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校“唯帽子”倾向该结束了!教授压力大了?青年学者拍手叫好一、教育部最新消息二、有称号的高校教授压力大了?三、青年学者却纷纷拍手叫好!

近期,教育部不少新政都针对高校老师,可见如今的高等教育问题很大,不仅很多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意见,从高校的教学质量、毕业压力以及毕业生的真实能力等方面也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尽管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但高质量成果占比重却很少,大部分“功成名就”的所谓专家学者都躺在功劳簿上,挣快钱和容易的钱,疏忽了研究工作。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教育部最新消息</h1>

前不久,教育部刚刚针对高校“唯论文”不良导向发文予以纠正引导,近日又再发重磅通知,出击应对高校的“唯帽子”倾向。12月18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了《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瞬间引来了广大高校教授、科研人员、学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意见内容与广大科研工作者可谓息息相关。

高校“唯帽子”倾向该结束了!教授压力大了?青年学者拍手叫好一、教育部最新消息二、有称号的高校教授压力大了?三、青年学者却纷纷拍手叫好!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有称号的高校教授压力大了?</h1>

对于那些有各种头衔、称号和“帽子”的所谓高层次学者来说,压力着实大了不少。这份意见主要就是针对这一群体。很多科研人员的工作目标太务虚名,以高级职称以及各种称号、头衔为目标,一方面,只要得到了这些,就意味着更高级别的薪资待遇,经费、课题以及稿件的倾斜扶持,不用做什么努力,大量的资源便会向自己靠拢;另一方面,也可以不用再埋头做研究、写报告,只要到处参加个会议、发发言、讲讲课,就能有大把的收益到手。相比于枯燥和漫长的学术研究,这些途径都能更轻松的把钱挣到手,然而这对科研工作确实更大的损失。

对此,意见中给出了不少明确的引导,例如:人才标签只是肯定一个阶段的成就和贡献,不是永久的”;在人才引进、考核、资源分配等方面也不可以对有称号的人给予特殊优待或倾斜。如果诚如所言,有称号的高校教授不能再躺在功劳簿上,坐吃过去的成就了,对他们来说这自然是更大的压力,也是动力。

高校“唯帽子”倾向该结束了!教授压力大了?青年学者拍手叫好一、教育部最新消息二、有称号的高校教授压力大了?三、青年学者却纷纷拍手叫好!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青年学者却纷纷拍手叫好!</h1>

高校青年教授、科研学者,包括很多博士、硕士生都纷纷拍手叫好,希望能够为自己减压。当那些功成名就的教授、导师们“只动嘴、不干活”时,这些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压力自然就大了,要分摊更多的笔头工作。

其实,对于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来说,多做些研究、写点文章并不是他们真正抱怨的,而是当遇到不负责任的导师,自己对问题没搞清楚,仅凭着刻板印象或个人私利夸夸其谈,误导了研究方向,导致真正做事的人走很多弯路、做太多无用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前不久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的不幸事件便是由此导致的。

高校“唯帽子”倾向该结束了!教授压力大了?青年学者拍手叫好一、教育部最新消息二、有称号的高校教授压力大了?三、青年学者却纷纷拍手叫好!

因此,广大高校学生、青年学者以及网友们都很支持教育部的这份意见,只是盼着各地高校能够切实当真落实,不仅自己的晋升机会更多,科研可能也会提高的更快,工作压力也可以小一些。让我们盼着那一天早日到来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