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偶像,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同。
2015年7月25日,SNH48第二届总选演唱会上,所有五期生第一次与粉丝见面,这些青涩的面孔手捧鲜花,眼中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SNH48第二届总选五期生亮相
初登台之后,她们还不能算出道,登上专属剧场的舞台是她们接下来的目标,近半年的训练和排练正等待着这些年轻的女孩。
五期生在没有公演时的剧场
由于前辈的日常公演,五期生在剧场排练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生活中心的排练房里进行排练。由于多数成员进团前都没有舞蹈基础,复杂的动作和站位给满怀热忱的她们,泼了一盆冷水。
於佳怡(17岁)
张怡(21岁)
进度较慢的成员,常常会选择独自练习到凌晨。
洪珮雲(14岁)
迷茫,开始弥漫在这群女孩呼吸的空气中。
压力,逐渐蚕食尽了进团的喜悦。
可怀揣的初衷,却未曾动摇。
首演的日子终于到了。
五期生参出道签名仪式
灯光亮起,音乐响起,颤抖的身体,坚定的眼神,一切从这里开始。
五期生剧场首演
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紧张而兴奋,面对台下的粉丝,欢呼和压力一同撞击着年轻的心脏。
台下粉丝热情应援
从这一天开始,这群女孩,被冠以偶像之名。
很多人,对于偶像这个称谓嗤之以鼻
很多人,对于养成系戴着有色眼镜。
潘瑛琪(16岁)
也有很多人在问,谁会喜欢这群歌舞不精,相貌平平的女孩。
粉丝对于五期生充满期待
粉丝谈及偶像的理解
偶像传递正能量
那么,台上的女孩们,对于偶像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曾艾佳(20岁)
粉丝中不乏女生的身影
常有人觉得,选择做偶像,不过是这些不懂事的小女孩玩玩而已,或是想要浑浑噩噩地吃几年青春饭,可这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也常有人对于她们提起的梦想,投以冷嘲热讽。
关于这些女孩舞台背后的故事,我们知之甚少,光鲜外表之下的,是一群青春洋溢的脸庞,一切泪水和汗水,笑容和迷茫,都源于那个最初的小小的念想:
“我,想要站上舞台”
SNH48专属剧场-星梦剧院
这个最初的梦想,将支撑这些女孩在偶像之路上,继续发光。
原视频请戳:
『这命运CHANCE的顺序,下一个就会眷顾你』
视频加载中...
可能会不少人看完之后,会跟笔者有同样一个感觉,“这些女孩没有什么特别的啊,路上一抓一大把啊”,然而,正是因为路人,这些女孩才能被称为偶像。
跟高高在上的明星不同,偶像更像是一个工作,而不是一种身份,她们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目的是给粉丝带来正能量,形式是站在舞台上表演,交流是通过握手会,除此之外,她们本来就跟平常人没什么区别。
因为台湾偶像剧,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偶像被当作了长相好看的明星的代名词,偶像派也多少暗藏了一层华而不实的意思。但随着偶像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很多人发现,偶像这个名词,正被重新定义。
“她们,是一种距离感很近的存在”,SNH48的粉丝这么形容台上的女孩们,笔者确实在她们身上看到很多明显的草根特质,家境一般,长相普通,没有特长,就如同大部分人一样。然而,原本平凡无奇的女孩,站在舞台上就散发出了光芒,甚至能迈向更宽广的平台,这就在向外传递一种价值观:“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自信勇敢坚持,就都可能做到自己不敢想象的事情”,抛去贩卖梦想的表面,偶像文化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此。
追星或饭偶像,不应该被惯性地贴上脑残的标签,一个人能成为怎样的人终究是他自己的事情,偶像只是在途中起到了一点引导或支撑的作用,笔者也了解到很多在自己领域做得很出色的粉丝,谁都没有资格在未曾了解的情况下,全盘否定他人的喜好。关于追星,孟非说过这么一段话:
“平衡追星与自己生活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修炼吧,况且,与偶像一同成长,不也是一段热泪盈眶的人生吗?”这是笔者在一位粉丝的微博上看到的话,觉得写的很好,SNH48的二期生冯薪朵在节目中也说一段关于粉丝与偶像关系的话,这段话也在粉丝圈中广为流传,“想起她说的这段话,我们会时常检视自己,在偶像不断努力成长的时候,作为粉丝的自己是否在一起进步。”
本文作者:@一只牙刷 转载请标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