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国霸权衰落,中原争霸进入尾声 | 经典中国通史66

作者:读史
晋国霸权衰落,中原争霸进入尾声 | 经典中国通史66

晋国在鄢陵打败楚国,厉公踌躇满志,想把国中的强宗大族去掉,安插自己的宠幸。晋国的土地早已被原来的卿大夫分割完毕,厉公想封赐自己宠幸的土地,就得夺取原有卿大夫的土地。范文子早已看出厉公的心意,他在鄢陵之战后,就向他的祖先祈求早死,以免身受其祸。他说,君主本来骄傲,又打了胜仗,会更加狂妄,国家就要出乱子。

这时,晋国卿族中最为强横的郤氏,一家三族,史称“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土地多,兵力强,富贵过了限度,在国内结怨很多,成为众矢之的。郤氏宗族势倾朝野,自然也就成为厉公处置的对象。

机会终于来到了。鄢陵战后,厉公在田猎时,故意先同妃嫔们打猎喝酒,后才与大夫们打猎,以激怒郤氏。郤至打着野猪献给厉公,被奄人孟张夺去,郤至射杀了孟张。厉公发怒说:“小子竟欺负到我头上来了。”就派人除掉郤至的全家。

栾书、中行偃已看出厉公的险恶用心,将来自己不免被杀,就先下手为强。当厉公到他的宠臣管理工匠的丽氏处游乐时,他们把厉公捉住,接着杀了胥童。第二年初,他们又派程滑杀了厉公。

厉公被杀后,栾书派荀瑩到周王室迎回公子周做君主,就是晋悼公。悼公这时才14岁,年纪虽轻,却很有政治头脑。他当即对大夫们说:“我原先根本没有想到会当国君,既然要我做君主,那么,就要听我的,否则,就不用立我。大夫们听我不听,都在今天表明态度。”大夫们都表示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在武公庙里,接受群臣的朝贺,正式当了国君。

悼公一上台,就放逐不法的夷羊五等七人,又任命了一批新的官吏,颁布一套施政纲领:救济贫困,废除债务,起用旧人,减收赋税,赦免罪人,节省开支,节用民力。这样,晋国一度做到上下有礼,不相凌逼,得到民众的拥护,替晋悼公恢复霸业打下了基础。

晋国霸权衰落,中原争霸进入尾声 | 经典中国通史66

公元前570年(鲁襄公三年),中军尉祁奚告老还乡,悼公问他谁可继任,他推荐和自己有私仇的解狐继任,可是解狐还没有就职就死了。悼公又问谁能担任这一职务,祁奚说,他的儿子祁午还可以。悼公任命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来佐助他。

祁奚推荐与自己有私仇的人和自己的儿子担任公职,这种举贤不避仇、不讳亲,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晋悼公用人时,先征求臣下的意见,任用有才能的人做官,坚持了晋国尚贤政策的传统。

晋悼公也能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公元前570年(鲁襄公三年),晋国在曲梁地方举行军事检阅,悼公的弟弟扬干,仗恃哥哥是君主,扰乱军队行列,违反军纪。执掌军法的中军司马魏绛执法无私,杀了扬干的战车御士,以示对扬干的惩罚。

晋悼公得知此事很生气,对中军尉的助手羊舌赤说:一定要杀魏绛。羊舌赤说:“魏绛对人没有二心,有罪不会逃避,他会前来认罪的。”话音刚落,魏绛就到了,他送上一封信给悼公的侍卫,就抽出宝剑准备自杀。站在一旁的士鲂、张老连忙上前制止。

魏绛在给悼公的信中说:“前些时候君主缺乏人才,让我做司马。臣听说,军队以服从命令最为重要,军人以死殉职,不犯军法,才算尽忠。君主要称霸天下,会合诸侯,臣下不敢不尽责;若是君主不威武,管事的不尽责,那是最大的罪行。我在维护军纪时,对扬干御士用了刑,这是我对军队平时教育不严的过错,请司法官对我处以重刑。”

悼公读完信,来不及穿鞋(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不穿鞋),光着脚就跑下堂迎见魏绛,说:“我原先说的袒护扬干的话,是出自手足的情谊;您的治罪,是按军法办事。我对弟弟没有管教好,使他犯了军令,是我的过错,您要是自杀就是加重我的过错,请您一定不要这样做。”接着,就设宴招待魏绛,并提升他为新军副帅。由张老代替他原职的中军司马,张老的侯奄一职,由士富来担任。

晋国政治生活中,这种执法不阿,立功受奖的事例,在春秋一些国家中,最为突出,这是晋国能够长期称霸的一个重要原因。悼公时期,这种风气继续得到发扬。

晋国霸权衰落,中原争霸进入尾声 | 经典中国通史66

晋国在悼公、平公时代,大夫专权的形势日渐发展,不过国内暂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团结,也就有力量对外争取霸权,相继对秦、楚、齐进行战争,并能在楚、齐战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胜利。

