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之间的竞争经常会很激烈,充满无休止的辩论和争论,有时甚至还可能走极端,“化石战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该事件也被称为“大恐龙热”,19世纪70年代,两位美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在勘探和发掘恐龙化石期间,不择手段地打压对方,为自己攫取尽可能多的化石。他们的争斗一直持续了20多年,即使死亡也无法将其终止。
<h1 class="pgc-h-arrow-right">冲突双方</h1>
爱德华·德林克·科普出身于一个富裕的贵格会家庭,住在费城,1864年成为美国自然科学院院士,在哈弗福德学院教授动物学。

爱德华·德林克·科普
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来自纽约的一个贫困家庭,他很幸运,有一位身为摩根大通公司联合创始人的叔叔——乔治·皮巴第。皮巴第被誉为现代慈善事业之父,马什设法说服他出资在耶鲁大学建立了皮巴第自然历史博物馆,由马什担任该机构的主管。有了这个职务以及皮巴第死后留下的遗产,马什的财务状况也不错。
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
<h1 class="pgc-h-arrow-right">和谐的初遇</h1>
1864年,科普和马什在柏林相遇,开始的时候彼此很友好,甚至以对方的名字命名新物种。
很快,他们个性上的不和就显露了出来,科普好胜而急躁,马什则更稳重,做事慢条斯理,有条不紊。二人是不同进化论的支持者,科普是个新拉马克主义者,反对达尔文主义,主张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马什却是达尔文主义者,支持自然选择理论。
二人唯一的共同点是对名利的渴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争斗开始</h1>
1858年,科普正在新泽西州哈登菲尔德镇的一处泥灰坑中发掘鸭嘴龙标本,马什去拜访他,两个人在一起进行考察后友好地分手告别。
不过,在科普不知情的情况下,马什贿赂了挖掘化石的工人,让他们把发现的所有化石都寄给自己。
科普得知此事以后自然很不高兴,原本就脆弱的友谊崩溃了,二人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公开攻击对方。一次,马什撰文指出科普在重塑薄板龙(一种蛇颈龙)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把头放在了尾巴末端。换句话说,科普把薄板龙的脖子和尾巴搞反了,薄板龙的脖子比尾巴长,下图中恐龙的头应该在左边而不是右边。
科普错误版本的薄板龙
这个指责给科普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不仅声誉受损,还破了财。为了掩盖错误,他不得不把刊登了马什文章的杂志都买下来。
恼羞成怒的科普展开了报复,他开始在堪萨斯州和怀俄明州的一些地方收购化石,而马什认为这些地方是自己的地盘。
随着勘探的深入,科罗拉多,内布拉斯加州和怀俄明州等地都发现了恐龙化石含量丰富的岩层,马什和科普不约而同地来到这些地方进行挖掘。
<h1 class="pgc-h-arrow-right">化石战争</h1>
激进的“化石战争”就此打响。科普在美国地质调查局获得了一个职位,为著名地质学家费迪南德·海登工作。1872年,借工作之便,科普开始对怀俄明州的骨化石岩层大肆进行挖掘,收获颇丰。
科普试图把所有荣誉都归于自身的贪婪举动激怒了其他古生物学家,尤其是马什。马什也开始进行谋划。
科普的好运气并没有保持多久,在海登无法继续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之后,科普被迫自己支付勘探和挖掘所需的费用。
有件事让他很恼火,他发现自己勘探队的两名队员居然是马什的人。他贿赂了这两个人,使他们反水,然后就轮到马什愤怒了。
一次马什的化石被误发给了科普,虽然科普把化石还给了马什,但同时也对马什进行了嘲讽,称马什是无能之辈,二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1872年,马什(后排中)与他的勘探队员们
