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富春病逝前放心不下周总理,75年病逝后,周总理抱病主持追悼会

作者:尚宫女史

1975年1月8日,小寒刚过,腊月未到,凛冽的寒风吹过,穿再厚的衣服都觉得冷,而这一天的晚上,蔡畅在中南海庆云堂吃过晚饭之后给丈夫李富春打了一个电话。

通话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无非就是关心对方的病情,当时李富春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正在北京医院住院,原本蔡畅只要时间允许几乎是每天都会去医院陪一会李富春的,但这几天蔡畅患上了感冒。

病情虽然不严重,但她害怕去看望李富春的时候会传染后李富春,而这很可能会加重李富春的病情, 因此出于稳妥的考虑,蔡畅决定感冒好了再去医院看望丈夫,而在没好之前,他们就通过电话联系。

李富春病逝前放心不下周总理,75年病逝后,周总理抱病主持追悼会

这一晚上通话的时候,尽管两人都患病在身,但无论是蔡畅还是李富春,心情都是愉悦的,这种愉悦与即将举行的四届人大有关系。

四届人大的召开无疑是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的,其准备工作做了很久,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

长沙决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患癌的周总理抱病飞长沙与毛主席见面,就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有力地推动了四届人大的召开。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安排下,邓小平被推上重要位置,这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的关键时刻,怎能不让人心情激荡?

蔡畅和李富春通完话之后略作休息就上床睡了觉,原本这一晚和过去的每一晚都没有什么区别,然而这一晚到底是不同的,蔡畅睡到半夜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北京医院的电话,说是李富春的病情恶化。

蔡畅听后心里咯噔一下,也有些意外,她之前也不是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电话,但基本都是白天,但这一次却是在深夜,而明明他们之前通话的时候还挺好的,怎么到了半夜就突然病情恶化了呢?

她顾不上多想,迅速穿好衣服,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坐车赶往北京医院。让蔡畅没有想到的是,她下车的时候,竟然看到主治大夫已经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已经等了她很久,见了也不说话,只是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头微微低着,再没有别的举动。

但这恰恰预示了什么,只不过蔡畅不敢去深想,她松开主治医生的手,抬步走向电梯,明明只有十步路,却那样的漫长,更何况还有负责治疗的几个医生都上前和她握手,同样的低头不说话,同样的让蔡畅无法接受。

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负责给李富春治疗的医生们已经全都在这里等着她,而没有在病房里,只能说明她来晚了。

但她还是存在最后的一丝期盼,万一丈夫是睡着了不需要医生守在身边呢?电梯门打开,她进去按了二楼,不过一瞬,二楼到了,电梯门打开,她看到邓小平静静地等在那里,周身被悲伤笼罩,这一瞬间,似乎有什么东西击中了蔡畅的心脏,她的心止不住的下沉。

邓小平上前握住蔡畅的手,沉重地说:“大姐,节哀顺变。”

节哀顺变这四个字是那样的刺耳,刺耳到蔡畅在那一瞬间不知道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她怔怔的问:“小平,富春他怎么啦?”

李富春病逝前放心不下周总理,75年病逝后,周总理抱病主持追悼会

邓小平声音低低地说:“大姐,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富春在今天的凌晨10分离开了我们……”

再直白不过的话语,却是最让蔡畅接受不了的,她吃惊的看着邓小平,任手中的黑色纱巾掉落在了冰凉的地面上,在愣怔了一下之后,她飞快的跑向病房。

病房的门打开着,只见李富春静静地躺在那里,身上覆盖着白色的被单,隔绝了周遭的一切,而书桌上还堆着一摞有关四届人大的材料和文件,其中一份文件还打开着。

明明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房间,蔡畅却感觉到了丝丝陌生,除了病床上躺着的那个人。她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病床前,怔怔的的立在那里,泪水不过转瞬就掉落到了地板上,她哭着喃喃:“富春,富春,我来迟了,我来迟了。”

她来晚了,终是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她不知道这个晚上,李富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怎样想的,她也不知道李富春在病逝前曾不止一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希望你们好生照顾大姐,我会永远感激你们。”

很多事情她都不知道,但她知道她的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她不是没有做好李富春会离开的准备,毕竟肺癌晚期,住院治疗也不过是延缓死亡而已,但这样的准备无论做得再好,真正发生的时候,还是让人接受不了。

