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加载中...
近日,COP15“世界的世外桃源•云南生物多样性全媒体主题采访行”走进丘北县。
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于2011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22处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是云南省唯一入选的湿地公园。2017年12月正式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
据讲解员和专家介绍,普者黑湿地地处滇东南亚热带石灰岩山原地带,湿地与石山峰林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殊的喀斯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南部滇黔桂喀斯特地貌中极具代表性。正是由于独特的地貌特征,孕育了普者黑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特点。目前共有维管束植物823种:其中蕨类植物46种,裸子植物16种,被子植物761种。有两栖动物6种,有爬行动物10种,有兽类16种。有鱼类18种,地方特有品种3种,有鸟类209种。
在目前统计的物种之中,发现了3种地方特有鱼类,丘北盲高原鳅、丘北金线鲃和鹰喙角金线鲃。此外,在现有物种中,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即海菜花、野菱和扇蕨;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金雕、东方白鹳和黑颈鹤,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红隼、雀鹰等20种,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鸟类131种。
了解普者黑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是必去之地,而如何感受这片生物丰富多样的宝地,亲身体验就是最直接的方式。泛舟湖上,秀丽的山水组合构成一幅旖旎娟秀的美丽画卷。万亩荷塘和普者黑独有的大洒锦、小洒锦荷花品种令采访团一行心醉不已。
据了解,自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来,丘北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普者黑湿地”保护治理作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头等大事来抓,出台了加强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环境整治等系列文件,成立了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建立了公园管理体系。相继实施了环湖深海修复、流域截污治污,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入湖河道综合整治,退耕还湿等多项建设项目。截止目前,丘北县已累计投入资金1.32亿元用于普者黑湿地保护与恢复,完成8.1公里湖岸保护带建设及湖滨带植被恢复,恢复流域面山植被1631亩,水源源头治理恢复植被1369亩、封山育林面积2558亩。
普者黑湿地建设有效保护和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了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更激发了乡村旅游活力,带动普者黑全域旅游发展。被称为丘北县首富之村的双龙营镇仙人洞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领略过多彩普者黑,采访团一行深入仙人洞村,在详细了解仙人洞村如何走出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举措后,对普者黑这块奇异的喀斯特湿地给予了极高评价。
据介绍,随着2020年12月29日普者黑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丘北县旅游业得到迅猛恢复。如今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远峰近荷,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之地。在让游客领略普者黑湿地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了解湿地,认识湿地,爱护湿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了云贵高原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和国际知名的生态湿地旅游胜地。
本台记者:满鑫 张麟
编辑:罗贤熙 苏娟
制作:冯鹤 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