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化消费的多元以及经营成本的上涨,进入新世纪以来,实体书店的经营也越来越艰难,面临着转型或倒闭的艰难选择。但在英国,一个仅有2000人的海伊小镇,却通过卖二手书让衰败的小镇重新焕发活力,还带动了整个小镇的经济、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有书卷气的小镇,也成为全世界爱书人向往的地方!

那么,英国海伊小镇的强大吸引力从何而来,它又是如何应对网上书城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呢?
<h1 style="text-align: left;">一个愚人节玩笑,铸就书香天堂</h1>
海伊小镇地处英国威尔士与英格兰西南部的交界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100年建立的第一座莫提与贝利城堡、城墙和1200年建立的海伊城堡。而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小镇的摧残,让这个原先的农业小镇逐渐衰败。
1961年,一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年轻人理查德·布斯改变了这一切。
理查德·布斯毕业后回到家乡海伊,想通过旧书市场向少有读书人的海伊小镇居民传播文学,调动起读书文化,其次还可以宣传家乡小镇的悠久古堡,建立起独特的文化历史气氛。
然而,驱动他做二手书的动力并不是热爱读书这种文艺情结,而是美国人权运动把很多图书馆推到了风口浪尖,给了收书人很多机会。布斯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从全国各地采购了3000多册平装旧书,并买下了小镇原有的老电影院、消防所、小教堂、废旧工厂和城堡遗迹等地,将其改造成为一间间各有特色的二手书店。
为了收集各类旧书,他跑遍了世界各地的特色书店,还在地区报刊上积极投入广告宣传古堡与书店,但成效甚微。不过他始终相信,二手书终究会有人需要。
1976年,有人为他成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拥有二手书最多的人,由此,他与小镇声名远扬,许多爱书之人随着迁移至此效仿他开起了二手书店,书店增长的速度不断增加。
布斯由此产生了将海伊小镇打造成二手书镇,成为天下旧书汇集地的想法。于是,他在美国设立了旧书收购处,扩大收书规模,而对于跟风在小镇开店的摊主也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学有所长,且各家书店要有所侧重,各有特色,从而保证书市市场的质量。
海伊小镇的二手书书店中,既有装潢精美华丽、只出售罕有绝版珍藏版本古董书籍的精品书店,也有傍山而立的户外无人看守,全凭自觉投币的自助书店,还有专门销售诗歌书籍的诗歌书店,搜集侦探、儿童、电影等主题的细分品类书店。
就这样,小镇的书店越来越多,达到了每30多名常住居民就开有一家书店的成果,同时也改造了许多本地原本废弃或老化的建筑空间,使得每家书店各有特色,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虽然,此时的小镇已经逐渐形成完整的二手书产业链,但让小镇真正成名,是源于1977年愚人节的一个玩笑。
1977年当天,布斯在自己的城堡中举行了华丽的加冕仪式,宣布小镇独立,并自诩为“海伊国国王”,从此由他统治海伊小镇的所有书店。他还授予自己的马为首相,邀请好友写了《独立宣言》,设计了“国旗”,并明码标价售卖海伊国的护照与爵位,还发布了一道诏书,要求“臣民”禁止使用汽车,改用马匹,以净化小镇的环境。
这一个自诩为王的玩笑,让海伊小镇一夜之间闻名,被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为小镇带来了大量的访客,也吸引了更多的书商和淘书者。到90年代,各家书店的书架加起来已经长达17公里,陈列的旧书多达100多万册。
2004年,英国女王授予布斯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对他发展旅游业的贡献给予了国家的最高认可。由图书产业带动起来的旅游业为这座小镇带来了商机和生活气息。以改造小镇废弃建筑为二手书店的经营模式也促进了小镇历史建筑和环境的整体维护,其他行业比如精品古董店,书籍装帧店,旅馆,餐厅,咖啡馆,商店也随之完善。
这些二手书商和书籍还改变了海伊小镇的外貌和装潢风格,书架被拿来当做围墙,整座小镇随处可见迷你书架。
随着海伊小镇“旧书之都”的名气逐渐增大,许多珍贵的二手珍版、绝版书流传至此,现在全镇还有39家书店,让这个原本冷冷清清的边陲小镇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手书店”和威尔士第四大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超过100万游客,而全镇有10%的人口在书籍的产业链上工作。
海伊小镇成名后,布斯也没有放弃继续宣传,他依旧前往世界各地去推广他的书镇运动。于是,在美、法、加、荷、比等许多国家陆续出现了50座书镇,它们和海伊一样,全部是风光宜人、远离喧嚣的乡村小镇。
<h1 style="text-align: left;">一场文化艺术节,让小镇闻名世界</h1>