蔡畅和李富春在一起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始终同心同德、相亲相爱,生命早已密不可分,李富春骤然离世,蔡畅如何能承受的了?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和邓颖超是一对著名的革命伴侣、模范夫妻,他们之间的婚姻持续了五十余年,过了金婚,一直到周总理病逝。

而实际上,蔡畅和李富春也是一对模范夫妻,他们之间的婚姻是能比肩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甚至婚姻存在的时间还要长一点,也是一对金婚夫妻。

蔡畅和李富春都是湖南人,而且都出生于1900年的五月份,认真说起来,蔡畅要比李富春大8天,他们初相识是在1920年的法国。

彼时他们都在法国勤工俭学,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目标让两人相识相爱,并于1923年结为夫妇,从此之后更是一起奋斗,为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振兴以及祖国的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富春病逝前放心不下周总理,75年病逝后,周总理抱病主持追悼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互扶持,并肩作战,有苦一起吃,有困难一起解决,有困境也一起面对,在革命道路上并驾齐驱,相互成就,一个成为国务院副总理,是周总理的得力助手,中国经济计划工作的奠基人;一个是中国妇女界最高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志同道合的他们无论在一起生活多久都还是觉得在一起的时间不够,然而病魔其实已经悄悄找上门,尤其是七十年代以后,李富春患上了肺气肿、气管炎和牙病,各种老年病上身,身体愈加消瘦。

尽管蔡畅总是对他的身体格外关心,对他的饮食起居也格外操心,但都不能阻止病魔的侵蚀,最终李富春患上了肺癌。

刚开始,李富春还能坚持在中南海工作和生活,后来随着病情的加重,1974年10月,李富春住进了北京医院。

此时的全国工农业生产已经呈现复苏现象,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也准备让国民经济走上轨道,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在构筑中,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李富春希望看到的。然而他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住进了医院,很多工作他都无法参与进去。

但尽管如此,李富春还是很乐观的,他对蔡畅说:”早呢,马克思还没下请帖呢。”他是盼望着和蔡畅一起出席四届人大的,而且他和蔡畅已经上了第四届人大副委员长的候选人名单,只等着四届人大召开的时候投票表决,然而李富春没有等到那一天。

1975年1月9日凌晨十分,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纪委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富春医治无效病逝。

蔡畅的哭泣和呐喊在病房里回荡,更激起众人的哭泣声。 等哭够了,她忍不住弯腰在李富春脸颊上轻轻地印下一吻,吻很轻,就如清风拂面,过而无痕。

然而一滴泪珠从蔡畅的眼角滑出,落到了李富春的脸上,蔡畅赶紧用手轻轻拭去,然后站起来,重新给李富春盖上被单,等待工作人员给李富春整理遗容,然后是遗体告别时间。

中央领导人陆续来医院和李富春的遗体告别,就连周总理都来了。当时的周总理已经在解放军305医院住了半年了。

被诊断为膀胱癌两年后,周总理不得不住院治疗,然作为新中国的总理,他身上的担子很重,病房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李富春病逝前放心不下周总理,75年病逝后,周总理抱病主持追悼会

他很少会离开医院,除非是工作需要不得不离开,而且离开的时候还要征求医生的建议,可以说,不到万不得已,医护人员是不建议周总理离开医院的,毕竟他的身体情况摆在那里。

但当他知道李富春病逝的消息之后,还是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坚持去北京医院向李富春的遗体做最后的告别,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

当周总理拖着病体到北京医院的时候,蔡畅是既感动又心痛,感动的时候,周总理都病成那样了,还坚持来送老友一程,心痛的是周总理的病情那样严重,头发花白、身体瘦弱、皱纹爬满手掌和脸庞,肉眼可见的老态和疲态。

蔡畅赶紧上前握住周总理的手,略有些埋怨地说:“你看,你怎么还是来了?”

周总理回握着蔡畅的手悲伤地说:“我不能不来啊,我和富春相识了半个多世纪……我们几乎没有分开过……大姐,你说我怎能不来?不来,我的心不安啊。”

蔡畅一听这话,泪水再次涌出来,她怎么可能会忘记他们夫妇和周总理夫妇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呢?

