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由于新冠疫情,今年春节没有回娘家福建延平。

越是回不去,就越想念家乡的食物。

作为南方人,我是个极爱米粉的。

提起米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都是云南米线、广西米粉吧?

也难怪,云南的米线做法繁多,什么过桥米线、豆花米线、小锅米线、凉拌酸辣米线……每一种都风味独特,令人垂涎难忘。

广西的桂林米粉因物美价廉一直是深受城市打工族欢迎的快餐,其中重口味的柳州螺蛳粉近年来更是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网红美食KOL”。

相比之下,福建的米粉,和闽菜一样,只在自家低调的嗦粉,不为外人所知。

福建的粉有米线和细粉两种,其中细如发丝的莆田“兴化粉”算是独树一帜的粉圈异类。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兴化粉并不是红薯粉、土豆粉、绿豆粉之类的细粉,而是用上等黄尖米做的,有着天然的稻米香。

就跟面线糊一样,我也不知道福建人是不是对“细”有什么奇怪的执念,米粉做成米线还不够,还要做成像丝那么细。

福建兴化粉据说做工极其繁琐,能做到直径1毫米而不易断。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最常见的吃法是炒米粉,是莆田一带中秋节必备“做秋”菜肴,雅称“炒银丝”,最朴素的版本就是加入鸡蛋和蔬菜用虾油翻炒,奢华一点的还会加入各种小海鲜,但是我觉得兴化粉要炒的好真是需要一点功夫的,因为炒过了容易糊(反正我是一次也没炒成功过)。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在莆田,还有一种特色早点——豆浆炒,即用热豆浆将米粉烫软,加调料翻炒(或上蒸笼蒸熟)后撒上花生米和榨菜,然后搭配豆浆一起吃。我还没吃过,看着挺诱人的。

由于炒兴化粉不需要事先用水浸泡粉丝(只需用热水烫一下再炒),所以炒出来口感有点偏干,因此,我个人更喜欢吃第二种做法,那就是“捞化”。

所谓捞化,其实就是汤粉。因为极细的兴化粉丝在热汤里一捞就熟了,所以福州人习惯称为“捞化”。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福州捞化的精华主要是鲜美的汤头和配料。胡椒猪血汤是一大特色,一般以猪血、猪肚、小肠、猪肺、猪肝等作为配料,再配一碟虾油做蘸水,汤底浓厚,各种配料层次丰富,细粉丝完美吸收了汤料的鲜香,口感滑爽,吃完整个胃都是暖暖的。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毫不夸张的说,吃过福州猪血捞化,你就再也不想吃南京鸭血粉丝汤了(鸭血粉丝汤一般用的是绿豆粉,口感和米粉完全不同)。

当然,如果你接受不了猪血化(不得不说,大部分街边小店的摆盘实在是不注重卖相),还可以吃加入中药材熬煮的牛杂捞化和海鲜捞化,在福州很多店家,配料和蘸酱就跟麻辣烫一样可以自由选择搭配,满足食客的多种口味。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家里有小宝宝的,可以买一些兴化粉煮在鸡汤、排骨汤里,煮的软烂一些,味道鲜美又有营养,一点都不用担心宝宝会不好消化。

细粉虽然很有特色,但我个人还是对米线情有独钟。

那么就介绍福建另外一种有名的粉干——闽清“茶口粉干”。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闽清茶口粉历史悠久,是中等粗细的米线,口感上比云南米线、江西米线更硬一点点。最经典的吃法就在于搭配闽清糟菜。

糟菜属于腌菜类,外表有点像是上海人烧菜常用的“雪菜”,但其实风味很不一样。因为糟菜是芥菜加入糯米酒糟和盐,放入酒缸中发酵腌制而成的,不仅有咸味,更有一种特殊的鲜香。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即使什么肉都不放,单放糟菜与米粉同炒,就是一碗风味无穷的糟菜粉。

即便是一碗平淡的清水汤粉,拌入几勺糟菜,立即提鲜开胃,欲罢不能!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闽清糟菜就是这么一种神奇的佐餐配料,可以说是茶口粉的灵魂。

这几天我在网上买了粉干,却忘了买糟菜,难怪做出来,总是差点内味。

如今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粉头”一般都少不了辣味,如果你非要无辣不欢的话,那么我可以推荐来自武夷山地区的“紫溪粉”。

其实我自己作为闽北人,从小到大却是吃闽清粉干为主,真正接触到紫溪粉还是成年之后。

也是后来才知道,由于武夷山最靠近江西,其实是福建隐藏的吃辣地图。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紫溪粉比茶口粉更粗一点,外观比较接近桂林米粉,但口感更劲道,一般是用牛肉香菇或猪肉小肠做配料,加剁椒或自制的辣椒酱,或煮汤或干拌,辣味比较温润。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不过,紫溪粉吃亏就吃亏在风味特色并不是很明显,配料也很通俗,不像贵州米线那么酸辣,也不像江西米粉那么干辣,更没有柳州粉的酸臭爽辣,所以流行范围很有限,只有在武夷山一带可以吃到(要想提升逼格,建议加一颗大红袍煮的茶叶蛋做配菜)。

“极细”是福建粉的形态之特色,“极鲜”是福建粉的风味之基调,尽管在百花齐放的粉圈中属于奇葩小透明,对我们定居外地的福建人来说,却是难忘的家乡味道。

福建的粉是嗦粉圈中一朵低调的奇葩

爱嗦粉的朋友,如果来福建的话,千万别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