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0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浙江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省份。

  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近海与海岸湿地是鸟类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

全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布有79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0%;

高等植物约有5500余种,在我国东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丽水树蛙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无毛忍冬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欧亚水獭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凤阳山荚蒾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2020年,浙江交出了一份生态环境保护高分报表。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我国将于今年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同各国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浙江积极行动,以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为抓手,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一批新物种和新记录不断被发现,创造了浙江特色和浙江经验。

浙江主要是做到了“五个突出”~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突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计划方案

  从2012年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到黄山—怀玉山、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浙江部分)规划;从2020年的《浙江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到今年的八大水系及近岸海域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等,浙江始终坚持战略规划先行。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突出生态创建,严格生态空间管控

  在全国首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省建设在全国16个试点省份中率先通过国家考核验收。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成绩全国优秀。全省累计创建2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省生态环境厅获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突出上下联动,全面摸清资源本底

  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全面实施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优先区(浙江部分)以及29个重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2021年底将完成本底调查一期工作。去年和今年浙江各发现1个全球新物种,浙江新纪录物种达263个。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突出先行先试,创新保护工作机制

  支持丽水市全局性、系统性谋划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市域样板。宁波市海曙区采用“1+M”模式,打造1个体验馆加多个现场体验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研学旅行路线。前不久,金华磐安县也正式启动了浙江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突出公众参与,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省、市、县各级开展“5·22”系列主题活动。今年3月省生态环境厅推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建美丽浙江”有奖征集活动。同时,“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将于6月3日在丽水举办。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下一步,浙江将进一步实施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估:

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进一步加快环保领域数字化改革,全面提升生态系统保护和监管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深化“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专项行动,保护和改善生物栖息环境;

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切实通过全方位、全形态、全链条、全省域工作,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奠定牢固的根基。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本次浙江省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有哪些新发现?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在2019年开始的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有以下重要成果:

发现了新物种和一批多年未见的物种

  全省共发现2种全球新物种,分别为百山祖角蟾和泰顺带扁蜡蝉,中国新记录65种(大型真菌64种,莎草科1种)。欧亚水獭(tǎ)、蕊被忍冬、中华鹧鸪(zhè gū)、大鵟(kuáng)等在省内消失几十年的物种重新被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昆虫阳彩臂金龟曾于1982年被宣布灭绝,在本次调查中于百山祖国家公园被重新发现。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百山祖角蟾

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被陆续记录

  高等植物如伯乐树、莼菜、南方红豆杉等,脊椎动物如黑麂、豹猫、黄腹角雉等珍稀物种被陆续记录。丽水市松阳县调查发现300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序榆,为国内最大的长序榆野生居群。这些重要发现都显示浙江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良好,蕴含着宝贵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中华穿山甲等濒临灭绝物种被多次记录

  温州市泰顺县乌岩岭设置的红外相机先后7次拍摄到中华穿山甲的身影。

一批公众关注度高的物种被记录,并吸引广泛关注

  例如,在泰顺县发现世界上最小的蜻蜓,侏红小蜻。丽水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也发现了很多珍稀昆虫类。

浙江省做了哪些保护“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的工作,成效如何?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中华凤头燕鸥

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越来越多!新物种、新记录,不断被发现!

  浙江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行动方案,确定29种(类)珍稀濒危物种,还开展了朱鹮异地保护、扬子鳄野化放归、华南梅花鹿种群扩繁、百山祖冷杉人工繁育等。

  中华凤头燕鸥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到本世纪初,人类对它们仅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也因踪迹莫测,它被称为“神话之鸟”。

  2004年,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员陈水华带领团队在浙江首次发现中华凤头燕鸥,从2013年开始在象山韭山列岛和舟山定海五峙山列岛,连续多年采用人工招引技术实现了成功繁殖,2020年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浙江沿海最高数量达到94只(全球不超过150只),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恢复项目成为人工招引恢复鸟类的保护典范。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会不断扩大,有一天“神话之鸟”不再成为神话。

继续阅读