1987年,青年演员彼得·佛罗伦萨看好当地自然景观与文学氛围,创办了海伊文学节,小镇从此开始于5 月底至6 月初举办为期10天的“海伊文学节”。
文学节起初由《星期日泰晤士报》赞助,2001年后由英国《卫报》与海伊小镇当地共同主办,使节日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来自欧洲的大量游客,对历史小镇的复兴和文化传播都起到了推广作用。
每年在文学节举办之前,主办方都会广泛征求民众意见,以确定当下最广为认可的人气作家与文界明星得到邀请。秉承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风格,许多非英语语种的作家也被邀请参与活动,为广大淘书者与书商交易的场所。
文学节不仅聚集了世界各地的读者与书商,还成为了传递不同身份职业人群观点和思想的场所,许多诗人、科学家、艺术家、演员、小说家、政治家、音乐人、环保主义者、建筑师等等纷纷通过演讲、举办论坛、作家见面会、音乐会,以及各种文学评论推广等活动分享不同的故事和观念。艺术节期间的活动多达300多场,即使是不同语种的人们,在此地也可自由品味文学。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艺术节就从小镇的中心转移到了布雷肯比肯斯国家公园(Brecon Beacons National Park)里。近年来,文学节的活动形式又进一步得到扩充,还包含了音乐表演、电影回顾与儿童艺术节,除了图书与文学著作外,人们还可以在这里找到美食、品酒、剧目、音乐、艺术等等话题进行交流,不仅能够近距离欣赏著名歌手与音乐人的表演,还有许多英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前来演出献艺。披头士乐队的保罗·麦卡特尼还在节日推出他的诗歌集《黑鸟在歌唱》。
海伊文学节着眼于探讨文学问题与交流的机会,由民间自发运作,政府没有参与,没有剪彩、没有开幕式闭幕式,作者签名售书之类的活动非常少,警惕过分商业化和急功近利。如今,“海伊文学节”已然是英国最大规模的全民阅读活动之一,更是一场闻名世界的文学艺术盛会。
<h1 style="text-align: left;">坚守一个信念,让小镇维持百年风貌</h1>
拥有近千年历史的海伊小镇中有着大量的保护建筑,其中海伊城堡是一级保护建筑,二级保护建筑有144座,众多的保护建筑让小镇在1964 年被英国考古委员会认定为独具特色的历史小镇。
小镇的街道体系也依然保留着原先的布局,三条主要的街道Broad 街、lion 街和Heoly Dwr街构成了整个小镇的空间框架。1970年以后,书店、各类零售业及旅游业迅速发展,但除了镇中心拆除几座建筑扩展广场空间外,其他中世纪时期划分的地块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仍然保持着其完整性。即使在年游客量高达百万人时,小镇也依旧保持着原先古朴的历史风貌和整洁、轻松、闲暇的宁静气氛。
小镇之所以能维护的如此之好,全凭政府颁布的保护区法律条例以及当地居民较高的历史风貌保护意识。
1990 年,小镇颁布了《规划(登录建筑及保护区)法》,加强了地方规划局对保护区的职责。被划定的区域包括古老纪念物和历史建筑在内的整体建筑组群,需要保护的内容包括整个实体构成的历史古迹、保留建筑的比例尺度、被建议保护的建筑的排列布局和屋脊线、门窗细部等等。政府会提供很多种类的门窗设计和详细说明。
因此,19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由原有的废弃老建筑改造而成的各个书店、旅馆、零售店也都是根据保护区的改造规则进行的。商店的沿街立面都保持着传统特色,使其街道空间保留原有风味而更具吸引力。
每年文学艺术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为了既满足节日期间的活动需求又不破坏小镇的传统特色,文学艺术节主会场设置在小镇西南角的最边缘地带,以搭建临时建筑为主。每天有穿梭巴士频繁地往返主会场和小镇的停车场,从而避免了小镇拥挤的情况。
为文学艺术节增设的一些餐饮店铺也依然保持着当地的传统风格。小镇还在保护区以外开辟了一片帐篷营地,保持小镇宁静氛围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住宿需求。
中心集市是小镇形成以来的重要核心部分,这一习俗保留至今。小镇每周都会在城堡园地、圣玛丽教堂的院子、莫提与贝利城堡高地、Wye河和Bailey 河的沿河步行道、Dulas 小溪、Login 小溪以及东北面的一段城墙遗迹举办农产品和生活用品集市活动。而开放的空间及景观也都根据相关规划和规定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维护。
海伊小镇通过书镇文化特色的树立成功进行了商业化转型,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书镇”模式,使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小镇发展成闻名世界的二手书天堂,历史风貌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典范,究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文章由睿途旅创结合平成文旅及其他网络资料重新整理编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