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湖之城闻鸟鸣

原标题:她是亚洲城内最大湿地,她是鸟的乐园,她是大庆的城市名片

百湖之城闻鸟鸣

大庆的湖多,黎明湖、乘风湖、黑鱼湖、莲花湖、碧绿湖、万宝湖、三永湖、连环湖……大大小小200多个,“百湖之城”,名不虚传。

大庆的鸟多,有273种,春秋两季有众多的候鸟迁徙而来,像一大片一大片五彩的云朵,就像一群游子回到了家。震旦鸦雀、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金雕、大鸨,还有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灰鹤、蓑羽鹤、鸳鸯、毛脚鵟、普通鵟、阿穆尔隼、红隼,种类不一,却有共同的栖息地——龙凤湿地!

百湖之城闻鸟鸣

龙凤湿地高铁下,群鸟翔集。

1

说起龙凤湿地,就不能不提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飞来了,有三百多只!”

一群摄影爱好者,或蹲,或卧,或站,架着“长枪短炮”,向湿地“扫射”。

只见一大片的鸟,背黑,腹白,长腿,长颈,有的悠闲散步、有的金鸡独立、有的互相嬉戏,啾啾地叫着,仿若天籁之音。

东方白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难见的珍禽,尤其对于我们这个北方偏北的地方,一起飞来三百多只,还是第一次 。

为留住这类濒危的大鸟,早在十几年前,大庆爱鸟人就在市郊沼泽地搭建“招引巢”,建了东方白鹳千里跋涉后在大庆的第一个家。大庆也成了让东方白鹳第一个留下来的北方城市。

百湖之城闻鸟鸣

鸟妈妈在哺育幼鸟

2

龙凤湿地,原来叫北二十里泡,是石化工业和城市生活的“排污池”,臭气熏天,人不愿去,鸟不愿留。

直到1997年,建立起市级自然保护区,禁猎、禁渔、禁牧、禁耕作、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北二十里泡才渐渐出落成“小美女”;六年后,这个“小美女”经过换水,建起廊桥、雕塑、观鸟塔、鸟类科技馆,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美女”,成了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大庆向外界递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抬眼远望,抽油机不停地叩拜大地,楼房就在湿地之侧,高铁呼啸着跑远……宛若已经晋升为省级保护区、总面积5050多公顷、亚洲最大的城中湿地这幅浑然天成水墨画的闲章。

百湖之城闻鸟鸣

两只鸟在追逐嬉戏

3

在宽长的廊桥上盘桓,记者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奇特的雕塑:一支双筒猎枪,枪筒弯成圆圆的死结,几只鸟悠闲地栖息在弯曲的枪筒上,这不由让记者想到一个名字:董义。据说,这个雕塑是根据他的故事创作的。

“护鸟人”与“猎人”这两个走向两极的角色,是董义人生分水岭的标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董义喜欢在周末背上猎枪,到湿地打野味。

用董义的话说,看到中了枪的飞鸟从天坠落,有一种征服的喜悦。

有一天,董义和朋友在湿地打死了一只大雁。大雁是忠贞鸟,成双成对,一只死去,另一只一定来寻找。董义兴冲冲地等着,要把那只也打下来。

果然,不长时间,那只寻找伴侣的大雁在他们头顶盘旋,鸣叫着,嘹亮而清澈,可不多会儿,声音就沙哑了,凄厉了。

不知为啥,董义举枪的手颤抖了,怎么也瞄不准……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再也举不动枪。

那晚,他躺在床上,耳朵里灌满了声声凄厉。鸟类也有属于自己的感情,也会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欲绝,就像人类失去了亲人。

董义看着猎枪,深感内疚,第二天一早,他砸毁了猎枪托,弄弯了枪管,开启了与鸟类的另一种亲密——护鸟、拍鸟 。

董义的事迹,深深感染了雕塑创作师,那弯曲的猎枪、落在弯曲枪管上自由的小鸟的创意,跃然而生。

百湖之城闻鸟鸣

龙凤湿地引来珍奇鸟类

4

爱鸟、护鸟、拍鸟,也就成了这座因油而生城市的一种潮流。

此后,一位摄影人涉水冒险进入湿地,救助一只被铁夹夹住的红嘴鸥的事,被当地媒体报道,那血淋淋的铁夹、凄厉的悲鸣,引爆了一座城市关于人鸟和谐相处的话题,并由此产生了一个节日——观鸟节!

从炎炎夏日到秋风乍起,儿女搀扶着父母、父母牵着孩子,来了。他们登上观鸟塔,俯瞰翱翔在苇草萋萋之上的鸥鸟;走在廊桥间,聆听鸟儿天籁般的和鸣,抚摸野花朵朵,嗅嗅青草的芳香,与大自然深情对话。

龙凤湿地是鸟的乐园

5

有了扑棱棱的翅膀,有了鸟语,有了一湾秀水,一个城市就有了灵气。

龙凤湿地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不仅大庆人,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周边城市的人,甚至外国友人也慕名赶来观鸟翔、赏荷开、听蛙鸣,在喧嚣中觅清净,在水泽中感受天光一色的盛景。

那一望无际的绿意,能清洗掉你的疲惫;秋风乍起,蒹葭苍苍,雪原泛光,能让你感知人生的厚重。

文/大庆晚报记者 红雪 摄/大庆日报记者 为强

来源:大庆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百湖之城闻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