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久违的问候,经典的“秦学”

第一次看到《红楼梦》纸质书,是在初中的时候,很抱歉的是当时将其作为性启蒙书籍,所以对秦可卿的印象比较深,毕竟她也算是宝玉的第一个实战对象。

至于后来的袭人等等,反而并不在意,也不懂宝钗、黛玉、妙玉、湘云在贾宝玉生命中的分量,更不用说涉及“红学”这种高深幽远的学问了。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久违的问候,经典的“秦学”

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次接触红学,是在《百家讲坛》播出的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一本书还可以这那样解读,才懂什么叫做“草蛇灰线”,惊讶于小说通篇包含的各种线索。可以说,刘心武是我的“红学”启蒙者。

记得那个时候,在小县城的新华书店里,我捕获着一切与红学有关的书籍,包括启功先生、王蒙先生的作品,都曾翻阅一二,但未能在其中找到心悦的部分,也就弃置书架,不再问津。唯一让我感兴趣的,就属刘心武先生的妙品《红楼梦》系列和周汝昌老先生的汇校版《石头记》。

时隔15年,刘心武先生带着全新的《刘心武妙品红楼梦》进入大众视野,对我来说,算是一种久违的问候吧,毕竟在过去的10年中,再也没能完整读过一遍《红楼梦》。

这一套五册《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展示的是我十几年来《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成果。

这套书,可以说是刘心武先生,对自己多年《红楼梦》研究的一个交代。书中既包含久违的妙品系列,又增加了之后刘心武对于“秦学”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所以说这本书又是最完整的“秦学”著作。首次发表的是《献给少年读者的是个阅读<红楼梦>的锦囊》,相信在诸多少年的眼里,也会有我当年那种惊讶与折服。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久违的问候,经典的“秦学”

此书共有五册,有幸得其一,扑面而来的熟悉感,使我在战栗中通读了全书。

从秦可卿篇开始,便会正式进入刘心武“秦学”的殿堂,每一处蛛丝马迹都在指引着一个方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而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才会发觉曹雪芹对于这本书的爱恨纠葛,也能懂得15年前未曾懂的家族繁华与覆灭。

我似乎回到了那个求学的时代,一页页翻过我的高鹗续版《红楼梦》,在读完第八十回后,猛然合上书,大喝一声“狗尾续貂”!

时至今日,我依然很庆幸自己并未完整读完《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也更庆幸遇到了刘心武先生与周汝昌先生。尽管在后四十回的推究中,我也有不同于二位学者的意见,却并不能以此磨灭二位先生对我的启蒙。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久违的问候,经典的“秦学”

时过境迁,我再也不是那个懵懂的青春期少年,周汝昌先生也功成身退,刘心武先生更是“乡音未改鬓毛衰”,但《红楼梦》及她所衍生出的红学,依然影响着一大批的读者。

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而刘心武先生的“秦学”,伴随着这五册《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也必然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久流传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