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热衷于求仙成道的武帝得知自己被方士忽悠,为何怒斩举荐人丁义?

作者:草莽追梦人

武帝斩杀举荐方士栾大的乐成侯丁义 (总第七十一)

《资治通鉴》里最具鉴戒意义的这些事儿

汉武帝沉迷于老道之术,想长命百岁。乐成侯丁义投武帝所好,向汉武帝举荐了民间方士栾大。

热衷于求仙成道的武帝得知自己被方士忽悠,为何怒斩举荐人丁义?

民间方士作法,两块吸铁石玩斗棋,引得龙颜大悦

《资治通鉴》转载了《史记.孝武本纪》的相关内容,大意如下:武帝以为栾大能通神仙,对其委以重任,封他为五利将军,又拜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后又封为乐通侯,当时,这个栾大,腰佩六印,富贵声振天下;还得以迎娶已孀居的卫长公主。武帝一高兴,又送给女儿金十万斤作嫁妆,将女儿的封地“汤沐”邑改名“当利”,举办盛大婚礼,嫁女于栾大。

热衷于求仙成道的武帝得知自己被方士忽悠,为何怒斩举荐人丁义?

民间戏法,让宫廷人士大饱眼福。

栾大不是神仙,但武帝好这一口,于是他就是神仙了。只会诈术的栾大,尽管敢把牛皮吹破天,究竟不是神仙,结果当然是他把所有伎俩都用完了也弄不出个什么名堂来,成为天大笑话。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说:“汉武帝被这个五利将军忽悠瘸了”,还蒙羞了卫长公主,乐成侯丁义则为之受到株连,处以闹市问斩的极刑。

热衷于求仙成道的武帝得知自己被方士忽悠,为何怒斩举荐人丁义?

卫长公主蒙羞

有人或持异议:举荐而已,判处极刑过了。

小人对“不仁”的批评,不会感到羞耻,也不会对“不义”的指责有所畏惧。汉武帝或许很残暴,让人畏惧,但更多的时候,他实施的是“稍加惩罚,使接受教训,不至犯大错误”的政策,对于小人来说,这是福音,于是,丁义的家族没有受到株连。惩罚一个人而使天下人受到警戒,则是国家之福了。

丁义推荐了使诈之人,并不是武帝鼓励他这样做,如果,不予惩戒,那么跟在丁义后面,推荐奸佞之人的大臣,会一个接着一个。

一般性思维:丁义被诛杀后,其他大臣就不敢再为邀赏之故推荐方士了,正是因为担心遭到诛杀,自然而然不敢尝试。

因为有太多的“福报”,丁义被诛杀后,还是出了一个方士公孙卿,居然也还能受到武帝的宠爱。或许,汉武帝也担心自己蒙羞,而小心谨慎,这个叫公孙卿的方士,无论怎么卖弄本事,也就不再有“文成将军”李少翁、“五利将军”栾大那类红极一时者的显赫了。

这不是很好吗,汉武帝热衷于求仙成道的心思,至此也就慢慢平息了,而他身边的怂恿和献谀者也随之消失了。

因此说,若刑赏分明,谄媚卑鄙之人就会知趣,会收敛。武帝在生活上荒淫无度,国家却没有因此而败亡,大概就有赖于此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