到了1873年,科普和马什都有了很多发现,由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敌对,完全没有协作,导致他们经常发表相同的发现,发布相同的化石样本,只是给化石起的名字不同。
事实证明,马什的命名方法更被业界所接受,科普的命名则从者寥寥。科普再次感觉受到了羞辱,可是又无可奈何,因为马什的方法已经被广泛接受了。
恐龙化石的采集需要大量经费支持。1873年,耶鲁大学最后一次出资赞助马什,为了节省费用,马什让13名学生自费陪他去勘探,把差旅费用降低了近90%。
此后,马什采取了另一种策略,他不再亲自去收集了,而是付钱给当地的挖掘工人,让他们把化石给他寄过去。虽然手里的化石已经足够他研究好多年,但对马什来说,化石永远是多多益善。
19世纪70年代中期,科普和马什去了南达科他州,淘金热期间那里发现了许多化石。由于整个领地受印第安土著苏族人控制,马什需要得到红云酋长的许可才能进行挖掘。
马什承诺会给红云酋长一大笔钱,还说当他回到华盛顿以后,将游说政府善待苏族人。
马什如愿得到了红云的批准,可是在收集到足够化石以后,他却带着战利品躲开苏族人逃走了。讽刺的是,出于别有用心的政治原因,马什后来还曾代表红云酋长公开发言,表明两人关系亲近。
马什和红云酋长
1877年,横贯大陆铁路建设期间,马什收到了一封来自怀俄明州的信。两名铁路工人(名字分别是里德和卡林)告诉他,科摩崖地区发现了许多恐龙化石,有人已经过去寻找化石了。
科摩崖
马什认为那些肯定是科普的人,他立即寄钱给里德和卡林,恳求他们给他寄化石。从次年起,里德给马什发去了大量的化石,马什在其中发现了剑龙,异特龙和雷龙的骨头,这些发现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地位和知名度。
1896年,马什的剑龙骨架示意图
过了一段时间,卡林对马什总是拖延付款的做法感到不满,转而投奔科普。
科莫崖地区的挖掘持续了15年,马什和科普的挖掘团队都经历了不少磨难,不仅是生活环境艰苦,还经常要提防对手的阴谋和蓄意破坏。
两位古生物学家的争斗异常激烈,为了防止化石被对方拿走,他们用泥土和岩石回填挖掘坑,甚至销毁小型或者受损的化石。在一次争执中,两个团队的工人互相投掷石块。
1879 年科普在科莫崖发现的异特龙骨架
到了1880年代末,双方都被疯狂的挖掘搞得疲惫不堪。科普没钱了,被迫要亲自去挖掘化石。马什也因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以及迟迟不付佣金而渐渐失去了盟友。
即使在1897年科普去世时,竞争也没有结束。科普在病中最后一次向马什提出挑战:两个人都在去世后捐赠大脑,比比谁的更大。
马什没有接受这项挑战,科普的头骨至今仍然保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h1 class="pgc-h-arrow-right">后记</h1>
马什最后发现的恐龙物种比科普多,看似赢得了化石战争的胜利,可实际上,这场战争并没有赢家。他们都在追求名利中迷失了自我,最后不仅沦落到一文不名,社会声誉损毁,还被迫出售了自己的房子,租房居住。
为了比对方获得更多的化石,他们采取贿赂和盗窃等非正当手段;为了破坏对方声誉,他们在科学刊物上互相攻讦;为了让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对方也无法得到,他们破坏彼此的挖掘地点,甚至用上了炸药。
由于他们对恐龙物种的分类及命名互相矛盾,古生物学界被困惑了几十年。
马什和科普一共发现了142种新恐龙,在他们之前,北美只发现过9种恐龙。可是这些新发现的代价过于巨大,他们粗暴的挖掘造成了大量化石的损毁,斩断了发现新化石的机会,对古生物学的研究是极大的伤害。
乔治·华盛顿的一句名言可以完美地概括马什与科普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结局:不论用什么方法获得名誉,如果没有品格来扶持,名誉终必归于消灭。
我是夭之沃沃,希望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的关注,评论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