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国人大代表赵昭:解决“农长贷短”问题还需国家政策指导,让银行敢放贷、愿意贷

作者:红星新闻

自2004年至2021年,国家连续18年发布了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每年国家新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成为了引领赵昭不断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80后创业青年,赵钊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南召县太山庙乡冯庄村,养起了牛,流转土地1200亩,种养结合,带领当地500多户人家养牛、种饲料......自2008年起,她通过用工帮扶、金融帮扶、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赵昭:解决“农长贷短”问题还需国家政策指导,让银行敢放贷、愿意贷

“一号文件内容涵盖了促进农业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显示出中央对显示出中央从各个角度对农业的大力支持。”赵昭说,在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财政支农资金也在逐年大幅增加。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度持续增加,特别在十四五规划中,再次提到“优先发展农业”,“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然而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赵昭发现农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农业一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渐增多,农业生产主体呈现出“小散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存的“二元格局”。“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他们都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赵昭说,即使这些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争取到小额贷款,也面临着“农长贷短”的问题。

“农业生产周期长,而银行贷款周期短,往往经营者还没有见到效益,就要还款。”赵昭举例解释说,果树种植需要2~3年才能见到效益,母牛养殖需要30个月左右才能见到效益,银行贷款期限普遍为一年,农业经营者贷款后,还未见效益就得还贷,严重影响生产经营者正常生产经营。这种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对农村中大量的种植、养殖大户来说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的灾难性问题。

赵昭认为,虽然农业自身周期长、效益低、风险大,属于贷款单位不敢放贷、不愿放贷的客户群体,但也正是这些“单位规模小、群体力量大”的种养大户,实质上是支撑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如果没有他们健康、快速的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将大打折扣。”

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强调了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

赵昭建议,相关单位要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或行动方案,优化部署基层金融机构,根据农业行业特性对地方主要产品和特色农业适当延长贷款周期。

河南青年时报

记者 张知雨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阳

审核 田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