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导演执导的一部电影,上映于1991年,豆瓣评分8.9分。本片长达237分钟,近4个小时,但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居然一口气看完了,并且意犹未尽。杨导就是有这种魔力,将平凡的故事讲得暗流涌动,让人欲罢不能。乍一看片名,很多观众会以为这是一部悬疑推理片,但其实不是。它平铺直叙地讲述了一个悲剧是如何发生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1960年代台湾的社会风气。(一定要看清晰版,上学时看过一枪版,简直没法看)
以下是故事介绍,4个小时,信息量实在太大了,我就挑重要的讲一下。(不想被剧透的小伙伴可之间跳过这段到分割线后)
故事从小四(张震)的初中校园生活展开,小四上的是夜间部,学习氛围极差,有个叫滑头的经常欺负他。他有几个很要好的伙伴(小猫和飞机),大孩子打架的时候也会带着他们凑人数。一次打架时,小四第一次见到了小明,故事就围绕着这两人展开。故事里有两帮势力,一方叫小公园,由逃到台湾的平民孩子组成,另一方叫二一七,由眷村孩子组成(眷村就是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住的地方)。小四家里有5个孩子,爸爸是个正直的公务员,性情耿直;妈妈是老师。小四和他的小伙伴属于小公园,前老大叫哈尼,小明是哈尼的女朋友,但小四对小明有种暗暗的情愫。哈尼因为犯了事跑路了,留下小明。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在交代人物背景,其中最精彩的人物是哈尼,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堂吉柯德。二一七的老大“山东”拉拢滑头,扶持他做了小公园的老大。此时,跑路的哈尼回到了台北(一身海军服真是帅呆了)。哈尼跟小四说他跑路的日子里看了很多武侠小说,只记得一本《战争与和平》,话语间仿佛厌倦了江湖。滑头和山东合作组了场演唱会,哈尼让同伙不要去闹事,结果他却独自一人去挑衅山东,结果被山东杀害。后来一个台风夜,哈尼的同伙借着给哈尼报仇,灭了二一七,山东和其手下多人被杀。小四亲身经历了这场人间惨剧。

哈尼
故事的下半部分,主要围绕小四,小明和小马展开。小马在上半部分戏份不多,但在下半部中上决定性的一个人物。他是马司令的儿子,军二代,在其他学校砍了人转到小四的学校,跟小四成为了朋友。小明是住眷村的,妈妈没有工作,所以从小受了很多苦,知道如何才能保护自己。她在哈尼跑路时期,跟小虎(一体育生)、滑头都很暧昧,在哈尼死后跟学校医生关系亲密,同时跟小四也你侬我侬。后来医生家里给医生找了个未婚妻,小四无情地被甩。一天,小四将小明带到了小马家中,小明沉醉于小马家的奢华中。后来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小明不出意外地跟小马好上了。而此时小四由于种种原因被学校开除,郁郁不得志的他听到自己被带了绿帽上,就跟小马断交了,并扬言如果小马还和小明在一起一天,就去学校堵一天。小四一直没有怪小明,他一直想改变小明,改变小明在其他人眼里不守妇道的形象。结果在某天堵小马的时候,小明偶然出现了,小四本想挽回小明,却被小明无情地拒绝,一气之下小四用刀捅了小明。这就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第一起未成年人杀人事件。
小四的爸爸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值得一提的是,出演爸爸的是张震的亲身父亲。小四的爸爸是典型的读书人,受儒家思想熏陶,刚正不阿,所以仕途并不顺利。他有个朋友叫汪狗,小心眼多得很,在官场混得非常好。汪狗帮助提携了小四爸,然后让小四爸重新购置办公用品,从中捞取好处,被小四爸拒绝了。后来小四爸被情报机构抓去,被怀疑是大陆的间谍被审讯,回来后工作也丢了,整天神经紧张。有两段父子推着自行车聊天的桥段,第一次是在故事前半段,儿子被冤枉作弊,父亲教导儿子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向恶势力低头,坚信未来是可以由自己的努力来决定的。第二次是在父亲被审讯后,小四被学校开除,但仍充满信心觉得只要努力就能考上日间部,但父亲却默不作声。父亲的改变已在悄无声息中形成。
-----------------------------------------------------------------------
杨导用4个小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社会。 就像《水浒传》、《狂人日记》里描述的那样 ,在一个没有原则的社会里,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太格格不入了,最后只能被洪流裹挟着消失了。杨导很喜欢用平行叙述的手法展现两代人的变化(《一一》中也有运用)。小四爸原本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但得罪了好友,被人穿了小鞋,后来虽无生命之忧,但已丢了那股魂。小四跟他爸一样,只认死理,一开始受爸爸的影响对未来充满希望,但生活中一个接一个不平等的遭遇,让他彻底失去了希望。就像小明死之前说的那句话“要改变我,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小四想改变身边的一切,但又什么都改变不了。小明的这句话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摧毁了小四的信仰。
故事发生在1961年,当时杨导也就14岁,跟小四差不多的岁数,应该亲身经历了那样的一个年代。当时国军退守台湾,小小的一个台湾岛,充斥着从五湖四海来的中国人,从三教九流到高级知识分子,大家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孩子们也只能组团自保。另外,影片中充斥着各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高考)、日本殖民地时期遗留的文化(军刀)、从美国引进的新潮文化(英文歌,棒球),社会貌似没了主心骨,孩子们只能在这个大染缸中挣扎。
故事前半部分,杨导用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展现人物关系,但每次只讲一部分,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往下看。后半部分主要是通过呈现父子二人的遭遇对其心理的摧残,让人心痛不已。片中美好的时光都是在铺垫最后悲剧降临的那一刻。
这虽然是一出人间悲剧,片子最后小明死了,小四被判15年,小明妈妈吞金自尽,医生被记者骚扰,小马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痛哭不已。但影片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却是一个卖包子的跟小四爸说的“没有问题的啦,睡一觉太阳出来就好了,活人总不能被屁给憋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