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一眼中的杭州爱情故事

作者:我是李一呀

李一走过的城市中对杭州情有独钟,在杭州工作的一年时间,李一在紧张地学习和工作之余制定了完成100件事的心愿,其中有一项最重要的事就是追溯杭州的爱情故事,为此李一跑到各个书店查阅关于杭州的悠久历史和缠绵的爱情故事,并且会去每位主人公的故居看看,感受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从古到今,历代爱情故事不断在杭州西湖边上演,给杭州这座风雅之城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许仙和白娘子的断桥,梁祝的万松书院,这些早已被人传颂的地方李一不再去讲了,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那些少有人知道的爱情故事,今天带着大家走进栖身于西湖之畔江南才女苏小小,西子湖畔绝代才女陈端生,决绝的民国奇女子沈秋水和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的爱恨交织的情事。

来到西湖的西泠桥去看苏小小与阮郁结下同心。相传南齐歌妓苏小小,美貌与才华都冠盖于世。一次乘车出游,在白堤上遇到青年才子阮郁。也许是这里的好山好水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两人一见倾心。才子佳人,实在是天作之合。苏小小口占一绝云:“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即西泠)松柏下。”但迫于时势身世,苏小小终难与阮郁谐秦晋之好。“情人未归,书生已去,世界没能给她以情感的报偿。”心知肚明的苏小小没有做杜十娘式的怒沉百宝箱,也没有做辗转另一世界的杜丽娘,“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余秋雨《西湖梦》)

苏小小最终以自己19岁的如花容貌,以自己高贵于常人的灵魂,留在了西泠桥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这样的爱情结局在我们意料之中,又在我们意料之外。由此,我们记住了苏小小,也记住了西泠桥。李一来到西泠桥静静凝望着远方,无法体会苏小小在当时艰难处境和爱情不得善终时的感受,不能想象令人佩服的是苏小小在崇尚三从四德的年代,敢于不惧世俗压力,带着家财万贯主动做一名艺伎,只为实现一生只爱山水的心愿,最难能可贵的虽处于风尘之地,但苏小小身上毫无风尘气息,既不以色博人,也不奉承权贵,而是以诗会友,只与志趣相投的人吟诗作对,抚琴合曲,更让人佩服的是当心上人一去不复返,不哭不闹,更没有自暴自弃,收拾悲伤心情,做一名纵情山水逍遥客,最后的归宿于西泠桥畔。可李一深处深知后代记载只是传说,小小传奇也是世间绝无仅有,可内心柔软深处也会悲凉苦楚泪湿枕帕吧。

勾山樵舍寻找一代才女陈端生。来景色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的“勾山樵舍”。这一处石砌高墙的院子,因为院子有一座小山,人称勾山,小院以此得名。这里就是清代少女作家陈端生的故居,

陈端生(1751—1796),字云贞,女,清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世家。祖父陈兆崙为乾隆时太仆寺卿,文学家。父亲陈玉效举人出身,官至山东登州知府。母亲汪氏是云南大理知府汪起岩的女儿,能诗善文。端生自幼受家学熏陶,长于诗文。嫁淮南范秋塘后,与丈夫以诗唱和。后范秋塘为继母控告忤逆,被遣戍新疆伊犁边塞。陈端生在家奉侍继母,备受斥责之苦。为抒发对丈夫的思念,她撰写弹词《再生缘》,托名元代女子孟丽君,家为奸臣所害,男装出逃,应试状元及第,官至宰相,与夫同朝而不相认,塑造了一个年轻有为、机智勇敢的女子形象。她说:丈夫不回来,这书也没有完成的时候!范秋塘回家时,端生却已先作古,书亦未成,仅写了17卷。

