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賽曲》及其回憶

作者:中國科技新聞網
《馬賽曲》及其回憶

今日欣賞音樂“發現”——國家大劇院官網“古典音樂欣賞”交響樂第7頁“進行曲與号角第一輯”,首曲《馬賽曲》,萊茵軍團戰歌(1972年),先是女聲獨唱,次為男聲合唱,最後大合唱。氣勢磅礴,恢弘宏大。

大學最後一年,母校吉林大學法律系,考慮到我們作為首批國際法專業的學生所需,特在三年英語之後,再開法語第二外語——國際條約都有法國文本,法語文法更為嚴謹。

外語系資深法語教員牟老師為我們授課,其系年輕女老師跟堂聽課學習,她還在課堂上介紹牟老師能夠完整地演唱《馬賽曲》,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牟老師高歌《馬賽曲》,《馬賽曲》激情澎湃的曲調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Lasting impression)。

不僅如此,同班兩位福建籍同學,他們還特意到外語系旁聽法語課,母校文科樓與外語樓距離較遠,他們下課後,徑直向外語樓跑步進發,以便及時趕到。在他們的帶動下,我也自費到外語系購買法語錄音帶錄音以強化法語課本學習。父親機關員工的丈夫系本校外語系法語老師楊滌非,我還在周末到其家受其輔導。

國歌永遠激動和激勵人心。反納粹影片《卡薩布蘭卡》中酒吧樂手演奏《馬賽曲》時,在場的法國人全體起立齊聲高唱國歌,混迹于德國軍人中間的法國女人亦高呼“法國萬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的音樂會多在開始時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上世紀80年代劉玉寶和馬文指揮軍樂團的音樂會和本世紀軍樂團指揮張海峰都以演奏國歌作為音樂會的序曲。劉玉寶說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義勇軍進行曲》是田漢在被捕入獄前匆忙地寫在包裝香煙的錫紙上的……

第二次美國獨立戰争,被俘的美軍士兵被英軍綁在木樁上見證英軍進攻美軍陣地,一夜激戰的次日淩晨,透過硝煙,這名士兵看到,曆經戰火洗禮,陣地上的美國國旗雖然破損但依然飄揚,他激動地寫下了《星條旗永不落》!

影片《金粉帝後》中朗誦《馬賽曲》的中文字幕:(大家)人們要認真地聽着,我們的光榮時刻到了,專制統治壓迫着我們,到處在流血屠殺,他們從你們的懷抱中殺死妻子。讓我們武裝起來,前進,前進。讓我們萬衆一心,将敵人消滅(2014年3月23日央視“懷舊劇場”)。

(2021年7月15日 馬秀山)

相關連結:《馬塞曲》,永遠的戰歌(《人民日報》2014年4月6日沈大力)

初春,我和妻子來到巴黎近郊舒瓦西·勒魯瓦市墓園,拜谒《馬賽曲》作者魯日·德·李爾。守園人領路,我們來到墓地,一座褐色花崗岩墓碑上镌刻着:獻給《馬賽曲》作者魯日·德·李爾(1760—1836)。墓碑刻着《馬賽曲》首句五線譜,金光閃閃,十分耀眼。

守園人介紹:“作曲家晚境凄涼,因欠債被關進聖貝拉吉監獄,好友布蘭将軍将他救出。1836年6月26日去世,葬于此地。1915年,法軍在阿圖瓦之役失利,總統普安卡雷為鼓舞士氣,決定将‘軍官詩人’德·李爾遷至先賢祠。最終,他的遺骨被存放在榮軍院”。

法國大革命之初,德·李爾從工兵軍校畢業後駐守斯特拉斯堡。1792年4月20日,法王路易十六向奧地利宣戰,斯特拉斯堡市市長迪特裡希要德·李爾創作一首戰歌,鼓舞前線士氣。德·李爾連夜在小提琴上屢試旋律,配上“憲法之友協會”當天在大街上張貼公告中“拿起武器來,公民們”豪言壯語,譜成《萊茵軍戰歌》。翌日晚宴,市長親自演唱德·李爾的新作,滿場掌聲。

1792年7月,奧軍進犯法境,法國立憲議會向全體公民敲響“祖國在危機中”警鐘。馬賽聯盟軍營隊增援首都,沿途高唱《萊茵軍戰歌》,并于8月10日參加法國曆史上第一個“巴黎公社(1789—1795)”攻克土伊勒裡宮起義,推翻國王路易十六。巴黎人遂将這首戰歌取名《馬賽曲》。

然而,德·李爾命運多舛。《馬賽曲》定為法國國歌當天,作者還被關在監獄。坐在潮濕麥稭上,聽到鐵窗外人們唱着自己滿腔熱血譜寫的《馬賽曲》,淚水盈眶……

辭别守園人,來到舒瓦西·勒魯瓦市以《馬賽曲》作者命名的廣場。這裡矗立着魯日·德·李爾紀念碑,《馬賽曲》作者手執軍刀,昂首挺立在高聳基座之上,藍天白雲襯托得英姿勃發。紀念碑公衆捐資建造,1902年7月6日揭幕。碑上三幅浮雕展示法國大革命中《馬賽曲》喚起群眾為自由而戰的壯烈場面。

曆史學家奧利維在其所著《革命戰争評價史》裡指出:“未來的幾代人聽到頌贊戰争業績的軍歌,難免會對其雄赳赳的尚武音樂驚詫。但确實是這種歌曲在曆史上激勵将士們奮不顧身地奔赴前線”。《馬賽曲》雖然有着明顯的時代特征,但自1795年7月14日至今,卻作為法國國歌在大部分官方活動中演奏。音樂家柏遼茲還為之添加了管弦樂配器,益發氣勢恢弘。

德·李爾因《馬賽曲》載入史冊。不過,他本人對頭上的光環并不以為然。法國國民議會圖書館儲存着他1830年9月1日寫的一封親筆信,信上說人們對他及《馬賽曲》多有過譽。他坦言:“我隻是在真理的啟示下突然心生一種微弱的靈感,腦海裡從不曾浮現成就的榮耀……實在不配受此贊賞”。這番謙辭表露了德·李爾的人格,法國人對他的崇敬經久不衰。

而今,在隆勒索涅市,每到德·李爾誕辰、逝世或《馬賽曲》問世周年紀念日,市劇場的排鐘每小時輪番奏響《馬賽曲》起首的旋律,聲徹遠方……追懷法國大革命那段民情激奮、難以忘卻的曆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