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历才子和宋朝古文运动先驱写的诗异曲同工,都被画出来广为流传

大历才子和宋朝古文运动先驱写的诗异曲同工,都被画出来广为流传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史上并垂不朽的两座高峰,在堆积这两座文化大山的过程中,大诗人、大词人层出不穷灿若星河。

在这些众多的诗人中,有这样两位诗人,他们在星光熠熠的诗人圈名气不大,甚至存在感极低,但写的两首诗画感十足、异曲同工,都被丹青手图画出来广为流传、闻名遐迩。

大历才子和宋朝古文运动先驱写的诗异曲同工,都被画出来广为流传

唐朝的这位诗人叫李益,虽然贵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但诗名差强人意,除了诗词爱好者,恐怕知其名又能诵其诗者少之又少。不过,这并不妨碍李益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他的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著。今天分享的就是他的一首边塞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大历才子和宋朝古文运动先驱写的诗异曲同工,都被画出来广为流传

诗人由眼前景下笔,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凄凉的边塞,寂寞的月夜,一幅绝域月夜图徐徐展开,为后两句做了勾魂摄魄之铺垫。

如果按照常理,后面该写人怎样寂寞,怎样思乡,但高超的诗人从来不屑于这样让人一眼望穿,那样会索然无味。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奔主题“闻笛”而来,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思乡之情满满溢出,让人如吃至甜的枣子,初觉苦梢,后觉无比甘甜。至此,一幅征人边塞月夜望乡图完完全全展现出来。《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天下闻名。

大历才子和宋朝古文运动先驱写的诗异曲同工,都被画出来广为流传

如果说李益还顶着“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名头,有一定知名度的话,那么宋朝的这位诗人可就逊色很多不可同日而语了。没有读过钱钟书先生编撰的《宋诗选注》或者是诗词狂热爱好者,恐怕没几个人知道这位兄台。

他叫柳开,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提倡师法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是北宋大儒欧阳修等人的先导,主张文道合一,曾言:“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大历才子和宋朝古文运动先驱写的诗异曲同工,都被画出来广为流传

今天分享的是他的《塞上》。

鸣骹直上一千尺,

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

尽提金勒向云看。

诗人说​响箭鸣叫着冲上云霄,草原之上没有风,天地间一片安宁,显得响箭的声音更加清脆洪亮。听到这响声,数百个矫健骑马的汉子,纷纷提着金勒停马驻足向云端看去。

大历才子和宋朝古文运动先驱写的诗异曲同工,都被画出来广为流传

这首诗在当时广为传颂,还有人把诗意图画下来,直至明代“犹有此图稿本”。那么诗妙在何处呢?妙就妙在诗人抓住了响箭射出去发出悦耳声音,大家不约而同勒马驻足、凝神远望的精彩瞬间,像照相机一样将画面永久定格,和李益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异曲同工、心有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