来到西湖十景之一--柳浪闻莺向对面走过一街之隔的“勾山樵舍”李一想象着陈端生生在西湖湖畔,真是惬意的不行,如今看着人来过往,李一内心却是心生怜惜的,这么有才的才女被家族安排的婚姻中遇到了相濡以沫的丈夫何等有幸,可在她三十三岁的时候女儿染病身亡,丈夫流放,最终没有等到丈夫归来,用笔端写相思和疾苦的《再生缘》也没有完成。从此心伤魂杳渺,年来肠断意尤煎,那时陈端生也许会面对西湖发出心底最悲凉的叹息,否则书中三个人姓中男主人公“皇甫少华”女主角“梁素华”女主人公“孟丽君”这三个人姓连起来“黄粱梦”

与西湖联袂而憩的秋水山庄,掩映在熙攘纷扰的车来人往中,觉不出它的热烈缠绵和生死般轰轰烈烈,秋水就是沈秋水,原名沈慧珍,因为要嫁人用改名字的方式向纷扰过往告别,从卖身四马路到订婚富家公子又悔婚,又给政界军阀强抢入门到摆脱约束重获自由身,这一切都过去了,她要成史量才的太太了。虽然只是二姨太。沈秋水这个名字是她夫君史量才为她起的。说《申报》必说史量才,说史量才必说秋水夫人。可好景不长,史量才再娶外室,沈秋水伤心欲绝,为表达自己的歉意史量才便特意在杭州西湖的北山路为沈秋水营造了一幢别墅,并亲自题写匾额“秋水山庄”从此沈秋水开始了她的西湖岁月,再也没有离开,1934年11月13日午夜,沈秋水亲眼目睹了夫君被杀的场景。后来秋水山庄捐给了国家更名“尚贤妇孺医院”听说在西湖北山路的葛岭 沈秋水独自度过了22年的寂寞孤独岁月,唯一陪伴她终老一把古琴,临终是沈秋水叮嘱后人将她单独埋葬,这个性子烈的女子给出了琴瑟和鸣的故事的结局:绝不原谅

可惜的是李一在北山路上并没有找到“秋水山庄”,可分明能感受到这个民国奇女子的传奇,沈秋水在西湖的余生是怎么度过得无从知晓,可一生跌宕起伏的她内心终不能平静吧!选择独自埋葬的决绝是真的对这份情的在意,她就是绝品女人,太美丽太敏感。

风雨茅庐:见证郁达夫和王映霞的爱情,在那个风情流转的石库门房子里,“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江南才子郁达夫恰好邂逅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佳人王映霞。于是乎,一桩风花雪月的故事就此在繁缛红尘里纠葛延绵开来。一场艳绝的婚礼在1927年6月,杭州西子湖畔成行。婚后,两人在上海度过了一段温馨融洽的日子。出身名门被称为杭州第一美女的王映霞,完全放下大家闺秀的身段,开始学习洗衣、 烧饭,努力扮演好妻子的角色。郁达夫患有肺痨许久,为了照顾好他,她每天都会炖各种补品,帮他调养身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在世人眼中简直就是“富春江上神仙眷侣”事实上,岁月静好,一直都不是王映霞想要的。一如郁达夫所说“王映霞奉行名媛做派,布衣暖菜根香,本非他的理想人生”于是,两人之间的裂痕开始产生。又正好,恰逢爱慕王映霞的男子给王映霞送情书,而在爱情里狭隘的郁达夫利用当时的报刊发表“警告逃妻”直指映霞,后以利用文坛暗地里发表文章奚落映霞。此后,他两之间的爱情在各种的流言蜚语中反反复复互相伤害,最后终究还是像一根橡皮筋一样,越用力,越疼。最终王映霞离开了郁达夫。

同样遗憾的是李一也并没有能看到“风雨茅庐”可不能减少对王映霞的惋惜和心疼,她无非要的是安安定定的家,而郁达夫只能做朋友,不能做夫妻,性格不同终究不合适“前一个他,才气横溢,在国内外文坛享有盛名,后一个他,无名小辈,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前一个家,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如果没有后一个他,相互体贴,共同生活四十年,我的后半生仍然过着漂泊的人生”--《王映霞自传》透着饱经世事的轻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