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东访谈|文昌抱罗粉,其味妙不可言

山东访谈|文昌抱罗粉,其味妙不可言

文/梦芝

到了文昌,除了吃文昌鸡,还有就是一定要吃抱罗粉。

抱罗粉和文昌鸡一样,在海南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几乎可以代表海南菜。凡是到过海南的人,都会以吃过文昌鸡和抱罗粉为标准,依此评定究竟有没有吃过海南菜。

然而,和文昌鸡一样,虽然抱罗粉遍布海南的各市各县,但想要吃到正宗的抱罗粉,还是要到文昌来,是因为抱罗粉本是文昌市抱罗镇的特产。据当地人说,很早以前,海南人便吃海南粉。但在明朝时起,抱罗镇的人们便将海南粉进行改良,他们将大米碾磨成粉,然后制成汤粉,模仿海南粉在集市上售卖。谁知此粉一上市便受到食客们的喜爱,于是人们吃过后都回家把大米碾磨制成粉做来吃,久而久之,抱罗粉便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因为它是起源于抱罗镇,于是取名为抱罗粉。

山东访谈|文昌抱罗粉,其味妙不可言

对,你看得没错,抱罗粉就是大米做成的。弟弟得知这个真相后,还惊诧地问我,大米这么贵,用来做抱罗粉,成本得多高啊!

然而却不然,要知道海南是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炎热如夏,这种气候是最适合水稻生长的,因此海南的水稻都收三到四季。一年收4次水稻,那得收获多少大米啊!因此大米对于海南的人们来说简直是取之不竭的食材。他们用大米来做抱罗粉,恰好体现了海南人在烹饪制作美食技巧上的灵活变通。

要吃抱罗粉,去海南;要吃地道的抱罗粉,去文昌;而要吃到美味的抱罗粉,则要去街头巷尾那些看似没落的老店里,因为这些店一般都是文昌当地人做来给当地人吃的,所以无论是做工、火候还会是配料都会是最正宗的;而那些造型新颖的抱罗粉摊位,则不能保证摊主继承了传统制作工艺的精髓。

在文昌市里,有一家以经营抱罗粉为主的老店,名字为望城楼抱罗粉。姐姐不爱吃抱罗粉,而弟弟很快就被一碗粉征服了。而我,不但对这家的抱罗粉满意,更对这座建筑充满了好奇。因为它有足足三四层楼高,有6个门口,那6根白色的大柱子宛如骑楼的走廊一样,只不过这个走廊是封闭的。

青白相间的墙壁和赤褐色的窗户,让我平白对这座建筑增加了一份好感。不知这座建筑里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山东访谈|文昌抱罗粉,其味妙不可言

在店里等抱罗粉上来之前,我们和隔壁的一个当地的阿姨聊起来。她告诉我们,这座建筑建于何年已无人能知,但与建筑遥遥相望的文镜桥,却有一个有关刘姓华侨和孝心的故事。

相传在解放时期,一家姓刘的人家为生存所迫,来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刘文镜。后来,他们生活过得好了便想起老家那座破败的桥,便出资修建了这座桥。而这座桥便成了文昌人张望世界的窗口。

一座桥的历史都这么丰富,那充满了沧桑感的望城楼背后想必也有一个故事吧?我和那位阿姨聊起来,她叹了一口气说:“你看文南街这条街上全部都是骑楼,全部都是当年那些去了南洋然后归来的华侨修建的。每一座骑楼背后都有一个让人心酸的别离的故事啊!”

阿姨没来得及细说,她同行的小孙子便吃完粉闹着要走,于是我们挥手作别了。我只好一边吃抱罗粉,一边陷入对望城楼故事的无限遐想中。

抱罗粉的确好吃,它属于汤粉类,汤头清冽,粉条洁白、绵软、爽滑,却又不失韧劲,吃到嘴里和面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口感。抱罗粉本身是清淡鲜香的,正适合弟弟的口味。不过我喜欢麻辣味,桌上有当地特制的辣椒酱,放进一勺辣椒酱,拌匀,开吃,那叫一个爽。

不知当年那些从南洋归来的华侨们,会不会来到这里吃一碗抱罗粉,喊一声“爽”啊!

山东访谈|文昌抱罗粉,其味妙不可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