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讯(云报) 12月1日,在云霄县列屿镇人家村,渔民们正齐聚码头,分拣着刚刚捕获的巴非蛤。这些新鲜的蛤类生长在漳江湾海区,肉质肥嫩、清甜可口、营养价值高,备受各地消费者青睐,是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根据《云霄县志》记载,云霄县拥有淡水水面和内海水面18.81万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10.95万亩,主要位于漳江湾和东山湾海区。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县水产部门在陈岱礁美海区两次发现自然生长的巴非蛤资源后,着手在陈岱礁美、列屿人家、东厦长洋等村试点人工放养,意在有效保护滨海资源,引导渔民养殖增收。在这期间,全县巴非蛤养殖遍布沿海乡镇,面积一度增加至1333.34公顷,加工的巴非蛤肉远销欧美和日本,产值1.02亿元。
千禧年之初,云霄县巴非蛤主产区逐渐向列屿镇聚拢。当地沿海渔村,尤其是人家村,瞄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合作社入股等形式抱团发展,将养殖基地拓展到东南沿海。凭借着无公害养殖及独特的鲜美风味,列屿巴非蛤口碑打响,并相继获地理标志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目前,列屿镇被市政府认定为“一乡一业”专业乡镇,是全国万亩巴非蛤国家级示范养殖基地。全镇拥有800马力的捕捞船上百艘,年销售巴非蛤超过100万吨,年产值达到61.8亿元,占据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市场。“列屿巴非蛤”地标产业让当地渔民鼓起腰包,400多户渔民因“蛤”致富,人家村也成为云霄县有名的“亿元村”。
云霄东山湾列屿海区是我省巴非蛤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浅海滩涂8万多亩,其中可供养殖巴非蛤的面积达2.5万亩。随着市场需求增大,渔民们还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抱团发展,将养殖基地拓展到东南沿海,年销售巴非蛤超过100万吨,年产值达到61.8亿元,占据全国80%以上市场。而渔民们也因小小的巴非蛤走上了致富之路。
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常春,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境内水系发达,淡水充沛,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泥蚶、巴非蛤等高优水产品。
责任编辑:吴鹏举 林堃 方一凡
来源: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