周总理和李富春、蔡畅相识于法国。

李富春先周恩来一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共同的理想让他们在异国他乡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他们一起建立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办进步刊物,发表进步文章。

他们在法国身居陋室而意气风华,以昂扬的斗志并肩作战,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们就一起前行,为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后来周恩来回国在广州工作,而李富春和蔡畅辗转去苏联学习半年然后也回了国。1925年八月,李富春和蔡畅到达广州,恰好就遇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婚喜宴。

特殊时期特殊办,那时候的革命者结婚是非常简单的,不作俗人之举,没有花轿、没有嫁妆、没有鞭炮也没有所谓的媒妁之言,就是志同道合之下的自由结合。

简单至极,却也最能凸显婚姻的本质,即基于志同道合的生活在一起,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向着共同的目标并肩前行。

李富春病逝前放心不下周总理,75年病逝后,周总理抱病主持追悼会

李富春和蔡畅在法国结婚的时候,就很简单,就是李富春、蔡畅加上证婚人邓小平坐在一起喝了一点酒、吃了一段饭,然后就成了夫妻。

而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婚的时候更简单,邓颖超到达广州的第二天晚上,也就是1925年8月8日,周恩来请邓颖超在太平馆吃了一顿烤乳鸽,然后手牵着手回家,就这样成了真正的夫妻。

尽管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很低调,但当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一些同事知道周恩来结婚后就都嚷嚷着让这夫妻俩请客,张治中更是非要见一见邓颖超这个新娘子。

周恩来和邓颖超一商量,就决定请大家吃饭,算是结婚的喜宴了,八月下旬,周恩来和邓颖超请了两桌,参加的人有邓演达、张治中、陈延年、邓中夏、陈赓等,还有刚刚到达广州的李富春和蔡畅夫妇。

宴席上,大家一个劲敬酒,邓颖超因为不会喝酒,周恩来就代邓颖超喝了大家敬的酒,喝着喝着就喝了三杯白兰地,隐隐有些醉意,虽算不上大醉,但到底有了醉意。

散场之后,周恩来将李富春和蔡畅留了下来,倒不是因为叙旧,毕竟已经是晚上,第二天大家都还有工作要去忙,而是因为留下两人帮忙。

实际上,李富春和蔡畅的住处就在周恩来和邓颖超家的对面,是邻居,平时接触起来就很是方便,蔡畅和邓颖超就将喝得微醉的周恩来扶到了阳台上去吹吹风休息一下,蔡畅又去打了一盆凉水,邓颖超就用毛巾沾着水给周恩来擦脸,还准备了醒酒的东西。

等周恩来醒过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夜,他赶紧谢过了还陪着的李富春和蔡畅,并让他们回去休息,这一晚是这两对夫妻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后来的他们接触的更多,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并肩前行。

建国之后,蔡畅一直是中国妇女界最高领导人,一直担任全国妇联主席,而邓颖超则担任妇联副主席,她们是多年的工作伙伴,也是好姐妹。

而李富春作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财经工作,是中国经济计划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协助周总理领导经济工作,是周总理的得力助手,他们是多年的工作伙伴,也是好兄弟。

李富春病逝前放心不下周总理,75年病逝后,周总理抱病主持追悼会

这两对夫妻算得上是互为助手,又都是终身革命伴侣,可以说在中南海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两对夫妻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是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这就更难得了。

要知道,李富春在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的除了蔡畅就是周总理,他曾躺在病床上对身边的人说:“不知道周恩来的健康状况如何,担心他的病情,希望不要恶化,中国的经济建设离不开周恩来,特别在困难时期。”

这种放心不下,是基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是基于为国为民的深深忧思,周总理身上有重担,这重担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然而他又身患癌症,历史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当时的周总理在住院期间已经做完了两次大手术,但也只是在尽量延长生命而已。

1975年的一月份,也就是李富春病逝的这个月,医生们已经发现周总理在长征时肝脓疡穿孔到肠子的地方长了一个肿瘤,急需手术切除,但考虑到周总理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四届人大召开在即,医生们选择暂时瞒下这个情况,只等着四届人大顺利闭幕之后,再手术切除。

谁曾想,周总理还没等来四届人大的开幕式,就先等来了李富春病逝的消息。

李富春的病逝对周总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失去了他的战友、得力助手和兄弟。人到晚年,更加接受不了亲朋好友的离去,那仿佛是一个信号,是曾经存在过又即将永远失去的信号,一旦开启,失去的会越来越多。

