。最终,他的遗骨被存放在荣军院”。

法国大革命之初,德·李尔从工兵军校毕业后驻守斯特拉斯堡。1792年4月20日,法王路易十六向奥地利宣战,斯特拉斯堡市市长迪特里希要德·李尔创作一首战歌,鼓舞前线士气。德·李尔连夜在小提琴上屡试旋律,配上“宪法之友协会”当天在大街上张贴公告中“拿起武器来,公民们”豪言壮语,谱成《莱茵军战歌》。翌日晚宴,市长亲自演唱德·李尔的新作,满场掌声。

1792年7月,奥军进犯法境,法国立宪议会向全体公民敲响“祖国在危机中”警钟。马赛联盟军营队增援首都,沿途高唱《莱茵军战歌》,并于8月10日参加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巴黎公社(1789—1795)”攻克土伊勒里宫起义,推翻国王路易十六。巴黎人遂将这首战歌取名《马赛曲》。

然而,德·李尔命运多舛。《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当天,作者还被关在监狱。坐在潮湿麦秸上,听到铁窗外人们唱着自己满腔热血谱写的《马赛曲》,泪水盈眶……

辞别守园人,来到舒瓦西·勒鲁瓦市以《马赛曲》作者命名的广场。这里矗立着鲁日·德·李尔纪念碑,《马赛曲》作者手执军刀,昂首挺立在高耸基座之上,蓝天白云衬托得英姿勃发。纪念碑公众捐资建造,1902年7月6日揭幕。碑上三幅浮雕展示法国大革命中《马赛曲》唤起民众为自由而战的壮烈场面。

历史学家奥利维在其所著《革命战争评价史》里指出:“未来的几代人听到颂赞战争业绩的军歌,难免会对其雄赳赳的尚武音乐惊诧。但确实是这种歌曲在历史上激励将士们奋不顾身地奔赴前线”。《马赛曲》虽然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但自1795年7月14日至今,却作为法国国歌在大部分官方活动中演奏。音乐家柏辽兹还为之添加了管弦乐配器,益发气势恢弘。

德·李尔因《马赛曲》载入史册。不过,他本人对头上的光环并不以为然。法国国民议会图书馆保存着他1830年9月1日写的一封亲笔信,信上说人们对他及《马赛曲》多有过誉。他坦言:“我只是在真理的启示下突然心生一种微弱的灵感,脑海里从不曾浮现成就的荣耀……实在不配受此赞赏”。这番谦辞表露了德·李尔的人格,法国人对他的崇敬经久不衰。

而今,在隆勒索涅市,每到德·李尔诞辰、逝世或《马赛曲》问世周年纪念日,市剧场的排钟每小时轮番奏响《马赛曲》起首的旋律,声彻远方……追怀法国大革命那段民情激奋、难以忘却的历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