公元前558年(鲁襄公十五年),晋悼公死,子平公立,次年即大会诸侯于湨梁,鲁襄公、宋平公、卫献公、郑简公等10国君主到会,齐国派来的却是大夫高厚。

晋国要各国归还侵夺邻国的土地。接着平公在温地宴请诸侯,他要各国大夫献乐舞,各人诵读一首与盟会精神相一致的诗篇。高厚在诗中表现出对晋国的不满,荀偃十分生气说:“诸侯对我国产生了二心!”高厚害怕就逃回去了。这样,诸侯的大夫就在这里约定:“共同讨伐不尊崇王命的人。”

这次盟会,晋国本来是要把包括齐国在内的侯国团结起来,却没有达到目的。此后,齐国又开始不断地侵袭鲁国,造成晋阵营内部的分裂。

同年,晋军伐楚以报复楚国伐宋,楚公子格率领军队与晋军在湛阪(今河南平顶山北)开战,楚军大败,晋军乘胜追赶楚军到楚的方城(今河南方城东北)外面,才回师。

由于高厚逃走和齐国的伐鲁,公元前555年(鲁襄公十八年)的十月,晋、鲁、宋、卫等12国的军队联合伐齐,联军深入齐境,齐灵公率领齐军在平阴迎击,在平阴南面的防门外,挖了一里宽的深沟,作为防御工事。奄官夙沙卫说,这里无险可守,不能对抗晋军,不如坚守险要的地方。齐君不听从他的建议。于是晋、鲁军队包围齐军,进攻防门,齐守军死伤不少。

晋国霸权衰落,中原争霸进入尾声 | 经典中国通史66

为了吓唬齐灵公,晋军元帅告诉素有交情的齐大夫析文子(子家)说,鲁人、莒人都请求派1000乘战车从本国土地出发同时攻入齐国,我们已同意他们的请求,这样,齐国就要灭亡,你先替自己的后路作些打算吧!析文子将这一“秘密”转告齐君,灵公很吃惊。晏婴说,君主本来就怕和晋国打仗,再听到这一消息,更不能坚持了。

齐灵公登上巫山(一名孝堂山,今山东肥城西北)观望晋军的声势。晋人使军司马在山林险阻之地遍插旌旗;用每一站车少载甲士名额来增加车数;用大车为前导,战车后面拖着树枝扬起尘土。齐君见晋军如此之多,十分惊恐,悄悄下山,在夜里逃走了。

齐军逃脱,晋人用物候的方法察觉出来,乐师旷告诉晋侯说:齐军营垒的乌鸦叫得很欢快,城墙上也停着乌鸦,证明齐军已经逃跑,于是就进驻平阴,尾追齐军。

晋、鲁、卫联军深入齐地,先后攻下平阴东南的京兹,平阴西边的邿邑,围住卢邑(今山东长清西南)。从十月打到十二月中旬,晋军和鲁军转攻临淄雍门并砍伐雍门外的树木,焚烧了临淄城外四面的城郭和林木,进而将齐都临淄团团围住。

齐灵公眼看临淄有失守的危险,准备驾车逃往邮棠。太子光(即后来的庄公)和大夫郭荣拦住齐君的马说:“晋军进攻很快,是想掠夺财物,就要退兵了。国君是社稷之主,不要轻易逃离国都。”灵公还是害怕,赶马往前走,这时太子光抽出宝剑斩断马鞅,他才停下来。晋军一直打到齐国的东境潍水,南边到达沂水,齐国损失惨重。这是晋国继鞌之战后,对齐国再次重大的打击,但不久晋及诸侯军队就撤出了齐国。

第二年的春天,诸侯在祝柯(今山东长清东北)结盟,盟辞说:“大国不要侵略小国”,即指齐国侵鲁之事。会上晋人拘捕了邾君,夺了邾国漷水以北的田给鲁国,以惩罚邾人助齐侵鲁的罪责。鲁国执政的季武子(季孙宿)还把战争中夺取齐国的兵器铸造铜钟,来纪念胜利。

也就是在这一年,晋、卫再次伐齐,正遇灵公病死,齐国发生内乱,晋军不战回国,这是遵守当时不攻打有丧事国家的礼制规定。

公元前553年(鲁襄公二十年),晋、齐、鲁等13国在卫地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北)结盟,齐国方才与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修好,斗争暂时告一段落。

平阴之战,晋国得胜,充分暴露了齐国的衰弱。不过,这也是晋国对外战争最后的一次大胜利,此后,国内斗争频繁,无暇对外大规模进行战争。这一次胜仗可说是晋国霸权的落日余晖。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春秋史话》。《春秋史话》作者为王贵民、应永深、杨升南,三位先生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晋国霸权衰落,中原争霸进入尾声 | 经典中国通史66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17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经典中国通史》(16册) ¥188 购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