李富春病逝之后,周总理坚持到医院去和李富春的遗体告别,他和蔡畅说了一会话,休息了一会,就对蔡畅说:“走,我去见见富春。”说完就站了起来,蔡畅看到周总理起身有些困难,鼻子一酸,忍下心中的难过就上前去搀扶周总理。

很多人应该知道,周总理是非常注意仪态仪容的,即便病情严重,他在外出的时候也不肯让任何人搀扶,总是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坚持自己行走,但这次看到上前的蔡畅,周总理却将一只臂膀微微抬起,蔡畅赶紧挽上,一同走向李富春的遗体。

这与其说是蔡畅搀扶周总理,不如说是两人互相给予对方力量,一起面对一个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的离世。

李富春病逝前放心不下周总理,75年病逝后,周总理抱病主持追悼会

周总理在李富春的遗体前缓缓的三鞠躬,然后凝视着沉睡中的李富春,哽咽着说:“春弟啊,你比我小,得病也比我晚……可你怎么这么性急呢?要在我前头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党和国家还有好多工作需要你做啊……富春同志,安息吧……”

那一刻的周总理全身笼罩着悲痛,即便是远远看去,也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悲痛。

但因着身体的原因,他没有多待,很快就离开了医院,蔡畅和邓小平将周总理送上了车。

等周总理坐上车之后,又突然摇下车窗,探出头,对蔡畅说:“节哀顺变,时间会说明一切的。好好保重,这很重要。”

蔡畅怎能不懂周总理?她含着泪说:“恩来,你也要多保重啊,这也很重要。”

说完这些话,周总理的车缓慢开走了,眼看着视线里再也没有了那车的影子,蔡畅转过身去,用手绢擦泪,跟在身边的邓小平轻轻地说:

“大姐,总理刚才不是让你多保重吗?大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别人不了解他,我们还不了解他?俗话说,真金不怕烈火炼,富春大哥是真金,历史老人是烈火,你说是不是?”

蔡畅何尝不知道邓小平所表达的意思,她将眼中的泪拭干净,又恢复了往日的沉着和坚定,李富春走了,她要带上李富春那一份继续前行。

当时的蔡畅还不知道,周总理不仅到医院来和李富春的遗体做的告别,还会主持李富春的追悼会。

李富春的追悼会定在1月15日,正好是四届人大召开的第三天,追悼会的地点设在人民大会堂。尽管医护人员建议周总理多休息,尽量不要离开医院,但周总理还是早早就到了人民大会堂,和李富春做最后的告别。

看着礼堂正前方悬挂的李富春遗像和骨灰盒两旁的那些数不清的花圈,周总理仿佛才终于确定,李富春是真的不在了,他不敢多看,怕控制不住会让眼中的热泪涌出,于是赶紧去询问追悼会的准备情况和细节。

李富春病逝前放心不下周总理,75年病逝后,周总理抱病主持追悼会

下午三点,追悼会正式开始,周总理缓缓走到话筒前,用沉重的话语宣布追悼会开始,随后哀乐响起,所有人对着李富春的遗像低下头默哀,三分钟后,周总理再次宣布由邓小平致悼词。

邓小平同样也是李富春和蔡畅的好友,而且也是相交半个多世纪的好友,1923年,李富春和蔡畅结婚的时候,邓小平是证婚人,见证了两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刻;而到了1975年,邓小平又为李富春致悼词,用暗哑低沉的语调为李富春盖棺。

前者喜,后者悲,中间是半个世纪的岁月,那是他们共同奋斗的岁月,那是他们并肩作战的岁月,那是他们为国为民付出不计得失的岁月。

半个世纪的浮浮沉沉,怎是一段话可以说清楚的,那是藏在岁月里的惊心动魄,半个世纪过去,人民得以解放,国家走向强盛,当初那些为国为民奋斗一生的很多志士也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

邓小平是怀着沉痛的心情来致悼词的,这是和好友永别的一种特殊方式,致完悼词,周总理继续下一流程,他始终站着,站到了追悼会的最后,以这种方式和好友告别,然后才回到了305医院。

邓小平也和蔡畅告别,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那时候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时隔整整一年,也就是1976年的1月15日,邓小平再次为一好友致悼词,这一次病逝的是周总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